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月龍,王 磊,陶 蕾
(中國建筑材料工業(yè)地質(zhì)勘查中心江蘇總隊,江蘇 南京 211135)
研究區(qū)主要分布在蘿北縣衛(wèi)東林場,區(qū)內(nèi)為低山丘陵地形,剝蝕堆積地貌,礦區(qū)內(nèi)最高海拔618米,侵蝕基準面367米,相對高度250米左右。礦區(qū)在2015年5月—2016年7月,開展野外詳查工作,施工鉆孔18個,共鉆探4469.28米,槽探15000方。詳查階段是進行系統(tǒng)的石墨礦勘查工作,基本查明石墨礦床地質(zhì)特征以及控制礦體的因素,對區(qū)內(nèi)找礦工作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區(qū)域上屬興凱湖—布列亞山地層區(qū),佳木斯小區(qū)。出露地層有古元古界興東巖群大馬河組主要分布在望江峰-衛(wèi)東林場一帶,主要巖性為石英片巖,石墨片巖,石墨石英片巖、黑云斜長變粒巖,石英巖等。古元古界興東巖群大盤道組主要巖性為石英片巖,石墨片巖,石墨石英片巖、黑云斜長變粒巖,大理巖,石英巖等。第四系松散沉積,以沖積和洪積砂礫石、砂、粘土為主,上覆腐植土和植被[1,2]。
區(qū)域上屬于佳木斯地塊新太古代-古生代構造巖漿帶,興東古陸塊侵入巖漿構造帶,林口-密山花崗巖帶。出露有古元古代混合巖化的重熔混合花崗巖,晚石炭世重熔二長花崗巖。古元古代中粗粒花崗巖主要分布在佐武山西部、云山北部、望江峰東部一帶,主要巖性組合有花崗巖、混合巖化花崗巖、混合巖,局部可見有混合巖化花崗閃長巖。巖體侵入大盤道巖組中深變質(zhì)巖中。晚古生代晚石炭世中細粒二長花崗巖巖性相對單一,為中細粒二長花崗巖,在區(qū)域外部有中生代地層覆蓋。區(qū)域脈巖主要見于普查區(qū)內(nèi),發(fā)育有堿長花崗巖脈、細粒閃長巖脈石英脈。
勘查區(qū)屬佳木斯地塊,興東古陸塊中部,太平溝隆起南端。南側為鶴崗凹陷,東側為黑龍江斷裂,西側為牡丹江斷裂。除上述大的斷裂帶以外,區(qū)域內(nèi)主要構造表現(xiàn)為東西向、南北向、北西向和北東向斷裂,褶皺不發(fā)育。
礦體分布在北西-南東向長約2000米,北東-南西向寬約600-1300米,控制礦體埋深zk4009孔413.72米。目前共發(fā)現(xiàn)石墨礦體24條,均賦存于大馬河組下部含石墨層位中,分布在10-46勘探線之間,勘探線之間對應的同一礦體,其編號相同。一般礦體長100-400米不等,垂直厚度在2.18-68.11米,呈層狀,少為透鏡狀,傾向北東,傾角在20-45°。礦體東部厚大,埋藏淺,層位較穩(wěn)定,夾石少;在40線石墨礦體開始收斂變窄,厚度變薄,礦層內(nèi)夾石逐漸增多。礦體與圍巖(石英片巖、斜長變粒巖、云母石英片巖等)產(chǎn)狀一致,整合接觸,兩者界線清楚[3]。
①礦石出現(xiàn)鱗片變晶結構,礦物的產(chǎn)出形態(tài)多呈現(xiàn)為單晶片狀,同時形成了定向排列,001晶面平行層理,0.05-1.5mm通常為片徑長軸,鱗片變晶結構的礦物主要在云母、長石、石英晶粒之間。②粒狀變晶結構,石墨呈葉片狀,以單晶片狀產(chǎn)出,片徑定向性不明顯,分布在石英、長石等礦物晶粒間,片徑長軸一般為 0.01-1.0mm,最大可達1.5mm。
