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科,李琴,方仕茂,戴宇樵,冉乾松,劉忠英,楊婷
1(貴州省茶葉研究所,貴州 貴陽,550006)2(貴州大學 茶學院,貴州 貴陽,550025)
游離氨基酸可被人體直接吸收,其含量和成分能反映食品的營養(yǎng)價值,可參與人體的新陳代謝、生長、免疫,同時作為重要的呈味物質(zhì)體現(xiàn)出鮮、甜、酸、苦及澀等味感,這些多樣的味感形成了食物豐富的味覺層次[1]。游離氨基酸是許多其他化合物前體,如苯丙氨酸是類黃酮及部分揮發(fā)性物質(zhì)的前體[2]。游離氨基酸與糖類物質(zhì)在熱的作用下發(fā)生美拉德反應(yīng),生成的羰氨化合物對干茶香氣和色澤產(chǎn)生影響,如茶氨酸和D-葡萄糖或其他單糖,在150~160 ℃反應(yīng)可生成吡嗪和呋喃衍生物[3]。除美拉德反應(yīng)外,氨基酸還可經(jīng)斯卻克爾反應(yīng)降解生成相應(yīng)醛類、醇類,影響香氣品質(zhì)[4]。可見,游離氨基酸與茶葉品質(zhì)有密切聯(lián)系。
目前國內(nèi)外關(guān)于茶葉游離氨基酸提取及檢測,加工過程變化分析,保健功能等方面已有較多研究。ZHAO等[5]運用領(lǐng)苯二甲醛衍生方法可同時檢測茶葉中21種游離氨基酸。彭影琦等[6]研究發(fā)現(xiàn),L-茶氨酸可通過增加腸道絨毛高度、提高絨毛高度與隱窩深度比值來改善小鼠腸道形態(tài)結(jié)構(gòu),同時可促進十二指腸、空腸對氨基酸的吸收利用。傳統(tǒng)茶葉按加工工藝分為六大類,萎凋是茶葉加工中極其基礎(chǔ)且關(guān)鍵的工序[7],加工中常根據(jù)不同成茶品質(zhì)設(shè)置萎凋處理,為后期加工物質(zhì)轉(zhuǎn)化奠定基礎(chǔ)。福鼎大白為貴州省主要栽種品種,金觀音為大量引入貴州省的烏龍茶栽種品種[8],黔茶1號是貴州省自主選育優(yōu)良品種[9]。目前關(guān)于萎凋期游離氨基酸差異和不同呈味氨基酸變化規(guī)律的研究尚不多,明確主栽品種萎凋期規(guī)律可增進對品種適制性理解。本研究特選取3個代表性栽培品種探究萎凋葉游離氨基酸組成、含量和變化趨勢,為改進萎凋工藝提升貴州綠茶品質(zhì)提供理論依據(jù)。
供試材料來源于貴州茶葉研究所種質(zhì)資源圃分別是福鼎、金觀音及黔茶1號。
冷凍干燥機,浙江雙嘉儀器有限公司;超聲波清洗機,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分析天平,賽多利斯科學儀器有限公司;高效液相色譜儀及熒光檢測器,美國Waters公司;恒溫水浴鍋,天津市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
Waters AccQ.Tag化學試劑包:硼酸緩沖液,衍生劑粉末,衍生劑稀釋液,混合氨基酸水解標樣,美國Waters公司。
1.3.1 萎凋處理
于2019年7月下旬早上采收一芽二葉鮮葉,相對濕度60%,25 ℃條件下恒溫萎凋,薄攤2~3 cm,每隔3 h取1次樣。
1.3.2 游離氨基酸的測定
精確稱取0.1 g(±0.000 5 g)茶粉,置于15 mL離心管中,移液管取10 mL純水。在100 ℃水浴中浸提45 min,每隔10 min振蕩1次。冷卻至室溫,將得到的氨基酸提取液用0.45 μm水系濾頭過濾,制成待衍生樣品。
1.3.2.1 樣品游離氨基酸衍生
