絢麗
本文主人公常秀云
1983年8月5日,陜西洋縣朱鹮臨時保護站來了一位漂亮的姑娘,她找到臨時保護站負責人路寶忠,把介紹信遞過去。路寶忠這才知道,這個叫常秀云的女孩受陜西省林業(yè)廳委托,把一天前死亡的朱鹮帶回西安進行解剖化驗。
當時,臨時保護站有5個人,路寶忠擔任領隊,其余4個隊員都是從洋縣林業(yè)局抽調來的年輕人。看到青春靚麗的常秀云,小伙子們眼睛都亮了。一位年輕人悄悄對同伴說:“這么漂亮的女娃,如果能和我們一起巡護,該多好啊!”同伴撇了撇嘴說:“別做美夢了,女娃都喜歡大城市,哪能來咱這山溝??!”
常秀云帶著死亡的朱鹮匆匆回了省城。讓保護站的年輕人沒想到的是,半個月后,常秀云拎著箱子再次出現(xiàn)在了他們面前,常秀云對路寶忠說,她向領導申請來姚家溝駐站守護朱鹮。幾個年輕人一聽,樂得合不攏嘴。在他們眼里,朱鹮是稀世珍寶,這位姑娘更是他們心中的寶貝。
常秀云是杭州姑娘,時年22歲,當年7月從陜西理工學院生物系畢業(yè),分配到陜西省林業(yè)廳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站工作,完成首次與朱鹮有關的任務后,她查閱了許多與朱鹮有關的資料,對朱鹮了解得越多,她的心揪得越痛。
朱鹮素有“東方寶石”“吉祥鳥”之稱。早在6000萬年前,朱鹮就在東亞大陸和廣闊的西伯利亞上空翩翩飛舞。進入20世紀后,古老的朱鹮遭遇了空前的生存危機。上世紀60年代,俄羅斯遠東地區(qū)的朱鹮滅絕;70年代,朝鮮半島最后一只朱鹮消失;1981年,日本捕獲最后幾只野生朱鹮,實施人工飼養(yǎng),但未能繁育出后代。也是在1981年,中科院專家劉蔭增帶隊苦苦尋覓3年,輾轉十幾個省份,行程5萬多公里,終于在陜西洋縣姚家溝發(fā)現(xiàn)了7只野生朱鹮,秦嶺成為拯救朱鹮的“諾亞方舟”。
常秀云在做保護朱鹮的宣傳
了解到朱鹮瀕危的現(xiàn)狀,常秀云的使命感一下子上來了。1983年9月,她向領導申請到姚家溝駐守,“戰(zhàn)斗”在保護朱鹮的第一線。
常秀云是朱鹮臨時保護站里唯一的女性,而且是個風華正茂的大學生,她的到來讓男隊員們渾身是勁兒。當時已進入秋天,常秀云和男隊員們在朱鹮筑巢的樹下搭了個棚子,24小時對朱鹮進行觀察和保護。
有一次,常秀云隨隊尋找新的朱鹮巢,他們晚上借宿在山民家中,常秀云在床上躺了沒一會兒,身上就被臭蟲咬了200多個疙瘩,最后只得靠在床邊過了一夜。
每年3月至6月,朱鹮進入繁殖季,常秀云和同事們就進入“戰(zhàn)時狀態(tài)”,要確保每個巢、每枚卵、每只鳥的安全。有一回,兩只幼鳥在野外受傷,中科院劉蔭增教授正好在姚家溝駐守,常秀云在劉教授的指導下,給小朱鹮喂食、喂藥、包扎傷口,人、鳥住在同一個房間,朝夕相處。一番精心照管后,兩只受傷的幼鳥很快康復了。
作為發(fā)現(xiàn)朱鹮的中科院專家,劉蔭增學識淵博,經驗豐富,重新發(fā)現(xiàn)朱鹮后的數(shù)年內,劉蔭增每年都要到姚家溝住幾個月,常秀云常常虛心地向老前輩請教,劉蔭增十分欣賞常秀云的靈氣和悟性,把多年來的研究心得和實踐經驗都傳授給了她。
很快,常秀云了解到了朱鹮瀕臨絕跡的原因:朱鹮是一種對環(huán)境變化比較敏感的動物,當森林被砍伐后,它便失去了棲息和做巢的大樹;其次,人們工作習性的改變也會影響朱鹮的生存,例如原來人們種水田,后來改種玉米,如此一來水田變成旱田,朱鹮的覓食地就減少了;再者,水源的污染也使朱鹮的食物減少。因此,在保護朱鹮的最初階段,為了擴大種群,常秀云和同事們一邊從事科學研究,一邊幫助當?shù)卣纳粕鷳B(tài)環(huán)境,逐漸恢復朱鹮的野生棲息地,而這是個漫長的過程。
