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雪
【摘要】祖詠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山水詩《終南望余雪》和邊塞詩《望薊門》備受贊譽。但近代以來,人們對他的關(guān)注度大大降低,研究角度也比較局限。本文對近代以來祖詠生平及其詩歌創(chuàng)作方面的研究進行整理,并對這些研究進行適當(dāng)評價和反思。
【關(guān)鍵詞】祖詠;山水田園詩 ;詩歌研究
【中圖分類號】I20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09-0022-02
祖詠是盛唐時期的詩人,雖然存詩不多,僅36首,《全唐詩》收為一卷,但質(zhì)量高,其中《終南望余雪》被歷代詩評家贊賞;雖然詩歌中有缺乏深刻思想意蘊的嫌疑,但瑕不掩瑜;雖然詩歌的藝術(shù)特色不能與王孟比肩,但也是被稱為“班班有文在人間者”(《新唐書》)。曹毓德《唐七律詩鈔》云“讀丘為、祖詠詩,如坐春風(fēng)里,令人心曠神怡”。又云:“其人與摩詰友,詩亦相近……”清人施補華稱贊祖詠雪詩“蒼秀之筆,與韋相近”。唐代詩歌在歷史長河中大放異彩,唐人不僅作詩而且選詩,在現(xiàn)存《國秀集》《又玄集》《玉臺后集》《河岳英靈集》《極玄集》《才調(diào)集》六個選本中都選錄了祖詠的詩歌,這已經(jīng)能說明祖詠的詩壇地位。殷璠《河岳英靈集》:“詠詩剪刻省凈,用思尤苦,氣雖不高,調(diào)頗凌俗。”評價最為妥當(dāng)。而對于祖詠的研究較少,一方面是其所存詩歌不多,另一方面是史家逸其行事,但就如同張若虛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全唐,祖詠的詩歌同樣不能因為所存文獻較少而成為滄海遺珠。
一、祖詠生平
由于所有唐宋文獻都未明確記載其生平,所以研究者只能通過零星的文獻來推測其個人信息。
(一)生卒年:張春榮《祖詠及其詩歌研究》采信聞一多先生《唐詩大系》中的說法,認為祖詠出生于武則天圣歷二年,約卒于唐玄宗天寶五年。
(二)登進士第:對于他登進士第的時間主要有兩種說法:開元十二年和開元十三年??追膘ピ凇稄摹唇K南望余雪〉議詩人祖詠》中依據(jù)《唐才子傳》確定祖詠為開元十二年進士,秦渭亦依據(jù)《唐詩紀事》認為其為開元十二年進士。張春榮在《祖詠及其詩歌研究》認為《極玄集》這部著作與祖詠生活年代相近,故采用開元十三年一說,寧源聲就祖詠登進士第的時間專門撰寫《〈終南望余雪〉真是高考落榜詩嗎》一文,斷定祖詠應(yīng)為開年十三年登進士第。
(三)祖籍:李森在《祖詠在顛沛流離的詩作》中通過祖詠詩《酬汴州李別駕贈》以及王維的《喜祖三至留宿》,基本確定祖籍為洛陽。
(四)交游:張春榮《祖詠及其詩歌研究》一文詳細介紹了其交游情況。與王維的交游:《唐才子傳》“少與王維為吟侶”直接點明了與王維的同袍之誼。通過王維的《贈祖三詠》《喜祖三至留宿》以及祖詠的《答王維留宿》等可見兩人交情匪淺。與王翰的交游:王翰被祖詠引為同調(diào),通過祖詠《寄王長史》等詩可以看出。兩人皆由張說提拔援引,然而張說開元十四年罷相,兩人仕途多艱,性情相投。除此之外,祖詠與丘為等人也有交往,這些都可見于祖詠與其朋友的詩作。張立名《祖詠和他的詩》中描寫王維、王翰、盧象等人與之交往之余也提出了祖詠和孟浩然交往的可能性。孟浩然與盧象為忘形之交,而與王維盧象交往甚密的祖詠很有可能與孟浩然也有交往。孟浩然和祖詠都是以描寫山水的五言詩見長,且孟浩然曾在祖詠祖籍洛陽居住過。筆者認為祖詠與孟浩然的交往主觀想象居多,兩人若有交往,應(yīng)該有詩作留存。
(五)歸隱汝墳:祖詠晚年歸隱汝墳是欲仕不得的無奈之舉,雖有“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的豪情壯志,但現(xiàn)實的殘酷將其擊得粉碎。在《汝墳別業(yè)》中,他直接描寫自己獨自憂愁,生病倦怠的狀況?!短撇抛觽鳌吩疲骸昂笠萍覛w此墳間別業(yè),以漁樵自終?!彼圆惶?。
二、祖詠詩歌
一直以來圍繞祖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山水田園詩上,尤其是其成名作《終南望余雪》,雖然研究的文章篇目不多,但卻較全面地分析了這首詩。