制備衍生試劑:用Waters AccQ.Tag化學試劑包中衍生劑稀釋液1 mL溶解衍生試劑粉末,置于預(yù)熱55 ℃的加熱裝置,直至粉末完全溶解,加熱時間不超過10 min。樣品制備:潔凈槍頭吸取10 μL氨基酸提取液于內(nèi)襯管,換潔凈槍頭吸取70 μL硼酸緩沖液注入內(nèi)襯管,渦旋混合;再取清潔槍頭吸取20 μL衍生試劑注入內(nèi)襯管,立即渦旋混合10 s,室溫放置1 min,在55 ℃加熱裝置下加熱10 min,等待進樣。
1.3.2.2 氨基酸分析
衍生后,氨基酸帶有發(fā)光基團,使用配備熒光檢測器的高效液相色譜儀進行檢測。檢測波長為,激發(fā)波長250 nm,入射波長395 nm。檢測溫度25 ℃,進樣量10 μL。流動相:A相:體積比1∶10稀釋濃縮液A(AccQ.Tag洗脫液),0.22 μm濾膜抽濾;B相:色譜純級別乙腈;C相:屈臣氏蒸餾水。流動相均要進行15 min超聲脫氣處理。流速設(shè)為1 mL/min,梯度洗脫條件如下:0 min:100%A;17 min:91%A,5%B,4%C;24 min:80%A,17%B,3%C;32 min:68%A,20%B,12%C;34 min:68%A,20%B,12%C;35 min:60%B,40%C;38 min:100%A;45 min:100%A。
1.3.3 味道強度值的計算
味道強度值(taste active value,TAV)為呈味物質(zhì)測定值與呈味物質(zhì)味覺閾值的比值[10]。
1.3.4 特殊氨基酸分析
脯氨酸是一種小分子的相容滲透劑,是水溶性最大的氨基酸。作為植物細胞內(nèi)的有機滲透調(diào)節(jié)物質(zhì), 脯氨酸是分布最廣泛的一種。干旱、高鹽、高溫、冰凍、氧化及重金屬等非生物脅迫條件都會導(dǎo)致植物體內(nèi)脯氨酸含量的增加,大量積累的脯氨酸可維持胞液的滲透平衡,減輕逆境脅迫對細胞的傷害[11]。萎凋使新梢離體后長時間進行水分脅迫,期間脯氨酸要通過滲透調(diào)節(jié)調(diào)節(jié)生化反應(yīng)。茶氨酸是茶樹特征氨基酸,約占游離氨基酸總量50%以上,極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鮮味和甜味其鮮甜味高于谷氨酰胺和天冬氨酸,對茶湯苦澀味具有緩解作用且對甜味具有增強作用,它由谷氨酸和乙胺合成,水解后又生成谷氨酸和乙胺,乙胺部分參與合成兒茶素[12]。
1.4.1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Excel 2010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Origin進行圖表制作,SPSS 2018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定義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茶樹離體新梢經(jīng)萎凋緩慢失水,葉相發(fā)生顯著變化,如圖1所示(選取0至12 h)。葉質(zhì)由飽滿硬挺轉(zhuǎn)至柔軟,葉色由鮮綠轉(zhuǎn)向深綠甚至更暗。品種使葉質(zhì)差異失水程度具有差異,失水能力強弱使葉片卷曲程度大小不一。福鼎和黔茶1號在9 h時,葉緣大幅背卷,金觀音則發(fā)生在6 h。取樣間隔時間短, 因12 h 后葉片顏色失綠轉(zhuǎn)向灰白略帶棕褐,且各時間節(jié)點間樣品圖片已無明顯區(qū)別,特選取12 h以及之前樣品以便觀察萎凋葉狀態(tài)。