1983年到1990年,常秀云和同事們在姚家溝成功繁育10窩朱鹮,產卵30枚,出殼20只,成活朱鹮幼鳥19只。每一只,都是希望,都凝結著常秀云和同事們的熱血和青春。
重新發(fā)現(xiàn)朱鹮的前十年,常秀云和同事們實行的是保姆式護鳥。而要擴大朱鹮種群,就要兩條腿走路:野外保護和人工繁育兩方面同時發(fā)力。
經過整個團隊的努力,1993年,朱鹮保護站里,第一個人工孵化的幼鳥破殼而出,常秀云喜極而泣;兩年后,人工飼養(yǎng)的朱鹮首次產卵,大伙激動得奔走相告。
既用“土法”,也講科學,在常秀云和同事們十多年的努力下,朱鹮數(shù)量低位徘徊的困境終于被突破。陜西洋縣華陽鎮(zhèn)的山谷里,建有朱鹮繁育野化種源基地,占地90畝的山嶺罩著一張綠色大網,成為一個巨型護鳥籠,籠子里棲息著91只朱鹮。
漸漸地,常秀云成長為保護朱鹮的出色專家。進入21世紀,國內外禽流感頻發(fā),常秀云意識到,洋縣唯一的朱鹮種群,一旦遭受自然災害或者疫情,則難逃滅頂之災。經過她與地方政府協(xié)調,2002年3月,從洋縣引種的60只朱鹮,成功跨越秦嶺,被調至位于周至縣樓觀臺的陜西珍稀野生動物搶救飼養(yǎng)中心異地保護,這也為在秦嶺以北擴大人工飼養(yǎng)種養(yǎng)朱鹮,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從野外來,到野外去,把人工飼養(yǎng)的種群放歸自然,是拯救瀕危物種的終極目標。2007年5月,由常秀云組織實施的“朱鹮回家”工程首程起飛,在離洋縣約100公里的陜西寧陜縣,26只朱鹮被放歸野外。站在寧陜縣寨溝村,常秀云看著鳥兒飛進山林,像嫁閨女一樣,既欣慰又擔心,百感交集。
兩個月后,常秀云再次來到寧陜縣,探望放歸在這里的朱鹮。當?shù)刈o鳥人員告訴她,有一對朱鹮夫妻已經孵化出幼鳥,常秀云很開心,用高倍望遠境望過去,鳥巢里果然有雛鳥。
每年朱鹮的繁殖期,常秀云便如臨大敵——游蛇、黃鼠狼愛爬樹,吞吃朱鹮卵及幼雛。常秀云從多年實踐中摸索出很多保護朱鹮的辦法,比如給樹干裝刀片、包鐵皮、抹黃油,地面再撒上雄黃粉,樹下扯好尼龍網,以防小朱鹮從樹上摔下來……
然而,危險的發(fā)生常常讓人猝不及防。到達寧陜縣的第二天中午,常秀云正在老鄉(xiāng)家里吃飯,山谷里突然傳來一連串驚恐的叫聲,常秀云一聽是朱鹮的聲音,放下飯碗就往那只孕育小朱鹮的鳥巢方向跑,站到坡上,常秀云看到一只成年朱鹮正圍著鳥巢盤旋,邊飛邊發(fā)出哀鳴聲,借助望遠鏡,常秀云看到一條黃錦蛇正往鳥巢里爬去,向外邊求助已經來不及了,常秀云便請來會爬樹的村民爬上樹,用長竹竿把蛇趕走了,但蛇嘴里叨著的一只幼雛摔到了地上,常秀云連忙奔過去,把小朱鹮捧在手里,卻發(fā)現(xiàn)小朱鹮已經沒有了氣息。
常秀云難過得哭了起來,要知道,朱鹮幼雛的成活率不高,這只幼雛遭受意外死亡,是不必要的損失。正待她傷心時,一個隊員叫了起來:“還有一只小朱鹮在動!”常秀云的心里這才得到些許安慰。這件事后,常秀云每到一處保護點,都要強調做好朱鹮的安全防護工作。
如今,朱鹮棲息地正以洋縣為中心向外輻射擴散。2013年以來,銅川、寶雞、西安等地發(fā)現(xiàn)朱鹮蹤跡,其棲息地跨過秦嶺,以人為擴散、野外放歸為主。朱鹮的足蹤還從陜西擴散至全國,常秀云團隊還幫助河南、浙江等地人工繁育朱鹮300余只,以種源、技術輸出為主。
