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華
摘 ? ?要:造林綠化,林木種苗是前提和基礎(chǔ);林業(yè)要發(fā)展,種苗是關(guān)鍵。根據(jù)凌源地區(qū)苗圃地育苗方向,需要掌握針葉苗木病蟲害特點,抓住準確防治時機,以更好地防治針葉苗木病蟲害,為林業(yè)發(fā)展作出貢獻。
關(guān)鍵詞:針葉樹種;病蟲害;防治措施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05-0074-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S763 ? ? ? 文獻標志碼: B
1 ? 地理位置及苗圃地簡介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是隸屬于遼寧省的一個蒙古族自治縣??ψ蟮靥庍|西低山丘陵區(qū),海拔300~400 m,山地、丘陵、平地、河川相間交錯,構(gòu)成“七山一水二分田”地貌??ψ蟮靥帨貛О敫珊滴鬟|河州向暖溫帶半濕潤冀北山地過渡地帶,屬大陸性季風氣候。主要氣候特點為春季少雨多旱風,夏季炎熱雨集中,秋季晴朗日照足,冬季寒冷降雪稀。年平均氣溫為8.7 ℃,境內(nèi)南北氣溫相差1.5 ℃,年均降水量為491.5 mm左右,植物生長期(4—9月)的降水量為451.6 mm左右,占全年降水量的92%。平均日照時數(shù)為2 807.8 h,平均無霜期144 d。
喀左地區(qū)現(xiàn)有大型苗圃25個、中小型苗圃29個,苗圃地總面積73.3 hm2。隨著苗圃地面積的增加,喀左地區(qū)造林綠化針葉苗木主要有側(cè)柏、油松等十幾種,苗圃地病蟲害種類和數(shù)量也出現(xiàn)了新的變化,苗木病蟲害的發(fā)生嚴重制約了苗木經(jīng)濟的發(fā)展。由于苗圃病蟲害的防治工作,直接影響苗木的產(chǎn)量和質(zhì)量,病蟲害的危害可造成缺苗斷壟,嚴重時使苗木大面積死亡,甚至發(fā)生毀圃現(xiàn)象,給苗農(nóng)造成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
2 ? 云杉主要病蟲害
云杉為常綠喬木,淺根性樹種,生長較緩慢,一年生淡黃褐色,葉枕有白粉,2~3年生時樹皮為灰褐色,冬芽圓錐形,有樹脂。云杉喜陰、耐寒,喜歡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質(zhì)土壤。成材林云杉木材筆直,可作為鐵路枕木、建筑用材及橋梁用材。主要繁殖幼苗的方法為播種育苗和扦插育苗。
2.1 ? 云杉苗期蟲害
蚜蟲為同翅目、蚜蟲科、蚜屬,是一種繁殖最快的蟲種,1年能繁殖10~20個世代。成蟲體長1~4 mm,幼蟲體淡綠色,有6節(jié)觸角,表皮光澤,成蟲體色為黑色,已成年蚜和若蚜群居于嫩莖上生活,用針裝刺吸器吸食云杉汁液,在云杉小枝端形成5~7 cm圓錐形蟲癭,在盛夏(7—8月)時破開,使云杉受害部位細胞受到破壞,生長失去平衡,引發(fā)多種病蟲害。
防治方法:保護云杉蚜蟲天敵,例如瓢蟲、草蛉等,在蟲癭鉆出云杉時,可用12.5%吡蟲啉水溶性粉劑1 500~2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500~2 000倍液人工噴霧防治,隔8~14 d用藥1次,可防治該蟲害。
2.2 ? 云杉苗期病害
2.2.1 ? 根腐病
