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元藝
〔摘要〕高三學生有著特有的心理特點和需求,選擇和確立適于高三的課堂主題和實施方法,對于心育工作能否有實際效果十分重要。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將圖畫心理技術引入高三心理課堂,聚焦生涯輔導和情緒輔導兩個主題,有助于提升高三心理課實效。本文列舉并闡述了高三心理輔導課上圖畫心理技術的不同應用類型,為高三心理輔導課的設計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圖畫心理技術;生涯輔導;情緒輔導;高三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1)11-0029-03
高三學生面臨繁重的升學壓力,有著他們所特有的心理特點和需求。為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筆者所在學校在高中三個年級均開設了心理輔導活動課,且到高三也一直持續(xù)保證每周一節(jié)的課時,這為高三心育的深入開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條件,同時也對高三心理輔導課的設計與實施提出了挑戰(zhàn)。選擇和確立適于高三學生的課堂主題和實施方法,對于心育工作的實際效果是十分重要的。
根據(jù)我校多年實踐的經(jīng)驗,在高一高二兩年心理課堂體驗的基礎上,高三心理課堂的重點主要聚焦于兩個主題——生涯輔導和情緒輔導。情緒輔導主要包括情緒調(diào)適及壓力管理,生涯輔導包括目標管理、學習輔導及人生規(guī)劃等。
一、 圖畫心理技術應用于高三心理課的優(yōu)勢
圖畫心理技術是最為常見的一種表達性心理投射技術,它給了作畫者一個合理、安全、不被評判、自由表達的空間。當事人被賦予了自主權,內(nèi)在能動性被充分調(diào)動。它形式有趣,引人入勝,可以繞過當事人的心理防御機制,讓其興趣盎然,因此被廣泛用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高三的心理課堂上有效運用圖畫心理技術,有以下幾個優(yōu)勢。
(一)形式生動有趣,有助于宣泄放松
表達性藝術治療強調(diào),創(chuàng)作藝術作品的過程本身就具有療愈性。繪畫過程能給學生提供一個宣泄的渠道,在藝術活動中獲得領悟,這本身就是治愈的過程。高三學生面對巨大的學習壓力,更加需要通過這種方式來獲得宣泄和釋放。
(二)情緒先于理性,具象大于抽象
高三學生在高強度的學習節(jié)奏中,往往過度使用偏理性的邏輯思維,這常常驅(qū)使他們用理性壓抑或隔離自己內(nèi)心的真實情緒和感受。而繪畫是一種非言語的溝通方式,能幫助學生繞過防御機制,將自己的不良情緒以安全和社會及個人所能接受的方式釋放和表達出來;同時也能夠讓隱蔽的感受明晰化,把無形的東西有形化。
(三)功能多樣有效,實施簡便易行
考慮到上課時間和地點的便捷性,高三的心理課不太可能每節(jié)課都在專用的心理教室開展。而在普通教室上課,要開展大型的團體活動,就容易受到場地的限制。高三學生相比高一高二來說,也更加偏向沉穩(wěn)。在教室里就能夠輕松實現(xiàn)的繪畫活動,無論是以個體還是團體的形式,都是便捷可行的,也可以在團體活動熱身、放松、拓展、總結(jié)提升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靈活運用。
(四)測驗取向為了解學生提供了進一步空間
圖畫心理技術除了作為一種課堂活動,還可以作為一種心理測驗的工具,借以了解學生當下的心理狀態(tài)。高三學生的心理波動大,容易對學業(yè)產(chǎn)生較大影響,但他們求助的意愿和行動卻更容易被繁忙的學業(yè)所耽誤。在課堂上使用圖畫心理技術,就是一種有效的方式,為心理教師提供了進一步把握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機會,有利于發(fā)現(xiàn)有特殊心理狀態(tài)的學生,并在課后及時進行干預。
二、 圖畫心理技術在高三心理課中的不同應用類型
圖畫心理技術的種類非常豐富,在具體使用時,需要根據(jù)活動的目標、學生的心理需求和擁有的資源,對活動進行靈活的設計。下面圍繞幾個不同的因素,舉例說明圖畫心理技術在高三心理課堂上如何運用。
(一)根據(jù)不同階段的心理需求劃分
總體而言,高三學生面臨前所未有的學習壓力,情緒極易受到外界干擾而產(chǎn)生波動,若不能及時得到疏解和調(diào)節(jié),有可能形成惡性循環(huán),加重心理負擔。在高三剛開學時,學生普遍處于對學習節(jié)奏的重新適應期,也需要重新調(diào)整自身的目標,提升自身的學習動機。隨著高三學習的不斷深入,各類大小考試的增加,尤其是幾次模擬考前后,如何調(diào)整好心態(tài),輕裝上陣坦然面對,是貫穿整個高三一年的心理需求。二模考后,高三學生容易產(chǎn)生高原現(xiàn)象,形成心理疲勞,這一階段他們需要放松壓力,積極應對。
根據(jù)高三不同階段的心理需求,我們在心理課堂中設計了相對應的主題和圖畫心理技術活動。此外,對于2020屆高三學生,我們也結(jié)合疫情的影響,從抗逆力的角度設計了相關的繪畫活動。部分活動見表1。
(二)根據(jù)課堂活動設計的目標來劃分
1.熱身放松
