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歡
1
身邊第一個因疫情失去工作的,是小嫂。之前她在一家私人的家紡廠上班,在流水線上,加工校服和其他公司制服。
疫情發(fā)生后,廠子沒有像以往那樣按時接到新訂單,放了長假。小哥雖沒失業(yè),但也是收入平平,家中兩個孩子都在念書,所以沒了收入的小嫂立馬開始找新的工作。
疫情持續(xù)中的2020年,工作并不好找,折騰了一段日子,都沒有合適的事可以做。直到有一日,在朋友圈看到有人發(fā)布加工圍裙的小單子,小嫂決定買臺電動縫紉機,接紡織品加工的散活。
她當即網購了一臺機器。為不影響孩子學習,她把家中還算寬敞的儲藏室清理出來,將機器放置進去。然后跑去發(fā)布信息的熟人那里,領了裁剪好的布匹,做起了圍裙。
本就是低價物品, 每個圍裙加工費還不到一元,其間捎帶做的套袖、寶寶罩衫,加工費更低。小嫂每天在儲藏室踩10個小時的縫紉機,也不過賺三五十塊錢,滿打滿算,一天都不休息,月收入也不到2000元。
但小嫂堅持了下來, 在老家小城, 哪怕每月千把塊錢貼補日常生活,日子就過得下去。
有一個月, 小嫂接到了一批床品加工的活, 當月賺到3000元的加工費, 豪氣地要了一頓豐盛的外賣……
直到下半年,疫情得到緩解,學校陸續(xù)復課,企業(yè)、餐館也開工開業(yè), 小嫂之前做工的廠子才正式復工,小嫂回去上班,日子慢慢回到從前。
她說,看,也沒那么難,堅持堅持就過來了。
2
住在小區(qū)同一單元一樓的小夫妻, 是我熟悉的又一對因疫情失業(yè)的人。
之前, 他們在小區(qū)附近開小餐館, 屬于第一批在疫情中倒下的小店鋪。
2020年4月份時,他們將自己位于一樓的家簡單改造, 把曾經的房門封起來, 對外的一扇窗擴建成房門,開起了小超市。
我們小區(qū)不大, 只有4棟高層, 住戶并不多。而小區(qū)外超市、便利店繁多,住戶們習慣了下班回來順便在外頭購買物品, 我擔心他們的這份小生意未必好做。
幾天后的一個晚上, 我發(fā)現(xiàn)家中白醋用光了, 便近水樓臺第一次光顧了他們的小店。
普通的小店, 幾個小貨架擺在原來的客廳內, 各種日用品倒是齊全。拿了白醋結賬時,30歲出頭的女店主跟我寒暄了幾句。
她有些羞澀地說:“姐, 咱們加個微信吧, 我會在朋友圈發(fā)一些商品信息, 興許有你感興趣的?!?/p>
我沒吭聲,朋友圈的微商,總是頻繁刷屏,都已被我屏蔽。她察覺到我的猶豫,解釋道,東西質量一定保證, 每天也就發(fā)一兩次消息。說著,她的臉微微紅了。
換了我有些不好意思, 加了她的微信。
之后隔三岔五, 會在朋友圈看到她發(fā)的各種食品, 但不會刷屏———她會積攢幾種物品, 發(fā)一條色彩艷麗的九宮格。圖片拍得齊整,認真修過圖,看著倒是賞心悅目。
有一次, 她圖片中的柑橘吸引了我,我下意識“小人之心”地在購物網站搜了一下同款, 發(fā)現(xiàn)她的售價更低一些。
于是買了她一箱柑橘回來,用贈送的小工具剝出一只品嘗,味道極好。之后又陸續(xù)買了她團購的柿餅和紅柚,如她所說,品質都很好。
沒多久, 小區(qū)很多人都開始在她那里購買水果和小孩子喜歡的網紅食品,我見過最多的一次,是她團購了幾百箱柑橘, 堆放在樓前空地,顧客陸陸續(xù)續(xù)過來,成箱成箱抱走。
不久, 她的小超市又申請了快遞驛站,接收發(fā)快遞業(yè)務。在他們家寄快遞也很方便, 只將要發(fā)的物品放在那里, 微信留下地址便好。
每日來來回回路過, 我目睹了小超市的生意越來越紅火。去年年底時, 女店主懷了二寶,有次我去拿快遞,她也對我說了小嫂說過的那句話: 堅持堅持就好了。
3
還有小區(qū)門外那家經營多年的小菜店,疫情之時關了店鋪。店主是一對中年夫妻, 半年后他們回來, 曾經的小店已經成了一家煙酒店。他們便租了附近一家超市的小窗口賣一些熟食。
還賣一種特別的食品———自己曬制的紅薯干。把紅薯煮熟、切片,擺放在院子中搭好的架子上,自然風干曬制而成。很勁道,是很多在農村長大的孩子小時候最美味的零食。
原來,他們家鄉(xiāng)盛產紅薯,每年家中都會存一些過冬。被疫情擱置在家的時日,無事可做,夫妻倆便把家中儲存和村里收購的紅薯, 一批批做成了傳統(tǒng)自制的紅薯干。沒多久,他們的紅薯干就銷售一空。
入冬后, 他們的小窗口又掛出了加工香腸的牌子。那是這對夫妻的老手藝。他們的菜店,每年冬天都會掛滿這種顧客預訂的香腸;如今,老顧客們也自然找上門來。
一日,幫母親去訂香腸時,我跟他們聊了幾句。平日話不多的丈夫,這一次喜滋滋地說,沒想到比疫情前的生意還要好, 如今大家更喜歡儲備些東西了。
是啊,疫情這一年,我們不僅學會了儲備,學會了清潔,學會了使用公筷,更學會了居安思危,學會了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