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新
我在湖鄉(xiāng)土生土長,祖輩是勤懇的農民。我們那地方叫李兒崗,大多是李姓。
過去,李兒崗四面環(huán)水,出門皆坐船。在我小時候,湖大多變成良田了,但溝溝坳坳多。這些河溝里魚不少,良田里也有魚。因為我們那地方地勢低,下一場大暴雨,就變成白茫茫一片,僅露出來長長的湖草和高高的田埂。
春上,爺爺耕田回來,總要用草蒿穿上一串鱔魚。這些鱔魚藏在田里,犁田時破壞了它們的洞巢,它們就會游出來,爺爺?shù)挠苣颈迼U會不客氣地將它們擊昏。
我10歲左右就會撈鱔魚,方法多種多樣。
一種方法是晚上捉。大約在春末夏初的晚上,我會備一個手電筒,穿雙長筒膠鞋,拿一把用竹子制作的卡子,挎上一個竹簍,出發(fā)去田埂上捉鱔魚。
這時候春暖花開,空氣清凈,初犁的苗田平坦如鏡,水清見底,蟲叫蛙鳴。鱔魚會從埂中的洞和泥中鉆出來透氣覓食。手電光照在它們身上,它們一動不動,你用右手指抓,它們亂扭亂咬,你必須又準又快地抓,極快地塞入簍中。用竹夾比較穩(wěn)當,一夾它們就注定當俘虜了。有的鱔魚精,當中指或竹夾一觸水面,它就哧地游走,你必須下水緊追,這就怕把水攪渾,水渾了它就鉆進泥中。除田里找外,還可到淺水溝、水渠邊找,有些鱔魚藏在草叢中。隨便一個晚上,就可捉一簍子鱔魚。
另一種方法是白天釣。自制一根長鐵鉤,套上蚯蚓,然后拎上鐵鉤去田埂河渠邊找洞眼。有鱔魚的洞眼水是渾的,微微晃動。鐵鉤輕輕放進洞眼,口里輕噓著,手把河邊的水弄響,那洞中的鱔魚,不知死活,嗅著餌味,張嘴一咬,你把鐵鉤一提,便可哧溜溜地將鱔魚拉出來,丟進簍中。也有出現(xiàn)閃失的時候,咬了鉤的鱔魚把鉤吐出來,又縮回洞中,這樣的可過幾天再釣。有的鱔魚餓饞了,哪怕被鉤子剮傷了也再咬,它還會隨鉤出來,尖腦袋露出洞外。有的洞眼在水田里,用手摳,順著洞趕,可以把鱔魚揪出來。有時將手伸進洞去,鱔魚會從另一個洞眼出來,在水里游走。
還有一種方法是下鉤撈。自制數(shù)十根1米左右的竹竿,到鎮(zhèn)上買些小鐵鉤,用2米左右的塑料線系牢,然后將線的另一頭拴在竹竿上。天黑之前,到渠塘邊,預先帶把長鐵爪子,先在水里弄個窩,把雜草撥開,再把套上蚯蚓的鉤竿放下去。次日清晨,提著簍子收鉤,那鱔魚一般纏在雜草中,因為它們吞食了鐵鉤上了當,掙脫不掉就亂竄,夠凄慘的。
撈鱔魚還可用竹簍子,里面放幾條蚯蚓做誘餌,把竹簍放在渠塘邊。鱔魚能進不能出。小時候,我捕捉了鱔魚,積攢起來,交給大人們拿到街上賣。它們不值錢,幾角錢一斤,也可賣點錢。大人們?yōu)榱霜剟钗遥桶呀稚系陌尊z頭、鍋盔、油條買回來,我和妹妹們吃得香噴噴。
現(xiàn)在,鱔魚越來越少了,捕魚的人連筷子一樣細的鱔魚也不放過?,F(xiàn)在捕魚的方法也先進了,都是晚上用電打,已經到竭澤而漁的地步了。
唉,童年時代的撈魚方法真令人懷念,可惜一去不復返了。
(選自《最受小學生喜愛的散文全集》,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有改動)
本文講述的是作者兒時在家鄉(xiāng)下田溝捕撈鱔魚的經歷,全文圍繞如何捉鱔魚,詳列了三種方法。作者利用一系列的動作描寫、細節(jié)描寫將捉鱔魚的過程生動形象地展示在我們面前。文章結尾是對童年時代撈魚方法的懷念,也是對良好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到破壞的無奈與惋惜。
本欄目插圖:莊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