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巖
武城縣人民醫(yī)院內三科,山東德州 253300
小兒急性哮喘是兒科一種常見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主要因慢性炎癥引發(fā)氣道痙攣反應所致,患兒臨床可表現(xiàn)為咳嗽、呼吸困難、喘息等癥狀,嚴重影響患兒生長發(fā)育和正常生活。小兒急性哮喘多發(fā)于幼兒和學齡前兒童,具有明顯的可逆性氣流受限、氣道高反應性等特征, 在急性發(fā)作期患兒肺通氣功能可受到嚴重影響,若不能及時給予有效處理,很容易給患兒生命安全造成威脅[1]。 布地奈德混懸液是臨床治療哮喘常用的糖皮質激素類藥物, 能夠有效抑制局部免疫反應,在小兒哮喘具有較好療效。 西替利嗪屬于強效H1 受體拮抗劑,對氣道炎癥具有較好抑制作用,為了解該藥物與布地奈德聯(lián)合應用于小兒急性哮喘治療的效果, 該文選取86 例該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急性哮喘發(fā)作患兒,對其應用不同方案治療的效果探究,現(xiàn)報道如下。
納入該院收治的急性哮喘發(fā)作患兒86 例, 所有患兒均符合《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相關診斷標準, 該研究經(jīng)該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患兒家屬均知曉該研究并同意配合;排除先天性心臟病、支氣管異物、合并心力衰竭以及近期感染者。該研究經(jīng)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根據(jù)患兒用藥方案不同分為兩組,各43 例。 研究組中男25 例,女18 例;年齡1~8 歲,平均(5.46±0.37)歲;病程0.5~6 d,平均(2.03±0.41)d。 對照組中男23 例,女20 例;年齡1~7 歲,平均(5.45±0.39)歲;病程0.5~5 d,平均(1.98±0.42)d。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入院后所有患兒均給予常規(guī)對癥治療,對于血象異常且合并細菌感染的患兒,可選擇合適的抗菌藥物進行抗感染治療。 在此基礎上,對照組給予布地奈德混懸液(國藥準字H20203063)霧化吸入治療,霧化吸入,1 mg/次,2 次/d,連續(xù)治療7 d。
研究組在給予布地奈德混懸液吸入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西替利嗪口服溶液(國藥準字H20183398)治療,口服,10 mL/次,2 次/d,以7 d 為1 個療程。
①評定并比較兩組治療效果。 ②記錄兩組咳嗽、氣喘、哮鳴音以及氣急等癥狀緩解時間,并對其進行比較;③比較兩組肺功能指標,包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以及兩者比值(FEV1/FVC);④統(tǒng)計兩組用藥期間的腹瀉、頭暈、心率減慢以及嗜睡等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根據(jù)兩組治療后臨床癥狀改善情況評定其療效,治療后咳嗽、氣喘等癥狀均消失,無肺部哮鳴音則判斷治療顯效;咳嗽、氣喘以及哮鳴音等與治療前比較均有所改善為有效; 臨床癥狀好轉甚至加重為無效,統(tǒng)計兩組顯效和有效患兒所占比重之和。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jīng)治療后,研究組患兒中顯效28 例,有效12 例,其總有效率達到了93.02%, 與對照組的72.09%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研究組患兒的氣急、胸悶、咳嗽以及哮鳴音緩解時間與對照組比較,均明顯較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比較[(),d]
表2 兩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比較[(),d]
?
治療前兩組肺功能各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后各指標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從兩組不良反應來看, 研究組患兒中發(fā)生腹瀉、頭暈、 心率減慢各1 例, 嗜睡2 例、 其發(fā)生率為11.64%,與對照組的13.96%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3 治療前后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
表3 治療前后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
組別FEV1(L)治療前 治療后FVC(L)治療前 治療后FEV1/FVC(%)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n=43)對照組(n=43)t 值P 值1.51±0.38 1.49±0.42 0.232 0.817 2.98±0.61 2.45±0.42 4.693<0.001 2.56±0.47 2.59±0.48 0.293 0.770 3.89±0.35 3.28±0.43 7.215<0.001 58.12±12.31 58.09±12.33 0.011 0.991 78.35±9.86 68.92±8.81 4.677<0.001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
哮喘在小兒群體中發(fā)病率較高, 是一種過敏性、非炎癥反應性疾病, 患兒的發(fā)病通常與氣道炎性反應、高敏狀態(tài)引發(fā)的痙攣具有較大關系[2]。小兒急性哮喘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咳嗽、呼吸困難等癥狀,由于小兒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哮喘反復發(fā)作會對患兒的身體健康造成極大影響,嚴重時還可威脅其生命安全,且會對患兒心理造成不良影響[3]。小兒急性哮喘通常在外界誘因影響下發(fā)作, 如上呼吸道感染、花粉或粉塵吸入等,均會對患兒氣道造成刺激,進而導致大量炎性介質產(chǎn)生,加速患兒的氣道收縮,進而引發(fā)急性哮喘發(fā)作[4]。 對于小兒急性哮喘的發(fā)病機制目前尚無一致定論,大部分學者[5]認為該疾病是氣道多種細胞參與的慢性炎性反應,因此,抑制炎性反應和舒張氣道是臨床治療小兒急性哮喘的關鍵。
糖皮質激素具有較強的炎癥反應抑制作用,可較快速地緩解氣道痙攣, 因而在哮喘治療中較為常用。布地奈德混懸液是臨床常用糖皮質激素藥物,可較好地抑制炎性反應,采用霧化吸入的方式將其應用于小兒急性哮喘發(fā)作,可在局部形成較高用藥濃度,快速發(fā)揮藥物作用,改善患兒病情,而且霧化吸入可避免全身用藥,從而減少相關不良反應發(fā)生[6]。由于小兒急性哮喘發(fā)作期的炎癥介質較多,所以單純應用布地奈德混懸液治療的效果有限,通常還需與其他藥物聯(lián)合應用[7]。 西替利嗪屬于特異性H1受體拮抗劑,對組胺的產(chǎn)生和釋放具有較好抑制作用,具有較好的抗炎效果。由于布地奈德與西替利嗪的作用機制不同,所以聯(lián)合應用這兩種藥物治療,可充分發(fā)揮出這兩者的優(yōu)勢,協(xié)同作用,加速患兒病情緩解,促進臨床療效提升。
該研究中,通過在對照組布地奈德混懸液霧化吸入治療基礎上, 給予研究組西替利嗪口服溶液治療,結果顯示, 研究組患兒的臨床治療有效率達到了93.02%,顯著較對照組的72.09%高,且肺功能改善情況、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充分證實了這兩種藥物聯(lián)合治療的有效性,且兩組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別為11.64%和13.96%,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聯(lián)合治療并不會導致患兒不良反應增加,具有較高安全性。與吳丙美等[8]學者的研究報道相符, 該學者通過對71 例觀察組應用布地奈德混懸液與西替利嗪口服溶液聯(lián)合治療發(fā)現(xiàn),觀察組治療有效率(92.75%)高于對照組(77.46%),且治療后FEV1 等肺功能指標改善情況明顯較優(yōu), 證實了該治療方案的可行性。
綜上所述,小兒急性哮喘治療中聯(lián)用布地奈德混懸液與西替利嗪口服溶液治療,可顯著改善患兒病情,增強其臨床治療有效性,且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