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燕
上海大學 上海 200444
作為歐洲現(xiàn)代主義設計的中心——包豪斯學院,孕育了一批優(yōu)秀的設計大師,其中,康定斯基在色彩、圖形、構成等方面獨特的個人見解與理性思維,在他開設的基礎課程中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包豪斯強調“功能”“實用”,這些理念尤其體現(xiàn)在建筑、工業(yè)設計等方面,但涉及到繪圖、平面類設計,康定斯基又是如何以“意念”引導學生創(chuàng)作,培養(yǎng)個人獨立的創(chuàng)作思維能力呢?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理性思維能力灌輸,康定斯基無論是在開設的基礎繪圖課還是材料實踐課中,都引導學生以最基本的形式元素分析繪畫、設計對象,以元素的構成問題為起點,組織畫面結構,以本質為核心,在不影響藝術的自由創(chuàng)造的情況下,對畫面進行科學的分析、理性的制約。
康定斯基認為,學生在必須經(jīng)過的半年的基礎訓練后,才能轉入車間學習各項技能,十分注重圖形與色彩的關系,兩者的實踐與運用,尤其強調,“形不離色、色不離形”,在二維平面上,色彩賦予形更多的表現(xiàn)力與張力,賦予形以情感、溫度,使賦色后的形在空間上產(chǎn)生變化,以幾何理念看待形,以屬性分析色,理性情感,無處在。
康定斯基的理性情感與他的個人經(jīng)歷有一定關聯(lián),出生于俄國的康定斯基,早年學習法律,嚴謹、科學是其根植于心的理念。后任教于包豪斯,從基本圖形——三角形、四角形、圓形,尋找與之相適應的基本色彩,后以理性、科學思維,系統(tǒng)分析、實驗、統(tǒng)計、總結其他延伸圖形與調和色之間的聯(lián)系。
關于康定斯基對于點線面特性的分析和其運用點線面中理性精神于繪圖中的獨特教學方法,這里將舉例說明。在其開設的分析繪圖課上,“康定斯基的課上了兩個小時,為了進行繪圖練習,康定斯基有時獨自動手,有時在學生們的幫助之下,將桌子、椅子、直尺之類的東西搭成了一組靜物。他不允許我們在畫面上照抄靜物,而是要求把對象的特征形態(tài)抽出來,還原為單純形式的整體,接著用各種各樣的線條,來表現(xiàn)被認為是對象構成的各類嚴謹?shù)年P系,仿佛是再次構成對象?!?這里的教學方法不再是單純的繪畫技能學習,更多的是在“分析”觀察對象,挖掘本質,不斷地訓練學生形成看待事物的獨特角度。以點線面元素概括形體,探尋觀察對象的內在受力方式以及內部構成關系,以理性思維看待元素與元素,元素與整體之間的關聯(lián)。
這里的點線面概括繪圖法,像是給現(xiàn)實中的觀察對象褪去了“衣服”“肌肉”,以最透徹的方式,以“點、線、面”繪制“骨骼”,骨骼中包含理性,“形”為“骨”??刀ㄋ够J為,造型藝術要遵循特定的嚴謹?shù)姆▌t,主張以有張力的線條去記錄對象的特點。但這種理性的分析不代表就扼殺了藝術創(chuàng)作的自由精神,而是在此前提下,尋找能夠適用于教學的、普遍的、一般的規(guī)律和觀察方法,既能充分的表達感情,又能進行理性的制約。
康定斯基的理性藝術精神體現(xiàn)在其基礎課程中,也深深地影響了包豪斯學院的學生。如圖1所示,為康定斯基的作品《圓之舞》,以幾何形狀——圓形為基本元素構成畫面,整體造型簡約、充滿理性美感;而包豪斯的學生瑪里安·布朗特于1924年設計的金屬茶具(如圖2所示),與康定斯基的作品《圓之舞》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以幾何形狀為切入點進行創(chuàng)作、設計,具有高度理性的特質,繪畫作品畫面簡潔、利落,金屬茶具樣式美觀,是功能與審美的高度統(tǒng)一。
