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12·30”張某祥等人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罌粟花粉)案
2019年12月,泰州市海陵區(qū)市場監(jiān)管局根據群眾舉報,對泰州某醫(yī)藥有限公司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罌粟花粉)進行調查。因涉案產品中檢出罌粟主要成分,該案涉嫌刑事犯罪,市場監(jiān)管部門將該案移送公安機關并組成聯合專案組進行調查。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專案組遠赴浙江慈溪、甘肅張掖,先后抓獲犯罪嫌疑人張某祥、田某棟、張某霞、周某輝等4人,查扣涉案產品1050盒、原料70.6公斤,涉案貨值達1200余萬元。
鹽城市“3.25”特大銷售走私凍品案
2020年1月14日,鹽城市市場監(jiān)管局對轄區(qū)開展食品市場巡查時,在城南某食品經營戶的冷庫內發(fā)現160箱豬胃只有外文標簽,無中文標識,懷疑系走私凍品,遂現場予以扣押,并進一步進行調查。因該案可能涉嫌刑事犯罪,鹽城市市場監(jiān)管局聯系鹽城市公安局前期介入,并組成了聯合調查組對該食品經營戶的相關經營行為、往來賬目等開展調查,查明該批進口冷凍肉類制品屬于非法進口貨物。在查證該當事人涉嫌犯罪后,鹽城市市場監(jiān)管局依法將該案移送鹽城市公安局立案調查,抓獲了位于南京的上線4人,同時對全國各地參與銷售走私凍品的下線開展抓捕工作。該案目前共搗毀江蘇、安徽、河南等地銷售窩點26處,抓獲犯罪嫌疑人51名,涉案資金達1390余萬,共查扣涉及20多個國家30余個品種的走私凍品30余噸。
泰州市靖江系列走私凍品案
2019年10月10日,泰州靖江市市場監(jiān)管局在靖江市西來鎮(zhèn)永濟港港口查獲標注“華安618”貨輪運輸至該處待售的預包裝速凍肉制品1390721kg;2019年10月28日,執(zhí)法人員在靖江夾港物資中轉有限公司碼頭查獲標注“皖龍機6688”貨船運輸至該處待售的預包裝速凍肉制品235208.93kg;2019年12月5日,執(zhí)法人員在靖江市泰和拆船廠碼頭查獲標注“水波33”貨船運輸至該處銷售的預包裝速凍肉制品399511kg。經調查,上述肉制品無質量證明材料、無檢驗檢疫合格證明且所有權人無法確定,靖江市市場監(jiān)管局依法在《靖江日報》、局公告欄、靖江市政府網站發(fā)布《無主財產領取公告》,公告期滿仍無人領取。上述3起案件共計查獲預包裝速凍肉制品2025440.93kg,合2025.44093噸。
鎮(zhèn)江市“3.20”某冷飲經營部銷售假冒“伊利”冷飲案
2020年3月19日,鎮(zhèn)江句容市市場監(jiān)管局根據舉報,對某冷飲經營部進行了突擊檢查,在該經營部3號冷庫內發(fā)現巧樂茲經典巧脆棒雪糕3030箱(35支/箱,保質期20210701,批號03I02),產品包裝上有“伊利”商標,產品標簽包裝裝潢與正品“伊利”冷飲高度一致?!耙晾鄙虡顺钟腥藘让晒乓晾麑崢I(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授權工作人員經過現場辨識,認定上述產品為侵犯商標持有人專用權的商品,并出具了鑒定報告。3月20日句容市公安局以“3.20生產銷售假冒食品案”立案偵查。經句容市市場監(jiān)管局與句容市公安局共同偵查,遠赴廣西、四川、河南、浙江、福建、廣東等地,先后抓獲制售假冒“伊利”冷飲犯罪嫌疑人10名,搗毀生產窩點1處和銷售窩點6處,查扣大量假冒“伊利”冷飲。經查,自2019年起,犯罪嫌疑人苗某、龔某、蘇某、劉某等嫌疑人利用南寧某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為生產假冒“伊利”冷飲食品窩點,大量生產假冒“伊利”冷飲食品,生產的假冒冷飲由劉蘇某、包斯某等嫌疑人銷往全國各地。目前,苗某、龔某、蘇某、劉某等10名嫌疑人已被公安機關移交人民檢察院以“生產、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食品罪”進入審查起訴階段。
揚州市楊某等人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壓片糖果)案
2020年3月26日,受害人劉某在某電商平臺上購買久攻牌人參蛹蟲草壓片糖果,口服一粒出現身體不適,后報案,經檢驗證實該產品中含有西地那非4874.1mg/kg。揚州市場監(jiān)管部門收到舉報后高度重視,第一時間與公安機關成立聯合專案組。因案情重大復雜,專案組分為廣州、鄭州、安徽三個工作組,歷時三個多月,行程數萬公里,一舉搗毀橫跨粵豫皖三省的產供銷一條龍的造假產業(yè)鏈。經查,2018年5月以來,犯罪嫌疑人楊某、田某合作生產銷售男性保健品,二人通過電商平臺搜索銷售火爆的性保健品,參照產品的外包裝、產品名稱、配料表進行仿制,由楊某負責通過電商平臺銷售,田某組織貨源。田某與某藥業(yè)實際經營人候某商定,由某藥業(yè)負責生產,貨值超5000萬元。目前,公安機關已對楊某、田某等11人以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刑事拘留或取保候審,近期將對楊某等人以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移送起訴。
南京市某公司未取得食品生產許可從事啤酒生產活動案
2020年5月11日,南京市市場監(jiān)管局根據群眾舉報,對南京市某公司進行現場檢查,發(fā)現該公司在未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的情況下進行啤酒的生產。經詢問調查,該公司承認在2020年3月至5月11日期間生產并銷售本公司釀造的啤酒,執(zhí)法人員在現場實施行政強制措施,并對涉案產品進行執(zhí)法抽檢。
為進一步查清案情,辦案人員分赴山東、福建進行外地調查,確認南京市某公司在未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的情況下,自己生產并銷售啤酒,數量分別為:20升桶裝144桶、5升桶裝765桶和袋裝106升。涉案貨值總金額為58488.3元、違法所得為24357元。
