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勝元
【關鍵詞】老年慢性胃炎;中醫(yī)辨證分型;西藥治療;治療總有效率;臨床癥狀評分;胃黏膜病理評分;血清胃泌素-17;內皮素-1
慢性胃炎屬于臨床多發(fā)病、常見病,此病癥的發(fā)生與多種原因共同作用有關,導致胃黏膜被破壞,從而引發(fā)炎性反應,患者會出現(xiàn)系列性的相關癥狀,如惡心嘔吐、上腹腹痛、反酸等[1]。目前,隨著人們生活方式與飲食習慣的不斷變化,再加上不規(guī)律作息時間,導致慢性胃炎發(fā)病率逐年上升[2]。而就目前我國的人口情況來看,慢性胃炎是老年人最常見的消化道疾病。以往,臨床在老年慢性胃炎治療中,多采用常規(guī)西藥治療,雖有一定效果,但如長時間服用藥物不僅會引發(fā)不良反應,還會影響整體療效[3]。隨著中醫(yī)學的發(fā)展,中醫(yī)講究對證治療,即針對老年慢性胃炎的臨床癥狀進行辨證論治,從發(fā)病根本治療,以此來提升治療效果[4]。本文就以86例患者為背景,探究分析老年慢性胃炎用中醫(yī)辨證分型聯(lián)合西藥治療的效果及對生化指標的影響,內容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此次研究納入對象為86例老年慢性胃炎患者,均為英山縣中醫(yī)醫(yī)院2020年5月至2021年8月收治?;仡櫜±圆煌闹委煼桨缸鳛榉纸M原則,將86例患者分為兩組,即對照組(n=43)和觀察組(n=43)。所有患者對本研究知情且簽署同意書。
納入標準:(1)符合慢性胃炎診斷標準[5];(2)資料完整者;(3)無藥物禁忌者。
排除標準:(1)病情已確診為癌癥者;(2)消化道潰瘍者;(3)肝腎功能不全者;(4)過敏體質者。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西藥治療。即每天3次口服500 mg阿莫西林(廣州白云山醫(y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制藥總廠,國藥準字H44021518,規(guī)格0.25 g×50 s/盒);每天2次口服奧美拉唑腸溶膠囊[遼寧億帆藥業(yè)有限公司(原沈陽圣元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4652,規(guī)格20 mg×28 s],每次20 mg;每天2次口服500 mg的克拉霉素緩釋片(海南普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296,規(guī)格0.5 g×7 s);每天3次口服0.3 g枸櫞酸鉍鉀片(上海健坤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0.3 g),用藥兩周。
觀察組采用中醫(yī)辨證分型聯(lián)合西藥治療。針對患者的病情,用中藥辨證進行干預,分為肝胃不和證、肝胃郁熱證、脾胃虛弱證。肝胃不和證患者采用柴胡疏肝散加減治療,藥物組方為甘草5 g,香附、柴胡、川芎、陳皮各10 g,芍藥、枳殼各15 g;肝胃郁熱證采用黃連溫膽湯治療,藥方為甘草5 g,大棗3枚,黃連6 g,陳皮、半夏、枳實、茯苓各10 g,竹茹15 g;脾胃虛弱證患者采用香砂六君子湯治療,甘草、砂仁各5 g,陳皮6 g,木香、白術、半夏、茯苓各10 g,黨參15 g,以上藥物取水煎服,每天一劑,早晚溫服,連續(xù)用藥2周[6]。
1.3 觀察指標
分析對比兩組治療總有效率、臨床癥狀評分、胃黏膜病理評分、血清胃泌素-17、內皮素-1水平、不良反應。
(1)治療總有效率。胃功能全部恢復正常,腹脹、胃脘痛、消化不良等癥狀全部消失為顯效;胃腸功能及胃痛癥狀改善明顯,腹部脹滿等癥狀有所減輕為有效;癥狀沒有好轉,病情加重為無效[7]。100%-無效率=治療總有效率。
(2)臨床癥狀包括上腹部疼痛、納食欠佳、大便性狀改變、噯腐吞酸等四個方面,每項4級評分,總值在0~3分,分數(shù)越高,癥狀越嚴重。
(3)用積分制評價胃黏膜病理改變,即針對黏膜炎癥、炎癥活動度、腺體減少、上皮化生等四個項目,進行4級評分,0~3分,分數(shù)越低越好。
(4)血清胃泌素-17、內皮素-1即在檢測前抽取患者1 mL的靜脈血,加入抗凝管中,進行離心處理,取上層血清,在全自動酶標儀下,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對以上指標進行檢測,檢測時需要嚴格按操作說明書進行。