常秀云除了是動物保護專家的身份外,還是陜西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xié)會的專職干部。1983年以來,她組織志愿者在陜西省開展形式多樣的愛鳥護鳥、保護野生動物的科普宣傳教育活動,號召人們從我做起,每人為珍稀野生動物做一點事,獻一份愛心。
當年在姚家溝朱鹮臨時保護站駐守時,常秀云和同事愛去老鄉(xiāng)家串門、拉家常,宣講保護朱鹮的意義,給鄉(xiāng)親們普及愛護朱鹮的知識。讓她感動的是,鄉(xiāng)親們深明大義,田里不再用化肥、農藥。怕驚擾覓食的朱鹮,鄉(xiāng)親們下田耕作時,用干草塞住牛鈴鐺,不讓鈴鐺發(fā)出聲音。怕朱鹮受驚,鄉(xiāng)親們很少養(yǎng)狗,紅白喜事也不放炮。很多時候,鄉(xiāng)親們下田插秧,朱鹮跟在后面,啄食泥鰍、黃鱔,人進一步,朱鹮跟一步,其樂融融。
進行野外放歸工作后,常秀云每到一處,就利用放電影、開村民大會的機會,向大家宣講朱鹮瀕臨滅絕的嚴峻形勢,呼吁大家行動起來,為保護野外放歸的朱鹮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通過堅持不懈的宣講,保護朱鹮的觀念和意識在放歸當?shù)匾焉钊肴诵摹?/p>
陜西洋縣溢水鎮(zhèn)劉莊村處在大山環(huán)抱之中,周邊草木蔥蘢,清幽靜謐,是朱鹮理想的棲息地。2002年,當?shù)乩先巳稳f枝家門前的大樹上飛來一對朱鹮,聽過常秀云講課的任萬枝知道這對鳥兒就是珍貴的朱鹮,她非常開心地把朱鹮叫做“富貴鳥”?!百F客”來訪,任萬枝全家總動員。白天,家人下地干活,任萬枝就搬個躺椅,坐在樹下看護鳥巢;傍晚,兒子回家接替母親,徹夜守護著鳥巢。孫子任文明,退伍后則成為一名朱鹮飼養(yǎng)員。由于常秀云和同事們的宣傳工作做得好,30多年來,劉莊村的山谷里,孵化出朱鹮近百只。
由于專業(yè)人員太少,要想守護好朱鹮,就要打一場“人民戰(zhàn)爭”。每到一處朱鹮棲息地,常秀云除了動員鄉(xiāng)親們守護朱鹮,還招募信息員——發(fā)現(xiàn)朱鹮新的營巢地、夜宿地,或者弱、病、傷的朱鹮,信息員需及時上報。
溢水鎮(zhèn)后壩河村民杜益國,經過常秀云的培訓后,成為了一名找巢能手。有一次,他途經縣城一家醫(yī)院后面的樹林,看見朱鹮進進出出,憑多年經驗,杜益國發(fā)現(xiàn)竟有8個新筑的營巢。發(fā)動群眾參與到保護朱鹮的行動中,正是常秀云堅持科普宣傳教育的初衷。
2021年,是陜西洋縣朱鹮被重新發(fā)現(xiàn)的第40年,也是常秀云從事朱鹮保護的第39個年頭。昔日的7只朱鹮開枝散葉,如今已繁衍至5000余只。它們飛出洋縣,飛越秦嶺,飛向全國,飛向了海外,成為中國與鄰國的友好使者。
2021年,央視紀錄片導演孫寧跟拍常秀云5年,所攝制的紀錄片《朱鹮的傳說》將于2021年8月在全球同步上映,向全球觀眾講述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工作者與朱鹮之間的感人故事,這部紀錄片也是對常秀云多年來工作的一個總結。
兩年后,常秀云就要退休了,但她覺得在朱鹮保護上還有很多想做的事沒有做完。接下來,她還想見證一座以朱鹮為中心的野生動物保護博物館的落成,她希望這座博物館能成為游客一定會去,并反復去的景點。為此,她一直在努力。
責編/伊和和
E-mail:yiheh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