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群
設計思路:
《幽默曲》又名滑稽曲,是流行于19世紀歐洲的一種富于幽默風趣或表現(xiàn)恬淡樸素、明朗愉快風格的器樂曲。音樂分為ABA三個部分,A段音樂活潑、跳躍,B段音樂舒緩、連綿。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巧妙地將《我想變成彩色魚》繪本故事和《幽默曲》三段體MP3音樂進行整合、匹配,引導幼兒根據(jù)音樂的旋律和節(jié)奏,自由想象并合拍、創(chuàng)意地表現(xiàn)油漆匠裝扮灰魚、彩色魚游泳的情節(jié),幫助中班幼兒獲得“即興表演、個性演繹”的活動樂趣。
目標:
1.感知音樂的旋律和節(jié)奏,熟悉并理解A段音樂活潑、跳躍和B段音樂舒緩、連綿的性質(zhì)。
2.理解“油漆匠”“彩色魚”之間的關系,能夠隨樂創(chuàng)編并合拍表現(xiàn)“彩色魚”的游泳動作。
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集體欣賞過繪本故事《我想變成彩色魚》,簡略了解魚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
2.材料準備:《我想變成彩色魚》教學課件,《幽默曲》MP3音樂(酷狗音樂,1分59秒),20把“油漆刷子”。
3.場地準備:幼兒座位布置成半圓形。
過程:
一、整體欣賞:初步感知《幽默曲》音樂的藝術元素
1.欣賞《幽默曲》并自由想象表達。
師:今天,我?guī)硪皇追浅:寐牭囊魳罚埿∨笥褌円贿呅蕾p一邊開動腦筋想一想,在這首音樂中,你聽到了什么?好像看到了什么?幾段音樂有沒有什么不一樣?
2.交流與分享。
師:你喜歡這首音樂嗎?為什么?請說說喜歡的理由。
師:(小結)這首樂曲的名字叫《幽默曲》。誰知道“幽默”是什么意思?
師:我查了一下《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上面說“幽默”是表示有趣、可笑的意思。今天,我們要用這首既有趣、又好玩、而且很可笑的音樂來玩一個“我想變成彩色魚”的音樂游戲。
〔析:在此環(huán)節(jié),教師組織幼兒自由欣賞音樂,引導幼兒自主傾聽、感知并分辨《幽默曲》樂曲的旋律和節(jié)奏,萌發(fā)幼兒積極、主動的學習愿望?!?/p>
二、難點前置:隨B段音樂探索并表現(xiàn)“魚兒游動”的體態(tài)動作
1.主題欣賞:關于“彩色魚”的音樂故事。
師:前幾天,我們看過了《我想變成彩色魚》的繪本,這首音樂講的就是關于“我想變成彩色魚”的故事?,F(xiàn)在,請你們聽其中的一段,請一邊聽一邊想,音樂中的彩色魚在干什么呢?
(播放B段背景音樂,幼兒傾聽并想象表達。)
2.隨樂探索:合拍表現(xiàn)“彩色魚游泳”的音樂情境。
師:魚都愛游泳。那彩色魚是怎么游泳的呢?你能用自己的身體動作表現(xiàn)出來嗎?現(xiàn)在請你們再聽一遍這段音樂,一邊聽一邊做動作。音樂結束之后,請你來介紹一下你扮演的彩色魚是怎么游泳的。
(幼兒邊聽B段音樂邊自由做動作。)
3.經(jīng)驗交流:分享和交流“彩色魚游泳”的動作創(chuàng)編經(jīng)驗。
師:剛才,你扮演的是條什么樣的彩色魚?是怎么游泳的?你能把自己設計出來的彩色魚游泳動作介紹給大家嗎?讓我們一起來跟著音樂學一學這幾個動作。
(教師挑選幾個幼兒示范隨樂做動作,其他幼兒模仿學習。)
〔析:在此環(huán)節(jié),教師將“跟隨音樂的旋律大膽設計、合拍表現(xiàn)彩色魚游泳的動作”這一教學難點前置處理。在此基礎上,教師鼓勵幼兒交流與分享各自的表演動作設計和創(chuàng)編經(jīng)驗,并組織幼兒對“合拍姿勢、好看動作”進行模仿學習和重點練習,有的放矢地鞏固幼兒的節(jié)奏感,循序漸進地提升幼兒的藝術表現(xiàn)力。〕
三、分段探索:創(chuàng)意表現(xiàn)“我想變成彩色魚”的故事(ABA′完整樂段)
1.傾聽音樂,隨樂探索并表現(xiàn)第一段音樂。
師:(出示小灰魚圖片)這些是一些什么魚?
