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人相信,奇人隱于民間。假如來到兩三千年前的中國,你要千萬小心,路上這個一臉風霜的老農可能剛剛嘲笑了孔子,或者明天早晨荷鋤下地時他就碰上了國王,到中午他已經(jīng)成為宰相……
民間的奇人以農夫居多,一室不掃,何以掃天下?同樣的,種好一畝三分地,料理天下也不難?!@是古人的想法,我們的古人都是詩人,不講邏輯,善于類比,常常一個筋斗就從小類翻到了大類,這中間已經(jīng)跳過了千山萬水。
除了農田,另外還有一個地方常有古代奇人出沒,就是肉店。那些提著尖刀的肥胖屠夫,臨鬧市,據(jù)肉案,冷眼看熙熙攘攘、軟紅十丈,他們心中除了當日的肉價,可能還有某種深黑的沖動。
《史記》里,春秋戰(zhàn)國幾件石破天驚的大事中都有屠夫的身影,著名的刺客聶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信陵君竊符救趙,勇士朱亥一椎砸死大將晉鄙,而朱亥也是“市井鼓刀屠者”。至于不識時務地刺秦的荊柯,當他在燕都鬼混時,一個朋友是搞音樂的高漸離,另一個朋友就是無名的“狗屠”。
顯然,屠夫們也有脫穎而出的機會,但比起農夫,他們的機會更近于本行:由屠豬屠狗改為屠人。而且,聶政和朱亥一樣,都是經(jīng)不住人家?guī)拙浜迷?,屠夫為知己者死,沒頭沒腦地就去賣命。
我反對殺人,但屠夫們的故事里情境的轉換令我著迷:血腥的肉店與潔凈的殿堂,卑賤的屠夫粗暴地干預了歷史,而他根本不知道他干了什么。
司馬遷對此也很感興趣,在他的筆下,聶政是個奇人,聶政的命運是令人驚悚的奇跡。他坐在漢朝的書房,恐懼地注視著聶政一步步穿過目瞪口呆的人群,腎上腺素在他的筆下激越地分泌,他看見了歷史中那黑暗狂暴的力量,這種力量隱于肉店中、隱于血中,那是與井井有條的農田截然不同的世界,是混亂的、非理性的,是本能和毀滅。司馬遷把它寫下,然后,急忙忘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