(5)不良反應包括頭痛、反胃、口腔潰瘍。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此次研究采用SPSS25.0軟件處理,(x—±s)代表計量資料,用t檢驗;[n(%)]代表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若P<0.05提示數(shù)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男女性分別20例、23例,年齡為60~82(71.29± 4.68)歲;病程1~3(2.21±0.15)年。觀察組男女性分別22例、21例,年齡為60~83=(72.09±4.75)歲;病程1~4(2.54±0.26)年。兩組患者的各項資料(性別、年齡、病程等)對比后無明顯差異(P>0.05)。
2.2 對比治療總有效率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3 對比臨床癥狀評分
治療前,臨床癥狀評分兩組相比無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臨床癥狀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相關癥狀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4 比較胃黏膜病理評分
治療前,胃黏膜病理評分兩組相比無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胃黏膜病理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胃黏膜病理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5 比較血清胃泌素-17、內皮素-1水平
治療前,血清胃泌素-17、內皮素-1水平兩組相比無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血清胃泌素-17高于治療前、內皮素-1水平低于治療前,而觀察組血清胃泌素-17高于對照組、內皮素-1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2.6 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有1例頭痛、2例反胃;對照組有5例頭痛、3例反胃、2例口腔潰瘍,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相比對照組少(χ2=6.1982,P=0.0128)。
3 討論
慢性胃炎屬于胃黏膜炎性病變之一,易出現(xiàn)于老年人群中,發(fā)病原因與幽門螺桿菌(HP)感染有著直接的關系,同時HP感染后會分泌空泡細胞及其相關蛋白,改變胃黏膜的空泡樣,減少腺體分泌,使炎癥不能消退;同時NSAIDS藥物刺激,會刺激膽汁反流,從而引發(fā)黏膜炎癥,減少腺體,導致上皮出現(xiàn)化生現(xiàn)象[8]。因此,需要根據患者的典型癥狀,結合病理學檢查,明確病情。所以采用有效地治療措施非常有必要。
中醫(yī)認為,慢性胃炎屬于胃脘疼痛范圍,其病在胃,而胃又與肝、脾兩臟密切相關,故胃屬于六腑之一,其以通為用,脾主運化,肝主疏瀉,當在外邪、飲食、藥物等因素的影響下,會導致肝失疏瀉,對脾產生侵犯,脾胃運化失常,升降失常,不通則會引發(fā)疼痛,氣滯則會引起脹滿[9]。因此,在慢性胃炎治療中需要采用中醫(yī)辨證治療法。臨床根據癥狀分為肝胃不和證、肝胃郁熱證、脾胃虛弱證,不同的病癥采取針對性治療,可以實現(xiàn)治療目的,提升療效。同時中醫(yī)辨證分型聯(lián)合西藥治療老年慢性胃炎,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發(fā)揮藥效,提高抗氧效果,對細胞膜起到保護,從而增加修復作用,改善血管收縮與血流流速,減少炎癥,促進胃黏膜腺體盡快修復。
綜上所述,老年慢性胃炎用中醫(yī)辨證分型聯(lián)合西藥治療,效果較佳,其對改善生化指標有積極的影響,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