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功晶
“時已晌午,玉鳳從山上采茶回來了,她肩背茶籃,正要往前門進(jìn)來……”讀著胡蘭成的《今生今世》,我忽而想起過了春分,就會上新茶了。茶仙盧仝在《七碗茶詩》中說道:“天子未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狈路鹬挥朽ㄉ弦豢诖禾斓孽r茶,新的一年才算真正的開始。
陸羽《茶經(jīng)》記載“凡采茶,在二三四月間”。二、三、四月間采的都是春茶。以采摘節(jié)氣來劃分,自古春茶有明前茶、雨前茶、谷雨茶。
從春分到清明所采之茶喚作“明前茶”,明前茶芽嫩葉細(xì)、飽滿鮮爽、產(chǎn)量又少,因此素有“明前茶,貴如金”的說法。明前茶古來被尊為上貢珍品,尋常百姓極少能得嘗鮮?!靶费奂逍录?,雀舌烹春擷”,宋代人王十朋在清明時節(jié),取出珍貴稀有的明前茶來招待友人。煎茶之水沸騰起的泡沫形似“蟹眼”,嫩芽似雀舌,“甘香如蘭”,“啜之淡然,似乎無味。飲過之后,覺有一種太和之氣彌留齒頰之間,此無味之味乃至味也”。這便是明前茶的妙處。
記得少年時,我閑得無聊,從父親的茶葉罐里取一撮新茶撒入玻璃杯,看蜷曲成螺的嫩芽上浮下游,漸次在熱水中舒展開來,煥發(fā)出盎然生機(jī),仿佛又回到了在樹上生長時的光景。及至水呈青綠色,我忍不住啜了一口,別有一股清香夾雜著果香沁入心脾,一杯下肚,余香繞喉。后來,父親告訴我,這一小撮毛乎乎的“絨茶”原是比金子還貴的明前碧螺春,有生之年,能一親此茶之芳澤,此生無憾了。
較之備享尊崇的明前茶,老茶客似乎更鐘愛經(jīng)久耐泡的雨前茶。陸游之詩“蘭亭步口水如天,茶市紛紛趁雨前”,便是雨前茶蒸騰人間的最好寫照。俗話說“茶葉兩頭尖,谷雨值千金”,谷雨前采摘的茶葉發(fā)育充分,葉肥汁滿,湯濃味醇,久泡仍余韻悠長。搶先喝上幾泡雨前茶,亦是人生一大快事。揚(yáng)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能書擅畫,愛極了鮮嫩甘洌的雨前茶,他曾勾勒過自己人生中最為愜意的時光:“此時獨(dú)坐其中,一盞雨前茶,一方端硯石,一張宣州紙……”似乎一盞鮮茶催得他“畫”思泉涌。
常言道:明前雨后分槍旗,一碗乍辨色香味。較之雨前茶,谷雨后的茶,就澀味偏重,且口感略粗,我是從來不喝的,但倒了忒可惜,故常用來煮茶葉蛋,也算物盡其用了。
春茶易醉須茶佐,瓜子乃江南茶館最接地氣、最受茶客歡迎的佐茶之物,可周作人對佐茶之食另有一番高見,他覺得喝茶配瓜子,不太合適,主張茶佐該是清淡之物,譬如他的家鄉(xiāng)紹興流行一款茶食———干絲,干絲用豆腐干切成細(xì)絲,加姜絲、醬油,重湯燉熟,淋上麻油,吃干絲不能太斯文,得從盤子底部的醬油汁中夾滿滿一筷子送入口中,才叫酣暢淋漓。
都說“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來到春天的蘇州園林,倘若不喝上一盞頂鮮的春茶,似乎缺了點(diǎn)兒什么。蘇州人的生活中,園林和茶,仿佛是焦不離孟的一對朋友。幾乎每處園林里都有一間茶館,五峰園的“五峰山房”,炒青十塊錢一杯,那人聲鼎沸、人頭攢動的場景頗似“趕廟會”。藝圃內(nèi)的延光閣,臨河而筑,不出房間,便能看到對面的假山、曲橋、乳魚亭……如一幅國畫美輪美奐,杯中茶水的滋味也便更勝一籌。我最中意的還是耦園東花園的雙照樓茶室,四面開窗、八面來風(fēng),推開窗戶,望出去有山、有水、有林、有景,滿目青翠,鳥語花香;茶館室內(nèi),祁門、龍井、猴魁、普洱、烏龍、毛峰……應(yīng)有盡有。挑個靠窗雅座,要一杯本地時令炒青茶,靜靜地坐著喝茶嗑瓜子,此時的春茶薈萃了天地精華之氣,帶著清潔明澈的氣質(zhì),滌煩悅志,澄凈身心,還能品出一股大隱隱于市的舒適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