石墨礦石的構造有三種類型①片狀構造:黑云母、白云母、石墨出現(xiàn)定向排雷構成的片狀形態(tài),礦石內(nèi)的石墨含量占比大約為四分之一,云母類含量不等,大約為十分之一。多為優(yōu)質(zhì)礦石。②塊狀構造:礦石中的石墨以葉片及集合體的形式組成與長英質(zhì)礦物鑲嵌分布構成塊狀構造,石墨含量一般在10-15%。③條帶狀構造:石墨與長英質(zhì)礦物相間分布,鱗片狀石墨呈定向排列,形成條帶狀礦石,此種礦石石墨含量較低,一般在5-8%。
根據(jù)吉林大學測試科學實驗中心對3件石墨礦石分析,礦石的礦物組成由石英、堿性長石、斜長石、方解石、白云石、伊蒙混層、伊利石及石墨組成。礦石組分含量見下表。
表1 組合分析結果表
從上表可以看出,區(qū)內(nèi)礦石中的固定碳的組合樣最高品位為 17.29%,最低11.43 %,平均品位15.26%。固定碳在礦體之間或在礦體內(nèi)部的變化特點是沿走向自東向西品位降低,傾向上變化不明顯,地表局部出現(xiàn)高品位,鉆孔深部變化不明顯。酸溶鐵含量與工程深度不同變化較大,變化范圍在0.38-3.08%之間,總體表現(xiàn)為隨著礦體埋深酸溶鐵含量逐漸增加,說明在氧化帶地段,可溶性鐵具有流失。揮發(fā)份含量變化在1.45-2.80%之間,從已知的薄片鑒定結果上看,與巖石中含有碳酸鹽巖有關,其含量高者,現(xiàn)對石墨含量有所降低。S含量在0.38-1.22%之間,在石墨礦石中很少見有含有高S礦物,偶見黃鐵礦礦及磁黃鐵礦。
灰黑或鉛灰色,鱗片花崗變晶結構,片狀構造。礦石礦物石墨含量15-25%,脈石礦物由30-45%石英,10-20%云母,10-30%斜黝簾石,10%左右斜長石,次要的有透閃石、矽線石,少量的電氣石、金紅石、榍石、磷灰石、鋯石、綠泥石、透輝石、黃鐵礦、褐鐵礦等組成。石墨為鱗片狀、葉片狀,片長0.05—1.5mm,最長3mm,具定向排列,大部分呈單體出現(xiàn),構成片狀結構。少部分聚集呈條帶狀分布,構成似條帶狀構造。由于巖石礦物含量不同構成各種石墨片巖。
脈石礦物顆粒在0.05—1mm,大者達1.5mm,片狀、粒狀、柱狀和纖柱狀。自形程度不一,暗色礦物高于淺色礦物,具定向排列構成片狀構造。
灰色,鱗片花崗變晶構造,片狀構造。礦石礦物石墨含量10—15%,脈石礦物由35—75%石英,15—25%長石,5%矽線石,5%斜黝簾石,5%左右的云母,少量榍石、金紅石、電氣石、磷灰石、獨居石、褐鐵礦等組成。石墨為鱗片狀、葉片狀,以鱗片狀為主,片長0.05—1毫米,大者2毫米,呈定向排列,以單體分布在脈石礦物晶粒間,構成片狀構造。由于脈石礦物含量不同構成石墨石英片巖、云母石墨石英片巖、斜黝簾石墨石英片巖、含矽線石石墨石英片巖、混合質(zhì)石墨石英片巖等。
灰白色,鱗片花光變晶結構,片狀構造。礦石礦物石墨含量5-10%,脈石礦物由40-50%石英,5-20%云母,5-10%矽線石,5-10斜長石,少量的榍石、金紅石、電氣石等組成。石墨為鱗片狀、片葉狀,片長0.05-1毫米,大者1.5毫米,呈定向排列,均以單體出現(xiàn)構成片狀構造。此類型礦石與石墨石英片巖型為過渡關系,以含矽線石區(qū)別之。