南京某公司未取得食品生產許可從事啤酒生產活動的行為違反了《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五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依據《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二條第一款、《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七條第一款第四項的規(guī)定,南京市市場監(jiān)管局對該公司作出沒收違法所得人民幣24357元、罰款人民幣584883元的行政處罰。
南通市通州區(qū)某釀造有限公司使用超過保質期的食品添加劑生產食品案
2020年3月,南通市通州區(qū)市場監(jiān)管局接群眾舉報,反映當事人使用超過保質期的食品添加劑生產食品。經查:當事人是一家主要從事乳腐(發(fā)酵性豆制品)生產的食品生產企業(yè)。2019年2月從省內某消泡劑公司購進同批次消泡劑40桶,用于消除在磨豆?jié){過程中產生的泡沫。該批次消泡劑的保質期至2020年1月14日止。當事人自2020年1月15日起,仍然使用已超過保質期的上述消泡劑生產乳腐。共生產了12天計12個批次,使用過期消泡劑25.6千克,生產了裝瓶半成品乳腐217680瓶,貨值金額1003504.8元。未銷售,無違法所得。
當事人的上述行為,違反了《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條第(三)項的規(guī)定,依據該法第一百二十四條第一款、該法《實施條例》第七十六條、《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七條第一款第(四)項的規(guī)定,對當事人作出如下行政處罰:1.沒收12桶(571.5千克)過期復配豆制品消泡劑;2.沒收217680瓶乳腐;3.罰款250000元。當事人的法定代表人吳某因未履行企業(yè)主要負責人的食品安全責任致使企業(yè)使用過期食品添加劑生產食品的行為,已被另案處理。
徐州市豐縣“2020.8.22”董某某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案
2020年8月22日,徐州市豐縣市場監(jiān)管局執(zhí)法人員依法對豐縣董某某冷庫進行檢查,在當事人租賃的冷庫內查見待售未拆箱的冷凍牛肉11箱,外包裝箱上均未標注中文標識。同時執(zhí)法人員還在當事人冷庫內查見待售外包裝箱上均未標注中文標識的冷凍豬肚18箱。豐縣局執(zhí)法人員在上述涉案食品的外包裝箱上均未查見有中文標明目的地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產品標識及輸出國家或者地區(qū)官方檢驗檢疫標識。
豐縣市場監(jiān)管局在案件調查中主動與公安機關進行溝通并邀請公安機關提前介入。同時兩部門成立了聯合專案組,專案組派出5人前往多省市批發(fā)市場進行調查,發(fā)現數量較大的同類食品,存在嚴重食品安全隱患。專案組對案情進行研判,并明確了各自的工作任務,公安機關主要負責案件相關證據收集和偵察工作,市場監(jiān)管部門主要負責涉案物品的檢驗工作及銷售終端尚未構成刑事犯罪的經銷商進行行政處罰工作。目前,專案組根據犯罪嫌疑人提供的線索已查破涉及4省多個銷售窩點,本案貨值金額達1000余萬元。
揚州市“1.19”孫某生產銷售假冒牛肉案
2020年1月19日,揚州市市場監(jiān)管部門根據群眾舉報,聯合公安機關對孫某加工場所進行突擊檢查,檢查發(fā)現冷庫一間、加工熟肉場所一間、凍豬二號塊肉1.8噸、疑似熟牛肉598.1公斤、鑫盛達牛魔王食品用香料、亞硝酸鈉等食品添加劑。經查,孫某用凍豬肉做原料加工成熟肉制品,以牛肉對外銷售給農貿市場部分經營者及相關超市。初步查明,當事人生產銷售假冒牛肉涉案貨值達898420元,庫存假冒牛肉貨值53829元,總貨值952249元。隨著案件調查的深入,此案假冒牛肉案值達120余萬元。由于該案涉案貨值較大,情節(jié)惡劣,涉嫌構成犯罪,市場監(jiān)管部門于2020年1月19日依法將該案移交公安機關。
2020年9月16日,孫某被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四年6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30萬元,其他相關涉案人員也被依法追究相應法律責任。
南京市肖某無證生產、銷售假冒他人注冊商標防彈咖啡和草莓多種維生素泡騰片案
2020年6月22日,南京市棲霞區(qū)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接群眾舉報,稱其準備做網店,在淘寶網上購得一批標注“LADEW”商標的魔酮防彈咖啡和草莓多種維生素泡騰片套裝組合,懷疑為假冒。執(zhí)法人員在研究案情的同時,泡騰片生產廠家也到棲霞區(qū)市場局舉報,反映有人冒用其廠名廠址生產銷售泡騰片,數量巨大且產品質量、食品安全難以保證。棲霞區(qū)市場監(jiān)管局立即聯合棲霞區(qū)公安分局進行研判,確定其涉嫌存在無證生產及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的違法行為,市場監(jiān)管部門遂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并成立聯合專案組。專案組迅速前往犯罪嫌疑人所在地對犯罪嫌疑人進行了抓捕,在制假窩點抓獲三人,制假現場為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的農民家里,現場條件臟亂不堪,經現場盤查,實物、包裝物等貨值總計超過三十余萬元。截止目前該案已偵查終結,肖某等3人已被批捕,案件進入公訴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