由表1~表3可知,福鼎、金觀音和黔茶1號在萎凋期均檢出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Asp)、絲氨酸(serine,Ser)、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甘氨酸(glycine,Gly)、組氨酸(phenylalanine,His)、精氨酸(arginine,Arg)、蘇氨酸(threonine,Thr)、丙氨酸(alanine,Ala)、脯氨酸(proline, Pro)、茶氨酸(theaine,Thea)、半胱氨酸(cysteine,Cys)、酪氨酸(tyrosine,Tyr)、纈氨酸(valine, Val)、蛋氨酸(methionine,Met)、賴氨酸(lysine, Lys)、異亮氨酸(isoleucine,Ile)、亮氨酸(leucine,Leu)、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Phe)共計18種游離氨基酸。福鼎游離氨基酸總量以15 h為轉(zhuǎn)折點后呈上升趨勢,金觀音分別在6 h和18 h有所下降,黔茶1號在12 h到達總含量小高峰,后有所降低,三者游離氨基酸隨著萎凋時間延長有所增加,均在萎凋24 h達到最大值,與JABEEN等[13]和SAPTASHISH等[14]研究結(jié)果一致,且游離氨基酸總量在3.938~43.309 mg/g。總體來看福鼎含量最高,金觀音次之,黔茶1號最低。從氨基酸組分來看,茶葉特征氨基酸——茶氨酸含量明顯高于其他17種游離氨基酸,含量在0.732~13.699 mg/g,其次是谷氨酸,含量范圍在0.922~5.305 mg/g。
福鼎 0 h福鼎 3 h福鼎 6 h福鼎 9 h福鼎 12 h 金觀音0 h 金觀音3 h金觀音6 h金觀音9 h金觀音12 h黔茶1號0 h黔茶1號3 h黔茶1號6 h黔茶1號9 h黔茶1號12 h
表1 福鼎不同萎凋時間游離氨基酸含量 單位:mg/g
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EAA)是蛋白質(zhì)合成,組織修復(fù)和營養(yǎng)吸收需要的,包括Thr、Cys、Val、Met、Ile、Leu、Tyr、Phe、His和Lys[15]。3個品種中EAA在萎凋期間總體呈上升趨勢,占氨基酸總量的19.502%~37.959%。必需氨基酸占比均值為整個萎凋期必需氨基酸占比總值與取樣數(shù)的比值,黔茶1號最高(33.200%),金觀音次之(31.451%),福鼎最低(24.666%)。黔茶1號分別在3、12、15、21 h接近37%,18 h達到最大37.959%,占比接近世界衛(wèi)生組織和聯(lián)合國糧農(nóng)組織提出的40%營養(yǎng)標準[16],說明黔茶1號所含游離氨基酸具有較高營養(yǎng)價值。金觀音在15 h為最大值34.450%,福鼎在24 h為最大值30.212%。
自然界中氨基酸有20多種,其中Glu、Asp、Arg、Gly、Phe、Tyr、Met、Leu、Lys稱為藥用氨基酸[17]。藥用氨基酸含量占總氨基酸百分比為33.489%~62.711%,萎凋期間總體呈下降趨勢,前期占比高后期占比降低。藥用氨基酸占比均值為整個萎凋期藥用氨基酸占比總值與取樣數(shù)的比值,以黔茶1號最高(48.234%),福鼎次之(41.412%),金觀音最低(40.971%)。黔茶1號和福鼎在萎凋3 h為最大值,金觀音最大值在0 h。
