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凱岳
語文素養(yǎng)在小學階段尤為重要,它不僅是學習其他科目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條件。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課堂由教師主講,學生被動接受,這就導致了學生并未完全打開思維,理解能力也并未得到訓練,這非常不利于發(fā)展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因此,語文教師應該將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進行更新,提升學生閱讀興趣,充分拓展學生的思維,為學生以后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拓展閱讀途徑,激發(fā)閱讀興趣
現階段,語文教師的閱讀教學課還有很多的不足,都在或多或少地影響著學生的發(fā)展。首先,在課堂上并未真正落實以人為本的理念,整個課堂還是以教師為主,學生沒有辦法發(fā)揮主體作用,這就導致小學生喪失了閱讀興趣,課堂閱讀也變得不積極。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時,應該主動去引導學生能夠有創(chuàng)意地進行朗讀,去啟發(fā)學生對課文產生不同的感悟見解,去鼓勵學生大膽地展開想象,進而達到拓展學生思維的作用。與此同時,學生還可以用朗讀的方式充分感悟漢語語言的絕妙。除此之外,還可以充分合理地去使用各種豐富的語文學習資源。比如影視劇作品、廣播電網、演講比賽、辯論比賽、書店、歷史博物館、展覽會、劇院等等。
在學習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課文《將相和》的時候,教師在讓學生讀過這篇課文后,不要急著開始講解。教師可以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大家分角色帶有感情地去朗讀。通過學生的朗讀,讓學生自己提出疑問?!盀槭裁戳H開始不服藺相如,到后面又負荊請罪呢?”“為什么藺相如要避著廉頗呢?”通過學生的討論回答,教師設置了兩個問題:“同學們認為藺相如和廉頗分別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同學們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是怎么看待你的學習對手的?”通過這兩個問題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這篇課文。在課堂的最后還可以就“你更喜歡藺相如還是廉頗?”展開一個小小辯論會,使學生興趣高漲,這節(jié)課的效果也事半功倍。
這樣的閱讀策略打破了傳統(tǒng)教師填鴨式的思維閱讀方式,不僅能使課堂氛圍活躍,還能使學生充滿興趣和積極性。通過辯論會的形式,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樂趣和思考力,還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二、加強群文閱讀,創(chuàng)新閱讀方法
群文閱讀就是指把一個閱讀目標當作核心,將相關的文本匯集到一起,促使學生把一篇閱讀變成了多篇閱讀。教師需要精心挑選符合小學生認知和觀念的文章,有目的地去指導小學生進行多元化閱讀,去探究相關類型的文體或話題,去互相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感受,這樣不同學生的不同思維進行了碰撞,大家就會收獲不同的見解。群文閱讀是小學閱讀教育的一種創(chuàng)新式的閱讀模式,教師可以借助這一方法,更有效地提高語文綜合素質和學習水平。
在講授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時《草原》的時候,可組織學生開展以“美景”為主題的群文閱讀活動,鼓勵學生去閱讀描寫美景的文章,去找它們之間的相同與不同,去感悟不同作者筆下的美景,不同的寫作風格,還可以展開如何去寫景的探究活動。教師在組織群文閱讀時,應當先鼓勵學生去找一些同類文章自主閱讀,然后去引導學生思考:“這些文章是如何描寫景色的?作者對這樣的景色產生了怎么樣的情感?”
閱讀是學習語文的主要方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群文閱讀的活動,可以豐富小學生的知識量,提高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通過閱讀同類型或者同作者的文章,可以使學生加強這一類文章的印象,并總結出其中的異同點。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愉悅、豐富的閱讀環(huán)境,使小學生提高群文閱讀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三、重視閱讀訓練,提升閱讀能力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往往只講考綱上的內容,在閱讀教學的時候忽視了閱讀的原本意義。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小學生的閱讀數量不能得到保證,更別說質量了。閱讀量的匱乏會對小學生的詞匯量和寫作水平產生不利影響,部分教師和家長的片面認識,導致了小學生閱讀能力偏低。在閱讀中,“讀”是閱讀教學的基礎,也是學生最直觀的對文字的感受。所以,小學語文教師還要著重培養(yǎng)小學生的朗讀能力,朗讀不僅對開發(fā)學生的智力有幫助,還能熏陶學生的思想,使學生和作者達到情感的傳遞。在展開閱讀教學活動時,教師應帶領學生深入文章,用心去感悟文章中的不同情節(jié),去形成獨特的感悟,這對學生主動發(fā)展、充分發(fā)展以及全面發(fā)展都有作用。
在學習六年級上冊《長征》這一首描寫紅軍艱難渡過兩萬五千里長征的艱難歷程的詩,教師在分析詩句的時候,可以切入第一句“紅軍不怕遠征難”來引導學生思考:這篇詩詞是不是圍繞“難”寫的?如果不是,那這首詩詞的主題是什么?同學們反復朗讀去感受這首詩詞,挖掘它的主題思想。然后引導學生去剖析作者的情感,了解文章中作者字詞的運用妙在哪里。用“寒”字寫出了強渡金沙江的兇險,而“笑”也表現出紅軍戰(zhàn)士不怕艱難險阻的英雄精神?!凹t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是整首詩的中心句,這一句中“難”和“閑”相對,既說明了長征路上的艱險,也表現出了紅軍戰(zhàn)士不怕艱險、積極向上的樂觀主義精神。整首詩中作者將情感和沿途的艱險融為一體,更好地表現出作者對紅軍戰(zhàn)士的贊美和敬佩。
因此,小學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首先應該引導學生去理解詩詞的含義,使學生融入詩中,其次去深切的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最后通過反復的朗讀去體會漢語語言文字的美。
綜上所述,培養(yǎng)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心,我們應該有意識地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展開反思和革新,引導學生深入閱讀,進而促使學生在閱讀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分析和理解問題的能力和情感感悟的能力,最大作用地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