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歌 付 贏 許秀麗 郎彥波
靜脈輸液是臨床治療的重要措施之一,具有使用率高、見效快的優(yōu)點,但是由于靜脈輸液導致的血栓性淺靜脈炎也不容小覷,發(fā)生率可高達76%左右[1],如治療不當甚至可發(fā)展為深靜脈血栓等嚴重并發(fā)癥。目前臨床上對靜脈輸液導致的血栓性淺靜脈炎治療尚無十分完善的對策和方法??偨Y我科多年對于靜脈輸液導致的血栓性淺靜脈炎的治療護理經驗發(fā)現(xiàn),中醫(yī)中藥治療本病具有顯著的臨床優(yōu)勢,筆者應用自制消腫止痛膏局部外用治療靜脈輸液導致的血栓性淺靜脈炎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9年11月—2020年8月就診于大慶市中醫(yī)醫(yī)院符合入選標準的靜脈輸液導致血栓性淺靜脈炎患者70例,按照1∶1隨機分為治療組(消腫止痛膏組)35例、對照組(硫酸鎂組)35例。治療組中男20例,女15例;年齡30~71歲,平均(49.9±9.2)歲;發(fā)病部位分別為右上肢3例,左上肢4例,右下肢12例,左下肢16例。對照組中男22例,女13例;年齡33~74歲,平均(51.4±7.3)歲;發(fā)病部位分別為右上肢4例,左上肢5例,右下肢10例,左下肢16例。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2018年《臨床血管外科學》[2]關于血栓性淺靜脈炎急性期診斷標準:①患肢既往有靜脈導管置管或靜脈留置針、輸注高濃度(抗生素)藥物、反復靜脈穿刺等病史。②沿靜脈走行部位出現(xiàn)疼痛、紅腫伴有索條狀硬物或結節(jié),并伴有周圍軟組織炎。③檢查:血中白細胞輕度升高或不高或伴有低熱;靜脈彩色多普勒超聲發(fā)現(xiàn)淺靜脈中有血凝塊。
1.2.2 中醫(yī)診斷標準根據(jù)《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中血熱瘀結型辨證標準。癥狀:病變筋脈紅腫熱痛,上下游走不定,肢體活動受限,可伴有身熱。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1.3 治療方法
1.3.1 基礎治療所有患者均接受基礎治療,邁之靈片300 mg/次,口服2次/d。指導患者注意保持患肢局部的清潔干燥,避免肢體過度下垂,飲食宜清淡,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1.3.2 治療組在基礎治療的基礎上,治療組給予自制消腫止痛膏(大慶市中醫(yī)醫(yī)院制劑室配制),成分:乳香15 g,沒藥15 g,黃柏20 g,生大黃15 g,白芷10 g,皂角刺20 g,赤芍20 g,忍冬藤30 g,土茯苓30 g,大腹皮20 g,全蝎10 g,苦參20 g,連翹20 g,紅花15 g,芙蓉葉30 g,生甘草15 g,凡士林500 g。將凡士林溶化后入藥煎枯后去渣,涼后成膏。用法:患處局部外用,藥膏涂擦厚度為1~2 mm,不包扎,不配合使用其他外用藥,2次/d,2次外敷間隔時間2 h左右。5 d為一個療程,治愈者則退出治療。
1.3.3 對照組在基礎治療的基礎上給予50%硫酸鎂注射液(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3021961,杭州民生藥業(yè)有限公司)局部外用,2次/d,每次30 min,5 d為一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①臨床癥狀評分:參照美國靜脈輸液協(xié)會(INC)血栓性淺靜脈炎分級制定癥狀分級評價患肢的腫脹程度、皮色、皮溫、疼痛、條索或結節(jié),計分標準:無為0 分,輕度為 1 分,中度為 2 分,重度為 3 分,分別于治療前后評定。疼痛程度的評定使用疼痛視覺模擬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VAS是一張10 cm的卡片,卡片的正面將疼痛程度由0~10分為4個等級:0分表示無痛,1~3分輕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重度疼痛。皮溫的測量采用皮膚溫度計進行測量,正常皮膚溫度為33.5~34 ℃,低熱34.5~35 ℃,熱35~36 ℃,灼熱36 ℃以上。②血流變學檢查:檢測高、中、低切全血黏度和血漿黏度,采用自清洗快測血流變儀(GD3LBY-N6K 型)于治療前后測定。③靜脈血管彩色多普勒:使用大慶市中醫(yī)醫(yī)院專業(yè)人員操作的飛利浦公司彩色多普勒診斷儀,探頭頻率6~10 MHz。通過聲波圖像顯示記錄2組下肢靜脈系統(tǒng)解剖結構血流動力學改變情況并比較。下肢靜脈彩超結果提示靜脈內無血栓,血流量及流速均正常,無靜脈返流記0分;彩超提示血栓較短,靜脈管腔部分狹窄,有輕度的靜脈返流,血流量減少及流速均減慢記1分;彩超提示血栓較長,靜脈管腔狹窄較重,靜脈返流明顯,血流量明顯減少及流速明顯減慢記2分;彩超提示靜脈血栓向管腔兩端蔓延,管腔完全閉塞,靜脈返流嚴重,血流量及流速均嚴重失常記3分。④安全性檢查:觀察患者一般情況(飲食、精神)、患處皮膚顏色變化及有無腫脹,條索或硬結,并詢問患者疼痛情況。
