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摘要:在民族聲樂的演唱中,“情”的表達和體現(xiàn)應當是真誠的,是具有民族性的,是符合中國人民音樂審美的。
關(guān)鍵詞:民族聲樂演唱;情感表達;理論與實踐;教學
中國民族聲樂藝術(shù)博大精深且蘊含了深厚的文化價值,是真正屬于中國人民自己的聲樂藝術(shù)。聲樂是一種運用感覺來歌唱的抽象藝術(shù),結(jié)合我們聲樂教學的專業(yè)性和教學性及中專生的身心特點,如何運用我們的發(fā)聲器官獲得最動聽、最舒服的音色,如何通過歌曲的表達讓學生能達到相對完美歌唱呢?本人通過多年教學探索啟示與大家共享。
一、歌唱中情感表達的重要性
音樂是最善于表“情”的藝術(shù)。特別是歌唱,說到底,強調(diào)歌曲要唱情,所謂的“絲不如竹”、“竹不如肉”就是對歌唱傳情的生動描寫。例如美國一位聲樂理論家詹姆斯·弗蘭契斯·庫克就曾提出:“廣大的聽眾似乎并不需要歌者自己認為的那種所謂的‘完美的嗓音,而更是需要被聽眾所認可的那種‘有人情味的聲音。更重要的是,我們廣大的聽眾并不只是滿足于聽那種沒有瑕疵的聲音和只有正確方法的歌唱,而總是迫切需要有那種能展現(xiàn)人性的特質(zhì)的,能接觸到真實的心靈與內(nèi)在,再通過歌者們的2聲音傳達出來的那種奇妙的東西,就如同人的靈魂通過眼睛煥發(fā)情感出來一樣。正是這種奇妙的東西賦予了我們聲音具有獨特個性和特點,才能給最廣大的聽眾最震撼、最廣泛的感染力?!?sup>1以上所講的這種“有人情味”的聲音,就是我們常常強調(diào)的以情動人的歌唱。只有滲透了深沉而真摯情感的作品,才能真正地“動之以情”,受到藝術(shù)感染,并獲得美的享受。
二、演唱中情感表達的主要形式———以“字”傳情與教學
歌唱的基礎(chǔ)之一是語言,它通過準確純正的咬字、吐與字與發(fā)音來塑造豐富深刻的作品內(nèi)容與情景及動人的音樂形象,中國的語言獨特而復雜,我們知道漢語中的字一般都是一字、一音、一義,同時一個字音不僅包含了聲母、韻母或復韻母,還包含了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這四種有高低、抑揚不同的聲調(diào)。
學生在演唱中,要求他們的“咬字”中要按照一定的語言規(guī)律、語言要求,用藝術(shù)的表達方式,進而對聲樂作品中樂譜上的文字進行詮釋,一般來說,字的發(fā)音可具分為字頭、字腹和字尾。 字頭指的就是聲母和介母的發(fā)音,字腹則是韻腹部分的發(fā)音,而字尾是指韻尾(包括元韻尾和鼻音韻尾)部分的發(fā)音。 在“字”的演唱處理上,我的聲樂導師馮家惠教授常常教導:“字頭用以阻氣,要吐得準確而精煉; 字腹擴大立音,要明確而穩(wěn); 字尾高位歸韻,要清晰而準確”??梢姾芎玫匕盐者@三部分音的處理,加之語氣的強弱、長短處理,樂曲中的語言清晰準確,才能更明確的表達曲目的情感,純正準確的字音、吐字是歌唱最基本的藝術(shù)基礎(chǔ)。
例如:陳道斌詞、杜鳴曲的藝術(shù)歌曲——《康橋別戀》,它是通過徐志摩的詩篇《再別康橋》改編的,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回憶、對康橋的愛戀及無可奈何的離愁之情。 作者將具體的景物與想象糅合構(gòu)成了鮮明生動的藝術(shù)形象,筆者在演唱歌曲最后一部分的“我還是悄悄地悄悄地走吧,就像當初我悄悄地來,我還是悄悄的悄悄的走吧,就像當初我我悄悄地來。揮一揮衣袖,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不帶走一片云彩,一片云彩。 ”(譜例1)
需要注意的是:要求學生在演唱第一個“走“字時要稍微突出點,這樣為了能夠表達人物那種離愁的感覺,通過字頭(也就是戲曲中常提的噴口)的夸張來保持咬字的清晰,運用了夸張字頭的表達方式,然后這里的語氣強度應增大,語氣的長度也要感覺拉長一些,字的韻味就能很好的表現(xiàn)出來他們在用這種感覺演唱后獲得了不一樣的感受,進而就很好地塑造了人物的一種訴說感。
此外,在教學中我更發(fā)現(xiàn),民族聲樂作品在其語言表達中,地方語言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對于方言的語調(diào)、發(fā)音和韻味的掌握即地方語言的掌握,將可能會直接影響聲樂作品演唱中情感的準確表達。例如由牟廉玫詞、王原平作曲的創(chuàng)作歌曲《峽江情歌》。它的創(chuàng)作取材是作曲家根據(jù)一首湖北的利川民歌《龍船調(diào)》作為元素的。整首曲目中有不少地方需要運用地方語言進行演唱,例如后鼻音“正”( zheng)字應唱前鼻音“ zen”、“是”( shi)唱“ si”、“過河”由入聲改唱為上聲等等,并且樂曲中還有說白的部分,地方特色很快就通過方言有所體現(xiàn)了,風格也隨之表現(xiàn)出來。 所以學生們在正確的發(fā)聲前提下,要想演唱好這些樂曲必須先掌握些湖北西部地方語言。 如果整首曲目都用普通話來演唱,沒有一點方言,那么整首歌曲就仿佛一杯白開水一樣索然無味,獨特鮮明的地方風格當然就不能有所表現(xiàn)。
我校音樂專業(yè)中專生由于其年齡及程度等多種因素,需要盡可能的在聲樂演唱技能提高的基礎(chǔ)上,再運用依字行腔等科學的聲樂方法,應立一定的情境感,讓自己身臨其境,并將自己移情為主人公,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的意境與氛圍當中,這樣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表達作品的情感,深入人心吸引聽眾,逐漸培養(yǎng)更加良好的專業(yè)素質(zhì),為今后嚴苛的藝考做充分的準備。
參考文獻
[1]金鐵霖.《金鐵霖聲樂教學文集》.人民音樂出版社2008年版.
[2](美)詹姆斯·弗蘭契斯·庫克編,章玫譯,《名歌唱家論歌唱藝術(shù)》,上海文藝術(shù)出版社1979年9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