根腐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為害云杉幼苗期地下根部。初期苗木植株變化不大,只是須根先感染病菌腐爛,細心觀察會發(fā)現(xiàn)苗木染病。末期,植株白天枯萎狀較明顯,苗木夜間也不會挺直。該病菌主要寄生在土壤和帶有發(fā)病初期的植株上越冬,一般云杉3—4月為該病菌發(fā)病初期,5月由于苗床內(nèi)地溫升高,光照不足,晝夜溫差較大時進入病菌高發(fā)期。
防治方法:對選育的種子要精挑細選,育種前對種子進行浸種,種子與苗床土壤進行消毒。加強苗期管理,施足底肥,澆水時不積水。3月上旬至4月末,可使用4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進行噴霧防治,澆水可使用根腐凈水劑灌根防治,根據(jù)苗床的大小,根腐凈用量可增加,一般用量不超過15 kg/667 m2。5月在病菌高發(fā)期,可使用甲霜惡霉靈500~800倍液對苗床進行噴霧防治,防治率均可達到91%以上。
2.2.2 ? 莖枯病
該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在土壤中越冬,6月上旬至7月下旬為多發(fā)期。為害苗期及成年的云杉,云杉枝、莖部位因受外力致傷留下傷口時,多感染該病菌,該病斑初期為橢圓形、褐色,發(fā)病嚴重時病斑部為深褐色,逐漸擴展至整株干枯,干枯后長出黑色霉斑。
防治方法:苗期管理時應(yīng)注意工具對苗木的外部傷害,播種前對苗床土方進行消毒及施足底肥,加強苗期的水肥管理,增加苗木的抗病蟲害能力。結(jié)合發(fā)病初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或7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700倍液,對苗床進行噴霧防治。病菌嚴重時可用64%殺毒礬加50%撲海因300~500倍液,2~3 d用藥1次,連用2~3次,可有效控制病斑惡化。
3 ? 叉子圓柏主要病蟲害
該樹又稱沙地柏、松柏木,柏科、圓柏屬稀灌木或小喬木。繁育方法為播種育苗和扦插育苗,枝密,傾斜向上生長,樹皮為灰褐色,1年生枝為圓柱形,針葉交換互生或3葉輪生,下端尖或鈍。叉子圓柏耐干旱,輕沙壤及沙壤土中生長均良好,可作為水土保持和防風固沙樹種。
3.1 ? 叉子圓柏病害
葉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為害針葉及嫩枝,菌絲在嫩枝上越冬,次年產(chǎn)生分生孢子,靠風力繼續(xù)感染。發(fā)病初期,針葉由綠色變?yōu)辄S綠色,染病后的針葉無光澤,最后針葉逐漸變?yōu)辄S色,經(jīng)風力或外力脫落,針葉病斑由上向下逐漸擴散,甚至為害新生嫩枝,嫩枝染病后蔓延至整個植株,嫩枝最后干枯,次年經(jīng)風力吹落。葉枯病后期,整個植株變?yōu)辄S褐色,影響美觀。
防治方法:5月初至6月上旬,減少侵染源,增加苗木日常的水肥管理,多施用氮、磷、鉀肥,增強苗木自身的抵抗力,早春灌足底水,晚秋上凍前灌足上凍水。結(jié)合病菌感染期,可使用80%抗生素402+40%百菌清懸浮劑500~900倍液,防治葉枯病。
3.2 ? 叉子圓柏蟲害
螻蛄又稱地蝲蛄,昆蟲綱,直翅目。地下害蟲體長5~8 cm,頭部較小,前足粗短具有較強的端刺;成蟲一般夜間活動,氣溫適宜時,如7—8月間,白天也會出來活動,土壤溫度在22~27 ℃活動最為頻繁;成蟲具有趨光特性,2~3年1代,以成蟲或若蟲在土壤內(nèi)越冬,翌年地溫逐漸升溫開始活動,若蟲4齡以前可獨立活動,卵期10~26 d化為若蟲。
防治方法:利用成蟲的趨光性,在5月中旬至6月末在苗床內(nèi)防治趨光燈誘殺成蟲。育苗前將有機肥料腐熟,減少帶有蟲卵的肥料,做苗床前用90%敵百蟲對土壤進行消毒。結(jié)合苗床灌水使用50%辛硫磷同灌水同步,苗床用藥量250 mL左右,即可防治螻蛄為害。