1.5 療效評定標準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療效評定標準:①痊愈:疼痛評分為0分,癥狀積分為0分。皮膚紅腫熱痛消失,筋脈硬條索狀物消退。靜脈彩超多普勒示:靜脈管腔大小正常,走行清楚,血流通暢,管腔內無回聲,管腔加壓可變癟。②顯效:皮膚紅腫熱痛消失,筋脈硬條索狀物已明顯消退,但尚遺留短段小硬物。疼痛評分≤3分,癥狀積分降低≥2分。靜脈彩超多普勒示:管腔正?;蚵钥s小,有少量偏心性回聲結構,管腔加壓可變癟。③有效:疼痛評分≤6分,癥狀積分降低≥1分。皮膚紅腫熱痛消失,筋脈硬條索狀物已明顯消退,但尚遺留短段小硬物。靜脈彩超多普勒示:管腔縮小但不規(guī)則,有偏心性回聲結構,管腔不能完全變癟。④未愈:疼痛評分及癥狀積分未降低甚至提高,筋脈紅腫繼續(xù)蔓延游走。靜脈彩超多普勒示:靜脈管腔擴張但小于急性期,管腔內可見低回聲或附壁低回聲,多伴有皮下淋巴管輕度擴張,管腔不能壓癟。
2.1 2組患者綜合療效比較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7.14%,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7.14%,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綜合療效比較 (例,%)
2.2 2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治療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治療后,2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例,
2.3 2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分比較治療后,2 組臨床癥狀(膚色、腫脹感、皮溫、疼痛、下肢條索或結節(jié))評分均較治療前減少(P<0.01)。治療組評分低于對照組(P<0.01)。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分比較 (例,
2.4 2組患者治療前后靜脈彩超評分比較治療后,2 組靜脈彩超評分均較治療前減少(P<0.01),且治療組評分低于對照組(P<0.01)。見表4。
表4 2組患者治療前后靜脈彩超評分比較 (例,
2.5 安全性檢查治療過程中2例患者外用消腫止痛膏處出現(xiàn)紅疹并伴輕度瘙癢感經對癥治療后癥狀緩解。
血栓性淺靜脈炎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fā)病,發(fā)病與性別沒有直接的關系。因本病臨床癥狀多可假性自愈,容易被人們所忽視,但若不及時治療或者治療不當,可因血栓蔓延至深靜脈而導致深靜脈血栓形成[4-6],甚至有發(fā)生肺動脈栓塞致死的危險[7]。此外,本病如不給予足夠的重視,加以有效治療,將會貽誤時機而導致嚴重的后果。目前西醫(yī)主要以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抗感染等藥物治療,但口服藥物臨床療效較差,患者花費較高,甚至損傷肝腎功能,如繼續(xù)采用靜脈輸液的方式給藥會進一步加重靜脈的損傷,極易發(fā)生新的血栓形成。中醫(yī)認為本病是由于穿刺傷及脈道、濕熱毒邪外侵、藥物攻伐引發(fā)的脈道瘀血阻滯之證,其治療的根本在于疏通脈道,改善濕、熱、瘀三者瘀堵癥狀。我們根據(jù)中醫(yī)外科 “外科之法,最重外治”的特點,自制消腫止痛膏局部外用,可使藥物直接作用于患處,通過中藥在局部病變位置的滲透吸收,達到清熱利濕、活血化瘀、理氣散結的作用,故臨床療效顯著,而且自制消腫止痛膏配方精良,使用方便,價格便宜,外用藥物作用于局部,不經肝臟腎臟代謝,安全可靠,不良作用小,值得臨床推廣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