如圖3所示,為包豪斯學生彼得·凱勒將幾何元素與作品具體結構相結合,完成的一件形狀特別的搖籃,這件作品充滿了理性精神,十分具有構成主義的特點,既具有功能性,又不乏形式美,簡單大方。這件作品也是康定斯基基礎課程理性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以點、線、面為為骨骼把握好整體感,注重對象構成的各類嚴謹?shù)年P系,去掉不必要的裝飾,整體色調也是由紅、黃、藍三種顏色與造型相結合,形與色的搭配都體現(xiàn)了康定斯基教學方法中“分析”觀察對象,挖掘本質的特點。
圖1
圖2
圖3
平面設計中的兩大元素,即為“形”與色,這里的“形”不是觀察對象簡單的空間結構和物體間單純的排列關系,而是強調它的整體性。在格式塔學派總結的知覺組織規(guī)則中最基本、影響最大的一條就是“完形趨向”——人的心理總是依據(jù)當前條件的允許,對孕育著意義的客體給予盡可能完善的知覺組織。 由格式塔的“完形”心理概念所知,這里的“形”也是知覺活動組織成的經(jīng)驗中的整體,這些由視知覺進行積極建構而成的“形”,是在特定條件下被眼睛組織得最規(guī)則、最簡明的視覺形態(tài),自然會給人以美、自然、舒適的感覺。“形”與色有其特有的屬性,我們把一個事物的性質與關系,都叫作事物的屬性,譬如“形”的輪廓、色的色相、明度、飽和度和冷暖。研究“形”、色的屬性,其“親密關系”(proximity),是設計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重要步驟。屬性越接近的元素,親近性越強,關聯(lián)越大,在視覺上的“距離”感越小,越適合組織在一起;屬性越疏離的元素,親近性越弱,關聯(lián)越小,在視覺上的“距離”感越大。研究形的“親密關系”(proximity),有利于設計過程中的層級劃分和畫面布局(建立秩序感和制造留白空間);研究色的“親密關系”(proximity),有利于在設計過程中營造空間感、制造層次感和視覺刺激。
于平面設計中的圖形和色彩而言,“形”與色的元素分析、組織關系和內在規(guī)律的探尋尤為重要。在從事平面設計活動的過程中,設計師需要著重分析的便是畫面的版式,“形”與“形”之間的層級劃分、秩序建立、空間留白,一個優(yōu)秀的平面設計師,是能夠以幾何理念框架分析畫面中“形”的屬性、“形”之間的關聯(lián)、“形”之間的親密關系,繼而“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對客戶所給的“形”元素進行歸類、整理,繼而安排版式。而面臨平面設計中的另一大元素——色彩,設計師也需要以理性思維看待色的屬性、色與色之間的親密關系,充分了解色彩的使用原則,而后運用于畫面,將色彩所蘊含的情感、設計師的設計意圖傳達給受眾。
總結來說,有關康定斯基的理性藝術精神,從其個人經(jīng)歷到教學理念,都有大量體現(xiàn),科學、理性、原則、制約,這些概念根于康定斯基心中,藝術創(chuàng)作本是自由,看似無界限的,但康定斯基在自由中尋找規(guī)律,探尋本質,以“精神”、“心靈”引導學生,形成獨立自由的創(chuàng)作思維,對于學生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是包豪斯學院基礎課程教學的一大核心。點線面是“形”的基本元素,以“形”找結構,找關系,以色彩給予“形”情感和空間感。在平面設計中,“形”與色的屬性、關系的探討與研究,有利于設計師培養(yǎng)理性思維,給畫面建立秩序;簡潔、本質地看待設計對象,繼而“砌磚添瓦”,才能打好基礎,不被時代發(fā)展所帶來的技能變化束縛住自己,這也是如今設計師容易忽視、忘卻的一點。康定斯基的理性藝術精神給我們以啟迪,也對現(xiàn)在設計師從事設計工作以原則性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