4 ? 黑松主要病蟲害
黑松又稱白芽松,松柏目、松科、松屬。常綠喬木,針葉2針1束,深綠色,有光澤,成年樹皮為灰褐色、暗灰色,喜光、耐旱、耐瘠薄。成年樹不耐旱,適宜在土壤肥沃、土質(zhì)疏松、土層深厚、含有腐殖質(zhì)的沙壤土中生長,具有抗病能力強、生長緩慢、壽命長的特點。
4.1 ? 黑松苗期病害
立枯病又稱猝倒病,主要為害幼苗根及莖部,發(fā)病初期針葉上會出現(xiàn)淡黃色小斑點,幼苗根部淡褐色,莖部變?yōu)楹稚?,有水漬狀;病菌在土壤或病殘體上越冬,病菌主要通過農(nóng)具或帶有病菌的土壤傳播,菌核在土壤和病殘體上越冬,當苗床出現(xiàn)積水,種子帶有病菌,長期的陰雨天氣都可導(dǎo)致該病菌的蔓延。
防治方法:選用沒有攜帶病菌的種子或在種子浸種前使用40%福爾馬林對種子進行消毒2~3 h,播種前對苗床用50%百菌清進行土壤消毒。增強苗期管理,多施用腐熟后的有機肥或氮、磷、鉀肥,增強苗木的抗病蟲害能力,結(jié)合使用15%立枯靈水劑對苗床澆水。
4.2 ? 黑松苗期蟲害
小地老虎又稱土蠶,屬鱗翅目、夜蛾科,為害幼苗的主根及側(cè)根,成蟲體長1~3 cm,頭褐色,體灰色至暗褐色,前翅褐色,對氣味較明顯。1年發(fā)生2代,以老熟幼蟲或蛹在土壤內(nèi)越冬,3月末地溫達到8 ℃時成蟲開始出現(xiàn),地溫在15~20 ℃時活動最為頻繁。卵橢圓形,初產(chǎn)乳白色逐漸變?yōu)榈S色,蛹褐色有光澤,幼蟲圓柱形。初期受害植株白天、夜間無明顯變化。為害嚴重期,白天氣溫高,植株有萎蔫發(fā)生,夜晚恢復(fù)挺直。
防治方法:結(jié)合該蟲有趨味性的特點,早晨可以用按比例調(diào)制的糖醋液引蟲出土。及時檢查圃地苗木,如果出現(xiàn)斷根、干枯的病苗,將苗木拔除,挖開苗根部土壤去除該蟲。用50%辛硫磷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500 mL兌水60 kg,對苗床噴霧防治該蟲。
5 ? 樟子松主要病蟲害
常綠喬木樹種,成年樹皮黑褐色,呈不規(guī)則深裂、塊狀脫落,針葉2針1束,硬直,長4~10 cm,先端尖,邊緣有鋸齒,1年生枝淡黃褐色,無毛;2~3年生呈灰褐色,冬芽,褐色,長卵形,有樹脂。樹冠較稀疏,橢圓形或圓錐形,球果卵形,種子黑褐色,長卵形。樟子松喜光、耐旱、耐寒,能在沙壤與沙礫土壤中生存良好。
5.1 ? 樟子松主要病害
猝倒型立枯病,該病是由絲核菌尖孢鐮刀菌引起的,主要為害1~2年生幼苗,極少數(shù)發(fā)生在2年生以上苗木,主要發(fā)生在春季,由于地溫低加之土壤濕重,此時該病菌發(fā)展極快,幼苗發(fā)病時,苗木根部出現(xiàn)水漬狀病斑,病斑逐漸變?yōu)辄S色時,幼苗猝倒。
防治方法:使用90%疫霉靈可濕性粉劑300~500倍液或72%普力克600倍液噴霧防治,防治率95%以上。
5.2 ? 樟子松主要病害
紅蜘蛛,屬蜱螨目、葉螨科。成蟲體長0.4~0.5 mm,體色紅色,橢圓形。卵圓球形,幼蟲近圓形,幼蟲有3對足,若蟲有4對足。成蟲每次產(chǎn)卵約100粒。產(chǎn)卵后的30 d左右開始孵化,越冬卵主要寄生在幼苗枝莖根部或在土壤及地面雜草種中。
防治方法:結(jié)合成蟲在枝莖根部產(chǎn)卵,可人工刮除蟲卵。苗床冬季及時清除,集中在一起燒毀帶有蟲卵的雜草。在卵孵化前對苗床使用20%虱螨凈可濕性粉劑800~1 200倍液噴霧防治,在4月前后連續(xù)用藥2次,間隔5~9 d。卵孵化后使用齊螨素乳油1 500~2 500倍液,對幼苗施行噴霧防治,防治效果均可達到92%以上。
(編輯:辛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