灰白色,鱗片花崗變晶結構,片狀構造。礦石礦物石墨含量5-15%,脈石礦物由45%石英,35%斜長石,5%云母,少量的電氣石、金紅石、磁黃鐵礦等組成。石墨以葉片狀為主,少量鱗片狀,片長0.1-0.5mm,呈定向斷續(xù)分布,構成片狀構造。脈石礦物顆粒在0.05-0.2mm,片狀、粒狀和柱狀。自行程度差,具定向排列構成片狀構造。
灰白—灰色,鱗片花崗變晶結構,片狀構造。礦石礦物石墨含量7.12%,脈石礦物由58-75%斜長石,10-30%石英,5%云母,少量的簾石。金紅石、榍石、磷石等組成。石墨為鱗片狀。葉片狀,片長1.05-1mm,大者2mm,呈定向均勻分布于脈石礦物晶粒間,構成片狀構造。脈石礦物顆粒在0.1-1mm間,片狀粒狀,暗色礦物對于淺色礦物。自形程度較差,具定向排列構成片狀構造。
石墨:顯晶質(zhì),以鱗片狀為主,次為葉片狀,個別為板狀,石墨在礦石中的一般含量占10-20%,最高可見占25%。
屬于區(qū)域變質(zhì)型礦床。礦床工業(yè)類型為—中深變質(zhì)巖系中的晶質(zhì)石墨礦床。
①耐高溫材料:本次研究的礦物制品具備了較強的耐熱性能,在工業(yè)生產(chǎn)中可以進行石墨坩堝的生產(chǎn),煉鋼過程中使用的保護劑多為石墨制品,另外石墨也可作為冶煉爐的內(nèi)襯。②導電材料:可用于電氣生產(chǎn)的水銀正流器的政績、通訊零件、電極、碳管、石墨墊圈、碳棒,顯示設備的顯像管的涂層等。③耐磨潤滑材料:在高壓、高速、高溫的情況下不可使用石墨作為潤滑材料,這種耐磨潤滑材料能夠在200-2000℃的情況下使用,可達到潤滑的實際應用效果。一些運送具有腐蝕性設備時,多使用石墨材料制作成密封設備或活塞杯,運轉過程中可以不添加潤滑油。④良好的化學穩(wěn)定性:進行處理后的石墨材料,它的導熱性能、耐腐蝕性能良好,另外還具有滲透率低的優(yōu)點,應用在熱交換器的加工中,過濾器、凝縮器、吸收塔、反應槽、燃燒塔、加熱器、冷卻器。在金屬冶煉、造紙工業(yè)、石油化工、纖維合成等領域廣泛應用,能夠節(jié)約一部分金屬材料的使用量。⑤原子能工業(yè)和國防工業(yè):國防工業(yè)領域:原子反應中石墨可作為減速劑,現(xiàn)階段我們應用最廣泛的是鈾-石墨原子反應堆。因石墨材料具有耐腐蝕性能、熔點高等優(yōu)點,另外該材料的雜質(zhì)含量較低,可作為原子能中反應堆的減速材料。⑥防鍋爐結垢: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石墨粉(每噸水大約用4-5 克)能防止鍋爐表面結垢。此外石墨涂在金屬煙囪、屋頂、橋梁、管道上可以防腐防銹。⑦電極:石墨電極較之銅最極優(yōu)點多多,1)加工速度更快,比銅的加工速度快2-5倍,放電加工速度比銅快2-3倍;2)材料更不容易變形,在薄筋電極的加工上優(yōu)勢明顯,銅的軟化點在1000度左右,易受熱變形,而石墨升華溫度為3650度,熱膨脹系數(shù)僅為銅的1/30;3)重量更輕,石墨密度只有銅的1/5;4)放電消耗更小,因火花油中含有C原子,在放電加工時,高溫導致火花油中的C原子被分解出來,轉而在石墨電極的表面形成保護膜,補償了石墨電極的損耗。⑧最薄最堅硬的納米材料-石墨烯:有望在新材料與現(xiàn)代電子科技領域引發(fā)一輪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