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慧玲
近年的社會調(diào)查顯示,我國女性群體生殖疾病的發(fā)病率顯著增加,脾虛濕毒型慢性宮頸炎就是其中常見的一種[1]。對于脾虛濕毒型慢性宮頸炎患者而言,藥物治療和手術是常見的治療方法,化濕消毒法與宮頸環(huán)切術均是臨床上常見的治療宮頸炎的方法,但此2種方法聯(lián)合應用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仍需進行深入探討。本次研究納入100例患者,研究化濕消毒法與宮頸環(huán)切術(LEEP)聯(lián)合治療脾虛濕毒型慢性宮頸炎的臨床效果。
1.1 一般資料此次研究的起始與結束時間分別為2018年8月和2019年8月,在此期間內(nèi)隨機選取100例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患者均于研究時間內(nèi)在我院就診,確診為脾虛濕毒型慢性宮頸炎后均在我院接受治療。將治療方法作為分組依據(jù),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對患者進行編號,單數(shù)患者納入對照組,雙數(shù)患者納入觀察組。對照組患者最小年齡和最大年齡分別為21歲和47歲,均值為(34.21±3.54)歲;病程1~4年,均值為(2.98±0.31)年。觀察組患者最小年齡和最大年齡分別為21歲和47歲,均值為(34.38±3.29)歲;病程1~4年,均值為(3.02±0.29)年。2組患者一般資料經(jīng)SPSS 20.0系統(tǒng)計算,P>0.05[2]。
1.2 納入標準①經(jīng)倫理委員會批準;②患者本人及家屬知情且同意。
1.3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實施LEEP治療,患者術前禁止性生活,在月經(jīng)結束后的3 d以內(nèi),清潔陰道(5%聚維酮碘溶液),在月經(jīng)完全結束后7 d內(nèi)進行LEEP手術。方法:選擇膀胱截石位,進行消毒(1%利多卡因),并對患者進行局部麻醉,確定病變范圍,進行利普刀手術,根據(jù)病變組織的厚度以及范圍,選用不同的直徑環(huán)形電極,切除范圍為病變組織與2~3 mm轉化區(qū)正常組織,錐切5~10 mm,創(chuàng)面止血。術后進行抗感染,禁止性生活,保持外陰清潔,禁止盆浴。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基礎上以化濕清毒法進行臨床治療,LEEP方法與對照組患者一致。選取敗醬草20 g,黨參、山藥各15 g,蒼術、杜仲、黃柏、柴胡、白術、土茯苓、梔子各10 g。以300 ml水煎為200 ml,1劑/d,2次/d,分早晚服用,共治療14 d。
1.4 觀察指標對比2組患者臨床療效,統(tǒng)計2組患者術后1個月的陰道平均出血量和陰道平均流液量。臨床療效:顯效:陰部瘙癢、白帶異常等不良癥狀在治療后消失,病原微生物檢測為陰性;有效:陰部瘙癢、白帶異常等不良癥狀在治療后改善,病原微生物檢測為陽性;無效:陰部瘙癢、白帶異常等不良癥狀在治療后未改善或更為嚴重,病原微生物檢測為陽性[3]。
2.1 2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0.0%,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4.0%,2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 (例,%)
2.2 2組患者陰道出血及流液情況對比觀察組治療后陰道出血及流液情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陰道出血及流液情況對比 (例,
脾虛濕毒型慢性宮頸炎是常見婦科疾病,是由于患者脾臟虛弱,宮頸受到濕毒感染而導致的,臨床上以慢性炎癥為多見,若未及時發(fā)現(xiàn)或治療,易發(fā)展為惡性腫瘤[4,5]。宮頸環(huán)切術(LEEP)是通過電波發(fā)射超高頻電波進行手術治療的儀器,操作簡單,術中出血量少,有收縮止血的效果,減短了手術時間,是目前治療宮頸癌前病變的主要手段。但是LEEP治療后大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余毒未清、脾氣虧損的問題,而化濕消毒法選取利濕清熱、除濕健脾、疏肝益腎的藥材,達到祛濕清毒的目的。
本次研究以對比分析的方法展開,納入100例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將患者均等分為2個組別后,分別以LEEP治療(對照組)和LEEP聯(lián)合化濕消毒法(觀察組)的方法進行治療,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
對于脾虛濕毒型慢性宮頸炎患者,化濕消毒法與宮頸環(huán)切術聯(lián)合實施的方法有較好的效果,對患者臨床癥狀的改善有著顯著的積極效果,因此,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