師:對,這些是小灰魚。不過這些小灰魚原來也是彩色魚。因為彩色魚被海洋垃圾污染了,所以才變成了小灰魚。因此,我們請來了小魔仙來清潔小灰魚的身體,讓小灰魚重新變回彩色魚。
師:第一段音樂,講的就是小魔仙幫小灰魚清潔身體的故事?,F(xiàn)在,請你們扮演小灰魚,找個不擁擠的地方,擺一個美美的小魚造型(靜止不動);我來扮演小魔仙,我覺得你的造型動作好看的,就會優(yōu)先幫你清潔身體,讓你變得干凈又漂亮。聽明白了嗎?
(A段音樂情境:小魔仙幫小灰魚清潔身體,讓小灰魚重新變回彩色魚。)
2.傾聽音樂,隨樂探索并表現(xiàn)第二段音樂。
師:在第一段音樂中,小魔仙幫小灰魚清潔了身體,所以第二段音樂講的是小灰魚變回了漂亮的彩色魚,在大海里快樂地游泳。前面我們學習過彩色魚快樂游泳的動作,現(xiàn)在請你們一邊聽音樂一邊來表演彩色魚快樂游泳。請注意,彩色魚游泳的動作一定要跟著音樂的旋律和節(jié)奏來做,速度不能快也不能慢。聽清楚了嗎?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
(B段音樂情境:小灰魚身體變干凈,重新變回了彩色魚,跟隨音樂的旋律和節(jié)奏在大海里自由地游泳。)
3.傾聽音樂,隨樂探索并表現(xiàn)第三段音樂。
師:大海里還有許多彩色魚被污染成了小灰魚,它們聽到消息后,也趕來等待小魔仙為它們清潔身體。所以,在第三段音樂中,小魔仙又努力工作,幫第二批小灰魚清潔身體,讓更多的小灰魚變得干凈又健康,重新變回彩色魚。請你們一聽到第三段音樂的旋律,馬上再次擺出美美的小魚造型動作,等待小魔仙來幫忙。大家可以做一個跟前面不同的造型動作來表示第二批不同的小灰魚。聽明白了嗎?我們跟著音樂的旋律和節(jié)奏來試一試吧!