食物中的氨基酸由游離態(tài)和非游離態(tài)組成,游離態(tài)氨基酸對滋味構(gòu)成起到重要作用,可分為鮮味(Asp、Glu)、甜味(Ala、Gly、Ser和Thr)和苦味(His、Met、Val、Arg、Ile、Leu、Phe和Tyr)[16]。如表4所示,福鼎鮮味氨基酸占比在3 h達到最大值,為42.55%,萎凋24 h時最低,為16.24%。甜味氨基酸占比隨萎凋時間推移而增加,在0 h為最小值,24 h為最大值,分別是6.34%和24.84%。苦味氨基酸總體呈上升趨勢,在15 h和24 h占比較高,分別為23.35%和24.80%。金觀音鮮味氨基酸變化趨勢先增后降,在9 h為最大值28.85%,24 h最小值為14.95%,甜味氨基酸占比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別在0 h和24 h,最大值為19.39%,最小值為6.78%??辔栋被嵴急瘸尸F(xiàn)階段性變化,0 h為最大值28.97%,由3 h的23.62%升至15 h的28.04%,后有所降低,24 h達到28.35%。黔茶1號鮮味氨基酸占比最大值在9 h,為37.85%,以9 h為轉(zhuǎn)折點在24 h降至最低為14.24%,甜味氨基酸占比變化趨勢不同于福鼎和金觀音,以15 h(33.40%)為轉(zhuǎn)折點先升后降,苦味氨基酸占比分別在0 h至3、9、12 h有增幅,12 h后無明顯變化趨勢。
黔茶1號和金觀音鮮味氨基酸占比變化趨勢為先升后降,福鼎隨萎凋時間增加而降低,占比均值:黔茶1號(26.19%)>福鼎(25.14%)>金觀音(22.23%)。福鼎和金觀音甜味氨基酸占比呈上升趨勢,黔茶1號呈先升后降趨勢,占比均值:黔茶1號(22.47%)>福鼎(15.63%)>金觀音(13.69%)。三者在苦味氨基酸占比變化不盡相同,福鼎總體呈上升趨勢,金觀音呈階段性變化,先升后降趨勢,黔茶1號在12 h保持相對穩(wěn)定,占比均值:黔茶1號(27.23%)>金觀音(26.53%)>福鼎(20.44%)。
TAV值常用于衡量呈味物質(zhì)對滋味貢獻度,TAV值大于1認為對滋味有貢獻,小于1則認為對滋味構(gòu)成不做出貢獻[18]。茶氨酸作為鮮味主要貢獻因子,味覺閾值為0.06%[19],如表1~表3所示,茶氨酸含量從高到低依次是福鼎、金觀音、黔茶1號,表明茶氨酸鮮味貢獻度最大的是福鼎,其次是金觀音,最小的是黔茶1號。3個品種所含呈味氨基酸TAV值如表5所示,鮮味氨基酸TAV值大于1的分別是Glu、Asp。甜味分別由Ala、Ser在萎凋12 h后做出呈味貢獻,苦味主要由氨基酸His、Met參與呈味。黔茶1號鮮味主要由茶氨酸和Glu構(gòu)成,12 h后甜味氨基酸Ser參與呈味,苦味主要由His構(gòu)成,9 h后Val參與呈味。金觀音鮮味構(gòu)成在黔茶1號基礎(chǔ)上增加Asp,12 h后Ser和15 h后Ala參與構(gòu)成甜味,苦味主要由His、Met構(gòu)成,Val、Ile和Phe分別在6、21 h后參與呈味。福鼎鮮味和金觀音鮮味構(gòu)成一致,12 h后Ala和Ser參與構(gòu)成甜味,苦味主要由His和Met構(gòu)成,Val、Phe、Arg和Ile分別在6、9、12和21 h參與呈味。
植物生理學上常將脯氨酸作為衡量植物的抗逆性強弱指標之一,萎凋處理對離體鮮葉存在一定水分脅迫,由圖2可以看出,3個品種中脯氨酸含量以福鼎最高,金觀音次之,黔茶最低,據(jù)此推測福鼎品種廣泛栽種與其高脯氨酸含量存在潛在關(guān)系。
茶氨酸只在茶樹中有積累,且取決于品種[20]。FELDHEIM等[21]研究表明萎凋處理會引起茶氨酸含量降低,并推測可能由茶氨酸分解為谷氨酸和乙胺造成。WALLACE等[22]研究表明萎凋處理促進茶氨酸積累,并指出茶氨酸在第二葉中存在較大波動,推測前人研究由品種導(dǎo)致差異。本研究中茶氨酸含量隨時間變化呈現(xiàn)升降交替變化趨勢,如圖3所示,福鼎和金觀音存在谷氨酸合成和茶氨酸分解的動態(tài)變化,黔茶1號品種茶氨酸和谷氨酸含量則不存在這種趨勢,推測可能存在其他代謝支路,有待進一步研究。
圖2 三個茶樹品種萎凋時期脯氨酸含量變化圖Fig.2 Changes in proline content of three tea varieties during the withering period
