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曲美
【摘要】高中音樂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學科,是提升學生素質,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不可或缺的一門學科,有著不可代替的育人功能。隨著國家對藝術的重視,為了拓寬人才培養(yǎng)模式,進一步提升高中生的核心素養(yǎng),國家已經(jīng)把音樂課程已納入美育體系,因此,高中音樂課程不能再像以前那樣,采取“放羊式”的教學方法,或者干脆形同虛設,而要充分利用其自身的優(yōu)勢,發(fā)揮育人功能更好地為促進高中生全面發(fā)展服務。那么,高中音樂鑒賞課具有哪些育人功能?我們應該如何充分利用高中音樂鑒賞課的育人功能來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呢?本文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就此進行論述。
【關鍵詞】高中音樂;育人功能;德育
《普通高中音樂新課程標準》在課程性質中明確指出:高中音樂具有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綜合性學科,其具有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這就旗幟鮮明地指出了,高中音樂這門學科在高中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作為美育教育的重要學科,其不僅是單獨一門專業(yè)學科,更是德育中不可或缺的學科。然而,受高考升學壓力的影響,當前很多學校還沒有從傳統(tǒng)的高考模式中走出來,仍然認為高中音樂是一門可有可無的學科,完全沒用充分把音樂鑒賞課應有的育人功能發(fā)揮出來。另外一方面音樂教師本身沒有意識到音樂這門學科所包含的育人功能,在課堂教學的時候過只注重音樂知識的傳授,而沒有把傳授知識與育人功能充分融合起來。在高中音樂教學中,其育人功能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來體現(xiàn):
一、營造育人氛圍
心理學研究表明,高中生情感豐富,容易受周圍氣氛的感染,積極向上的情感氛圍有助于喚起他們的情感體驗。但是在當前的音樂教學過程中很多音樂教師往往只注重音樂知識的灌輸,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的興趣不高,不要說發(fā)揮音樂的育人功效了,學生連掌握音樂知識的欲望都很難調動起來,因此,在進行音樂教學的時候,音樂教師要善于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通過營造良好的氛圍,引發(fā)學生情感的共鳴,讓學生在良好的育人氛圍中,陶冶情操,進而內化為良好的道德品質。
例如,當要教授《同屬一個世界》相關教學內容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首歌的真情實感,同時也達到育人的效果,我們可以先從營造氛圍開始,通過多媒體先播放一首《讓世界充滿愛》,學生在富有感染力的歌曲熏陶下,由上課之前放松的心態(tài),情感開始變得豐富起來,然后,再把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叢飛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把叢飛生前的義舉一一跟學生羅列:為了資助一百多名的貧困學生,他不辭辛勞地參加了四百多場的義演,捐了三百多萬的善款,而他自己生病住院的時候卻連醫(yī)藥費都交不起,即使在他生命的盡頭,他也沒有忘記為社會貢獻,他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獻給了有需要的人……這些話再加上音樂,教室里出現(xiàn)從來沒有過的寂靜。最后再播放叢飛的創(chuàng)作的歌曲《愿你幸?!罚锩娴母柙~無不是對學生的德育教化,告訴學生要懂得奉獻,要多替別人著想,就這樣在充滿春風般愛意的氛圍中學生不僅有學習的興趣,而且塑造了學生美好的心靈。
二、挖掘育人元素
高中音樂有其自身的專業(yè)特色,但總的來說其還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它本身所表現(xiàn)出來的育人元素或許不像其它學科那么明顯,但其實其往往是一種深層次的、不經(jīng)意的、甚至是一種本質的隱藏。因此,要想充分把高中音樂的育人功能發(fā)揮出來,音樂教師要有一雙“慧眼”,不能僅僅注重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的傳授,而應該對教材充分解讀分析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教材所蘊藏的育人元素,深挖其所蘊藏的德育內涵,將傳授知識和育人功能充分融合起來,達到讓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心靈又得到洗禮的目的。
例如,在教《黃河大合唱》這首歌曲的時候,我們可以以音樂家冼星海的創(chuàng)作經(jīng)歷作為德育的切入點,把冼星海謝絕外國優(yōu)越的定居條件,毅然回國為民族解放吶喊,創(chuàng)作出了一批優(yōu)秀的抗戰(zhàn)音樂作品,鼓舞了民族士氣,為抗戰(zhàn)勝利立下了功勞;再如,教學《五星紅旗》這首歌曲的時候,其實教師首先要意識到這首歌曲本身就包含了不少的育人元素,因此,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有意識地把這些育人元素挖掘出來,我們可以先不讓學生唱而是讓學生去讀歌詞,讓學生認真朗讀理解這首歌曲,然后,教師再結合國旗的來歷,國旗上組成部分的象征意義等,通過這樣的一種形式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同時還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聯(lián)想到體育健兒榮獲世界冠軍的時候升國旗唱國歌的場面,進而增加學生為祖國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的自豪感。
三、創(chuàng)設育人情境
《高中音樂新課程標準》在關于課程方案中是這樣闡述的:高中音樂要充分利用情境創(chuàng)設的有效性,更加注重育人的目的,要注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這就非常明確地指出了高中音樂不能僅僅關注學生是否掌握了音樂知識,更有注重發(fā)揮高中音樂這門學科的育人功能,注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往往,忽略情境創(chuàng)設的重要性。因此,在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音樂教師要首先明確音樂學科育人的目的,注重創(chuàng)設育人情境,讓學生在有效的情境中感悟音樂的魅力,同時達到以美育人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生唱《?;丶铱纯础愤@首音韻十足,充滿親情感的歌曲,我們可以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先讓學生觀看春晚的MV,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生內心的情感共鳴,由于高中生大多都是內宿學生,他們觀看完之后,內心自然就有比較大的感觸,然后把學生分成幾個情境表演小組,要求各小組根據(jù)對這首歌的理解把歌曲中的內容表演出來,看看哪個小組表演得最有感情。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就充分調動起來了,他們會分工合作,進行角色安排。等他們簡單地進行排練之后,然后就開始讓他們登臺表演,當音樂響起的時候,學生可謂各展風采:把幫爸爸媽媽“洗洗碗”、捶背按摩、拉拉家常等溫馨的畫面一幕幕展現(xiàn)了出來,進一步讓學生理解了血濃于水的親情,學生在唱和表演得過程中也進一步感悟到了父母的不容易,有利于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的動力。
總之,一個成功的音樂教師不僅僅是一個會傳授音樂知識的教師,而是一個把“立德樹人”這一教學的根本任務當做自己教學的出發(fā)點,能夠把教學和育人同時并進的教師??梢哉f在核心素養(yǎng)這一大背景下,國家對教學的要求有了更高的要求,社會對人才綜合素養(yǎng)的要求也更高,因此,高中的音樂教師一定要轉變德育教育只是班主任的事這一傳統(tǒng)的觀念,在進行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傳授的同時一定要充分利用音樂學科其特有的育人優(yōu)勢,在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也達到提升學生道德品質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文憬.在音樂教育中有效實施德育滲透[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1(7).
[2]金小剛.新時期音樂教育的功能新解[J].兒童音樂,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