(A′段音樂情境:第三段音樂與第一段音樂相同,小魔仙繼續(xù)幫其他小灰魚清潔身體,讓其他小灰魚也變得干凈,重新變回漂亮的彩色魚。)
〔析:在此環(huán)節(jié),教師將第一段音樂(A段音樂)和第三段音樂(A′段音樂)都設計為小魔仙幫小灰魚清潔身體的游戲情境。在實際的游戲情境中表演、練習時,教師發(fā)現(xiàn)第一段音樂時間略長,且有反復樂段出現(xiàn),便給第一段音樂的游戲情境增加了一個小情節(jié),即A段音樂主旋律第一次出現(xiàn)的時候,教師扮演小魔仙用大刷子幫小灰魚“清除海洋中漂浮的有害垃圾”,當A段音樂主旋律第二次出現(xiàn)的時候,教師扮演小魔仙用大刷子幫小灰魚“清除海洋中泄漏的黑色石油”,而且清潔的表演動作活潑、富有節(jié)奏,有時候從上往下刷,有時候從左往右刷,先幫小灰魚“從頭到尾進行清潔”,再幫小灰魚“從身體外側到身體內(nèi)側進行清潔”。教師一邊表演手執(zhí)大刷子幫“小灰魚”清潔身體,一邊用語言進行簡要介紹或豐富補充,幫助幼兒生動地感知并感受到該游戲的多變和好玩。游戲的內(nèi)容和情節(jié)越來越豐富,讓幼兒想玩、愿意玩、喜歡玩?!?/p>
四、觀察結構總圖,分辨并理解ABA′的曲式結構
1.觀察并解讀音樂結構總圖譜。
師:(出示音樂結構總圖譜)今天,我?guī)砹藘蓮垺拔蚁胱兂刹噬~”的音樂結構圖譜,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請你們一邊看一邊想,也可以猜一猜是什么意思。哪些圖片或符號你能看懂的,請你介紹一下;哪些地方你看不懂的,請指出來,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
●第一張音樂總圖譜:
師:(小結)這首樂曲一共有三段,第一段是小魔仙幫小灰魚清潔身體,第二段是彩色魚在大海里自由、快樂地游泳,第三段是小魔仙幫更多的小灰魚清潔身體,努力讓大海中的魚都變得美麗。
師:現(xiàn)在,請你們仔細觀察第二張音樂結構圖譜,你覺得它和第一張音樂結構圖譜有什么不一樣呢?
●第二張音樂總圖譜:
師:(小結)“我想變成彩色魚”的音樂游戲,我們可以連續(xù)玩兩遍。玩第一遍游戲,你們要設計一個彩色魚游泳的動作,跟著音樂的旋律和節(jié)奏快樂地游泳;玩第二遍游戲,你們要設計第二個彩色魚游泳的動作,要和第一遍的動作不一樣,表示第二批彩色魚跟著音樂的旋律和節(jié)奏在快樂游泳。這個音樂游戲規(guī)則,你們聽清楚、聽明白了嗎?我們一起跟著音樂來試一試吧。
2.根據(jù)圖譜提示,結合游戲規(guī)則,集體玩音樂游戲。
(1)第一遍:教師扮演小魔仙(手拿道具大刷子),幼兒扮演彩色魚,隨樂游戲。
〔析:第一遍集體游戲之后,教師根據(jù)幼兒第一遍玩游戲的實際情況,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建議,隨后組織幼兒玩第二次“我想變成彩色魚”的音樂游戲?!?/p>
(2)第二遍:邀請5~10名幼兒扮演小魔仙(手拿道具大刷子),教師和其他幼兒扮演彩色魚,隨樂游戲。
〔析:在此環(huán)節(jié),教師提醒或建議幼兒更換彩色魚的姿勢或游泳動作,循序漸進地豐富幼兒的隨樂動作創(chuàng)編經(jīng)驗,提升幼兒的藝術審美情趣?!?/p>
師:(小結)今天,我們欣賞了一首幽默、滑稽、有趣又好玩的音樂,玩了一個名叫“我想變成彩色魚”的音樂游戲,小魔仙努力工作,讓大海中被污染、受到傷害的彩色魚恢復了清潔和健康,小魔仙度過了特別有意義的一天。以后,老師會給你們帶來更多好聽、好玩的音樂,我們一起來設計一些既特別又有趣好玩的音樂游戲。讓我們每一個小朋友的小耳朵越來越靈敏,“傾聽、分辨音樂”“根據(jù)音樂玩游戲”的本領也變得越來越強。寶貝們,加油!
延伸活動:
在幼兒熟悉游戲玩法和規(guī)則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增加幼兒扮演小魔仙的人數(shù),將全體幼兒分成兩組(一組扮演小魔仙,一組扮演彩色魚)集體玩音樂游戲,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幼兒的角色扮演意識和藝術表現(xiàn)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