周慧
摘要:目的 分析沖擊波結合關節(jié)松動術治療肩周炎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濟南某醫(yī)院肩周炎患者62例,隨機分為兩組,各31例,均予關節(jié)松動術治療,實驗組在此基礎上加用沖擊波治療。結果 治療后,對照組患者的SPADI亞量表評分明顯高于實驗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的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肩周炎患者實行體外沖擊波聯合關節(jié)松動術治療,其治療效果良好,有助于患者功能障礙、疼痛情況的改善。
關鍵詞:沖擊波;肩周炎;關節(jié)松動技術
肩周炎是常見肩部疾病之一,一般以肩關節(jié)活動障礙為主,伴有疼痛且疼痛感多放射至患者頸部、肘部等,嚴重影響患者生活以及工作[1],給患者帶來較大的痛苦,為避免影響其正常生活,及早制定有效合理的治療方案尤為重要。本文針對62例肩周炎患者分別給予不同手段進行治療進行臨床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濟南某醫(yī)院收治的62例肩周炎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各31例。 治療組男性8例,女性23例,年齡43~64歲,平均(53.4±2.3)歲,病程0.5~2個月,平均(1.3±0.2)個月;對照組男性10例,女性21例,年齡41~65歲,平均(52.3±2.4)歲,病程0.5~3個月,平均(1.2±0.3)個月。把患者的臨床資料相比,二者數據可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行關節(jié)松動術治療,主要包括生理運動、附屬運動等,依照Maitland手法分級,實施Ⅲ~Ⅳ級手法對以關節(jié)活動功能障礙為主的患者進行;實施Ⅰ~Ⅱ級手法對以早期疼痛為主的患者進行治療。開展治療時,依照患者實際情況,指導其行舒適體位,如健側臥位、坐位和仰臥位,長軸牽引,分離牽引;后前向滑動,前后向滑動;側方滑動;外展擺動;內旋擺動;水平內收擺動;外旋擺動等。1次/天,15~20分鐘/次。1療程時間為10天,持續(xù)治療20天。操作期間,盡量保證手法有節(jié)律、柔軟,讓患者感受到舒適感,并結合患者的反應情況,對治療強度適當調整。
實驗組在關節(jié)松動術的基礎上行體外沖擊波治療儀,告知患者需要保持坐位,一般選擇治療點在患者肩部壓痛較為明顯的位置,之后對其實施縱橫方向的震波治療等,頻率一般保持在10 Hz,強度最小控制在1.5 Bar[2],沖擊的治療次數一般為1000次~1500次,在治療過程中需要根據患者的耐受程度進行強度的調節(jié),在患者治療完全之后休息30 min~1 h,在患者并未出現不適感后方可出院,每周治療1次。兩組均治療20天,觀察臨床療效。
1.3評價標準[3]
實施SPADI(肩關節(jié)疼痛與功能障礙指數)問卷調查量表,評定治療后患者的疼痛、功能障礙情況,其中疼痛評定項目包括牽拉和體位、疼痛程度和觸覺等,50分總分,評分越高說明患者的疼痛情況越嚴重;功能障礙評定項目包括提起重物和扣紐扣、清潔背部和舉高物體等,80分總分,評分越高說明患者的功能障礙情況越嚴重。
實施VAS評分(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定術后患者的疼痛情況,其中0分為無痛,1~3分為輕度疼痛,4~6分為中度疼痛,7~10分為重度等疼痛。
1.4 統計學方法
把SPSS 23.0軟件作為數據統計分析,兩組疼痛評分、功能障礙評分、SPADI評分比較觀察組在疼痛評分、功能障礙評分、SPADI評分中與對照組進行對比,存在顯著差異(P<0.05)。
2.結果
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的功能障礙亞量表、VAS和SPADI總分等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對照組的VAS評分為(2.31±0.64)分,實驗組的VAS評分為(1.20±0.92)分,經比較,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
3.討論
肩周炎又稱冰凍肩,泛指緩慢發(fā)生、位于三角肌之肱骨附著的肩痛,且伴隨主動與被動關節(jié)活動度受限的癥狀,好發(fā)于40~65歲,且女性的比例高于男性。肩周炎為肩關節(jié)發(fā)炎后形成關節(jié)囊全面性的纖維組織增生,同時伴有旋轉肌間囊攣縮。以致患者的肩關節(jié)活動度各個方向都受到限制,以旋外的方向受限最大,從而影響患者生活以及工作[4-5],因此面對臨床診斷確診為此類疾病的患者需要選擇較為合適的手段進行治療,使得患者的病情能夠逐漸趨于穩(wěn)定,甚至達到較佳的臨床效果。關節(jié)松動術是早期臨床治療肩周炎的首選治療方式,其主要是對患者的各個關節(jié)進行松動治療,以關節(jié)的生理運動以及附屬運動為較為主要的治療手段,還可有效通過輔助患者的肩關節(jié)進行牽拉、擺動等,從而使得患者的疼痛感能夠逐漸降低,還可使得患者的肩關節(jié)基本恢復正常的功能[6],但是單獨使用療效并不是十分確切,故本次研究選擇沖擊波方式進行結合治療,從而使得患者的病情能夠得到顯著的改善,甚至是治愈。
沖擊波主要是治療肩周炎的一種物理療法,主要是通過機械性脈沖壓強波沖擊患者的肩關節(jié),從而緩解患者的疼痛感,改善患者的肩功能現象,進而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相關研究表明[7],沖擊波可對患者自身細胞產生一定的機械應力,從而引起組織間的松解現象,使得細胞能夠在一定的范圍內發(fā)生形變,從而促進受損的組織逐漸進行修復,使得患者的病情能夠逐漸獲得穩(wěn)定。
以上數據說明針對肩周炎患者選擇沖擊波聯合關節(jié)松動術進行資料,可改善患者關節(jié)周圍的軟組織,改善關節(jié)活動的范圍,促進患者關節(jié)液的流動情況,從而使得患者的病情能夠逐漸趨于穩(wěn)定,最終提升較高的治愈效果,還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疼痛情況,療效較為確切??傊?,沖擊波結合關節(jié)松動術治療肩周炎療效較為確切,可緩解患者疼痛感,提高治愈效果,可推廣。
[參考文獻]
[1]許亮, 李雪萍, 高明霞, 等. 體外沖擊波聯合關節(jié)松動術對肩周炎的治療效果研究[J]. 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 2016, 15(16): 1574-1577.
[2]左清海. 關節(jié)松動術結合體外沖擊波治療肩周炎療效觀察[J]. 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7, 27(17): 132-133.
[3]許 亮,李雪萍,高明霞.體外沖擊波聯合關節(jié)松動術對肩周炎的治療效果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6,15(16):1574-1577.
山東協和學院 山東濟南 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