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德
唐貞觀元年,李績擔任并州總管。當時,并州的參軍事是張文瑾。李績常跟別人說,張文瑾將來必成大器,我不如他。于是,平素總是以特別的禮遇待他,重用有加。
一同被李績器重的,還有兩個下屬。后來,李績將要入朝做官,分別贈送給兩人一把佩刀和一條玉帶。唯獨張文瑾,他什么也沒有給。
臨行時,張文瑾一直把老上級送到20里外。李績說,千里相送,總有一別,你送得這么遠,一定有什么要說的吧。張文瑾遲疑了一下,道出了胸中的郁悶:“同樣是您的下屬,他們二人都得到了您的賞賜,而你好像把我忘了一樣,因此心中不安。”李績一聽笑了,說:“他倆其中的一個,做事優(yōu)柔寡斷,所以我贈送以刀,提醒他做事要果斷;另一個人呢,有些放蕩不羈,所以贈送他帶子,警醒他做事要檢點,懂得約束。而你呢,之所以沒有送任何東西,是因為,你真的不用我囑咐什么?!?/p>
這件事出自《太平廣記》。李績?yōu)槭裁催@么看好張文瑾呢?李績認為,他“宏才特達,無施不可”,意思是說,張文瑾才能廣博心性通達,凡事都可以辦到十分妥當。自然,老上級十分放心。也正如他所料,張文瑾后來果然一步一步,成了唐朝的宰相。
劉向在《說苑》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說梁州有一個叫韓伯俞的人,“性至孝”.如果有什么過失,母親就會杖打他,但他每每“跪受無怨”,從來不喊一句疼。
有一天,因為一件事,母親又杖打他,他突然號啕大哭起來。母親覺得很驚訝,兒子受不了疼痛,難道變得沒出息了嗎?于是,她問兒子緣由。伯俞說:“以前您打兒子,很疼,兒知您身體康健,而今,您打兒子,已經(jīng)不再疼痛了,由此知您氣力已衰,只恐您來日無多,所以悲泣。”
一個人,因為知你,才跟你沒有客套,也不來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