圖畫心理技術的熱身放松效果非常明顯,通常在教師拿著畫紙和畫筆進入教室時,學生們就會帶著好奇和期待的眼神詢問:“老師,今天心理課要干什么?”而從鋪開畫紙開始作畫的那一刻開始,學生就進入了一種做游戲或自我療愈的過程。例如在情緒管理的第一課第一個活動,可以開展“你追我畫”的繪畫游戲(見表1)。在追逐涂鴉的過程中,學生們緊張的心情得到一定的緩解和舒泄。
此外,對于每組不同畫作的感受分享和創(chuàng)意解讀,還能導入情緒的話題。例如可以讓每組學生交換角色(一追一逃)進行兩次,形成兩幅不同的畫作,并問學生“如果一幅叫憂傷,一幅叫快樂,你們會如何命名你們的作品?”從而引出情緒的定義,即對客觀事物的主觀感受。
2. 心理測驗
如果使用者是從心理測驗的取向來使用圖畫心理技術活動,就可以通過它來了解當事人的心理狀態(tài)。這一方法通常較多用于個體心理輔導的場景,但只要設計好圖畫技術的流程和指導語,創(chuàng)造比較安全溫暖的團體氛圍,并在一定范圍內(nèi)謹慎反思和解讀作品,也可以應用于團體心理輔導的情境。圖畫心理技術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學生整體的心理狀態(tài)特點,并對需要進一步了解和干預的個體及時開展工作。
例如“情緒樹”這一活動(見表1),通常會放在寒暑假返校后的第一節(jié)心理課上使用,以幫助學生梳理長假中的情緒變化,發(fā)現(xiàn)資源,應對當下。同樣,“雨中人”這一活動(見表1)也能非常形象生動地體現(xiàn)高三學生當下的壓力狀態(tài),以及應對方式的有效性。這些圖畫技術有助于幫助教師及時迅速地掌握高三學生當下所面臨的問題,對有需要的學生提供進一步的干預。
3.? 建立關系
新高考改革后,大多數(shù)高三學生面臨重新分班,學生要離開已經(jīng)相處了兩年的同學和老師,進入一個新的集體中學習,同時也要跟新集體中的同學和老師共同奮戰(zhàn)非常關鍵的一年,因此班級氛圍的塑造、師生和生生關系的融洽,對于他們的心理健康是至關重要的。圖畫心理技術中的一些團體作畫活動,也有助于提升這一點,具體的使用方法可參見下文。
(三)根據(jù)圖畫心理技術使用的對象劃分
按照圖畫心理技術使用的對象,可以分為個體繪畫活動和團體繪畫活動。
上述“情緒樹”的活動,一開始可以用于梳理和了解個體的情緒,但在學生分享自身的情緒之后,該活動還可以拓展為小組或班級學生互幫互助的團體活動。教師可以請學生將最需要處理和幫助的情緒單獨畫在紙的背面,傳給小組其他成員,收集建議和幫助。在目標管理主題的課上,“平凡之路”的活動同樣可以從個體活動拓展為團體活動。個體部分是讓學生用彩筆在紙上畫出這學期/今年你想要達到的一個目標,而團體部分則是在此基礎上,每位學生的作品在小組中順時針傳遞,其他小組成員的任務分別是:組員1:小惡魔,給TA增加一些挫折和困難;組員2:小天使,給TA增加一些幫助;組員3:智慧老人,給TA增加一些智慧和能力。最后將紙頭傳回本人,看看還需要做些什么調(diào)整或補充,完成后為整幅畫命名。在團體作畫的過程中,組員們通過了解和欣賞他人的畫作,能夠?qū)⒁恍┣榫w和想法普遍化穩(wěn)定化;而他人的繼續(xù)作畫,也能給予每個組員更多看待問題的視角,為今后應對問題和情緒提供更多的啟發(fā)。
上述團體作畫活動主要是對個體作畫的一種拓展,而有時團體作畫活動本身就可以成為承載課堂目標的課堂主體活動。如在目標管理的第一節(jié)課上,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開展一個“猜猜畫什么”的團體作畫活動,請一組學生合作完成一幅畫,每組的組員依次在黑板上畫出教師所指定的部分,最后看看每組的最終作品,并請每組對作品進行命名、評價和討論。在這個過程中,組員們體驗目標的重要性及其對行動的指導意義。
在團體拓展活動中,還可以開展“合作作畫”的活動,即讓小組成員選用不同的彩筆,依次作畫,最后合作完成一幅畫,期間不能用語言交流。該活動主要是幫助小組成員建立關系,形成默契,同時也可以考察個體的人際互動偏好,以及小組活動的動力。
三、注意事項
1. 根據(jù)不同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和需求進行設計,可以根據(jù)具體班級的狀況及具體的時間節(jié)點,開展不同的圖畫心理技術活動。
2. 在畫圖之前,要注意氛圍的營造和引導,可以通過圖片和音樂來營造放松的氛圍,觸發(fā)學生的情感和情緒;也可以通過冥想等方式,幫助學生先在頭腦中形成意象,再落到筆上。
3. 圖畫技術的精髓在于之后的思考和分享,要圍繞活動目標設計精巧的提問,設置分享環(huán)節(jié)。在分享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繪畫作品不要隨意、過度解讀,盡量以學生自身的體驗和感受為主,并適當給予反饋。
參考文獻
[1]嚴文華. 畫樹讀心——一張圖讀懂內(nèi)心世界[M].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20.
[2] 張琳,馬曉輝. “雨中人”繪畫在高三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應用[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5(13):11-12.
(作者單位:上海市市西中學,上海,200040)
編輯/張國憲 終校/衛(wèi)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