a-福鼎;b-金觀音;c-黔茶1號圖3 三個品種谷氨酸和茶氨酸含量變化圖Fig.3 Changes in the content of glutamic acid and theanine in the three varieties
“看茶做茶”的要義在于根據(jù)在制品狀態(tài)進行茶葉加工。采用良好殺青條件固定萎凋期間形成的葉色才能得到以嫩綠、翠綠為優(yōu)的干茶色澤,適時萎凋才能塑造成茶外形。本研究得到福鼎和金觀音在6 h左右進行殺青固定品質(zhì),而黔茶1號則應(yīng)在6 h左右,這與李子平等[23]研究一致。
游離氨基酸是綠茶鮮爽的主要因子,貴州主產(chǎn)綠茶,本研究特選取福鼎、金觀音和黔茶1號具有代表性的栽培品種,在萎凋環(huán)節(jié)進行游離氨基酸動態(tài)分析,發(fā)現(xiàn)3個品種萎凋期間具有不同的變化趨勢,黔茶1號和金觀音鮮味氨基酸占比變化趨勢為先升后降,福鼎隨萎凋時間延長而降低。福鼎和金觀音甜味氨基酸占比呈上升趨勢,黔茶1號呈先升后降趨勢。對于苦味氨基酸而言,福鼎總體呈上升趨勢,金觀音呈階段性變化,先升后降趨勢,黔茶1號在12 h保持相對穩(wěn)定。游離氨基酸除呈味功能以外還具有一定營養(yǎng)價值,但目前針對萎凋茶葉游離氨基酸營養(yǎng)價值評價研究尚不多,前人研究多對加工過程或成品茶中兒茶素、咖啡堿及茶氨酸等進行深入研究,目前并沒有將目光聚焦于此。本研究發(fā)現(xiàn)萎凋期間必需氨基酸占比總體呈上升趨勢,其中黔茶1號必需氨基酸占比均值最高,金觀音次之,福鼎最低。黔茶1號分別在3 h和18 h占比接近世界衛(wèi)生組織和聯(lián)合國糧農(nóng)組織提出的40%營養(yǎng)標準。藥用氨基酸含量占總氨基酸百分比為42%~87.5%,萎凋期間均在萎凋0 h為最大值,總體呈下降趨勢,說明更為復(fù)雜的加工處理使藥用氨基酸保留更少。這一結(jié)果佐證六大茶類中白茶具有較高的保健效果[24]。
大部分游離氨基酸TAV值小于1,由于呈味物質(zhì)存在互作作用,不代表對風味不做出貢獻,可表現(xiàn)為協(xié)同,加和、抑制效應(yīng)[25],因此滋味的構(gòu)成不能單一地由濃度疊加。從氨基酸TAV值來看,金觀音和福鼎的氨基酸呈味強度大于黔茶1號,可能具有更為豐富的口感,這一結(jié)論有待進一步加工成品茶進行研究。HANIFAH等[26]發(fā)現(xiàn)低于呈味閾值的苦味氨基酸,可增強其他氨基酸的鮮味和甜味。例如:Phe、Tyr、Arg能增加呈味的復(fù)雜性和輔助提升鮮度[10]。茶湯中其他物質(zhì)同樣影響茶湯鮮味、甜味及苦味呈現(xiàn)。余鵬輝等[27]研究發(fā)現(xiàn)茶氨酸與甜味強度呈正相關(guān),兒茶素、咖啡堿、沒食子酸、茶黃素、茶紅素含量與黃金茶、工夫紅茶甜味強度呈負相關(guān),且兒茶素總量和茶黃素含量與甜味強度呈極顯著負相關(guān)。本研究僅進行萎凋期間游離氨基酸動態(tài)變化及分析,未能系統(tǒng)探明其他呈味物質(zhì)含量與呈味物質(zhì)間的互作作用,這有待進一步研究。
生理學上常將脯氨酸作為評價抗逆性指標,萎凋?qū)θ~片造成的水分脅迫導(dǎo)致其含量上升,其含量以福鼎最高,這與福鼎廣泛栽種存在一定聯(lián)系。茶氨酸是茶葉特征氨基酸,與谷氨酸和乙胺存在動態(tài)平衡。在福鼎和金觀音中存在這一明顯變化趨勢,在黔茶1號中則不明顯,黔茶1號中是否存在其他代謝途徑,是否由季節(jié)原因?qū)е掠写M一步發(fā)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