寧源聲《〈終南望余雪〉真是高考落榜詩嗎》一文探討《終南望余雪》這首詩是否因不合規(guī)矩而導(dǎo)致祖詠落榜,將對這首詩的研究往前推進了一步。大多數(shù)人知道祖詠是因為科場詠雪一事,前幾年網(wǎng)上流傳的《1000多年前的科考落榜詩》一文,將《終南望余雪》列為落榜詩影響深遠,而這篇文章依據(jù)孟二冬教授《唐代進士試年表》破解了這莊詩壇公案的謎團:《終南望余雪》為開年十三年試題,而祖詠也是在這一年登進士第,所以因為不合規(guī)矩而科考落榜的說法是不成立的。他又指出祖詠這樣打破常規(guī)的行為,反映了盛唐詩人的狂放不羈,祖詠并沒有因為不合規(guī)矩而成為滄海遺珠,這也反映了盛唐時代包容開放的文化環(huán)境。這些都為唐代詩歌大放異彩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張春榮《祖詠及其詩歌研究》對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手法和藝術(shù)效果進行了概括和分析,從觀察角度、鏡頭捕捉、通感三方面來突出描寫余雪之動態(tài),林梢之色彩以及城中之寒意,為讀者呈現(xiàn)出了一幅空靈而悠遠的畫面。李森《祖詠在顛沛流離中的詩作》同樣從通感的角度來賞析此詩。杜巧月《論盛唐詩人祖詠詩歌風(fēng)格的多樣性》從煉字的角度來賞析祖詠此詩的藝術(shù)特色:“秀”概括終南山秀麗的景色,“浮”以動寫靜,突出積雪浮在空中的綺麗景色,“增”寫出了雪后初霽的氣候特點以及人的感受,字字珠璣??追膘ァ稄摹唇K南望余雪〉議詩人祖詠》將這首詩與王維、王勃的作品聯(lián)系起來,使人能夠?qū)@首詩的意境有了更深刻的把握。王維的《終南山》與祖詠《終南望余雪》描寫相似,王維直接呈現(xiàn)出來一幅畫面,用畫面來表達意境。通過王維對終南山的描寫,可以更深刻地體會到祖詠瞭望終南山的澎湃心情。而祖詠詩的后兩句與王勃《滕王閣序》中的“云銷彩霽,彩徹區(qū)明”有異曲同工之妙。此外本文還分析了這首詩背后的思想:文人的弱小抵抗。表面詠雪實則喻人,整首詩實為表現(xiàn)詩人和眾多考生如過江之鯽來到長安求取功名,卻忽視了高處不勝寒,人越往高處走越孤獨,人們既要看到功名的美好,努力追求這種美好,也要明白追求路上不得志的辛酸。
祖詠的邊塞詩傳世的唯有《望薊門》一首,這首詩情感激越,“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更是成為傳世佳句。張春榮《祖詠及其詩歌研究》對其創(chuàng)作時間和背景進行了分析:本詩極有可能是晚年游薊州時,詩人已經(jīng)覺察到安祿山圖謀行逆的有感之作。秦渭《不凡氣勢調(diào)凌俗——讀祖詠〈望薊門〉》站在詩人的角度來體會詩人的心境:詩人盡管已是老暮之年,但通過詩中融入班超和終軍的典故,可見其仍有建功立業(yè)的壯志。此外,他認為殷璠《河岳英靈集》未收錄《望薊門》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包志強《小議祖詠〈望薊門〉中的用典》詳細的介紹這首詩多次用典,并大贊此詩。對于祖詠的交友詩研究較少,并沒有專門研究交游詩的文章,只是零散見于其他文章中。
對祖詠詩歌研究也主要集中在以上兩首,祖詠詩歌的特點目前只有朱磊的《美而不樂——祖詠詩歌新探》描述比較全面。朱磊概括地指出了祖詠詩歌的特點:美而不樂。他認為美是祖詠詩歌的一大特色,在祖詠詩歌中既有質(zhì)樸真實,清新典雅的山水美,也有畫面美、語言美,此外還有真摯的情懷。不樂,也是祖詠詩歌的一大特色:悲仕途之不順,惜朋友之別離,念遠離之故鄉(xiāng)。對于祖詠詩歌美而不樂的原因,文章指出了詩歌美的形成是來源于純真的本性,作為山水田園詩人,祖詠寄情于山水,所寫山水景色都注入了真情實感。另外還與其表達技巧有很大關(guān)系,詩歌當(dāng)中嫻熟地運用了典故、通感的手法,讓其詩歌變得美。不樂的原因,朱磊認為有三方面:一是時代背景,祖詠的生活時期,正處盛唐由盛轉(zhuǎn)衰的時期,社會政治環(huán)境腐敗黑暗,這是詩人一生不幸的開始;二是自身狂妄不羈的性格,這成了禍之本源,狂傲最終也讓他付出了代價;三是生活經(jīng)歷,唐人醉心于漫游,入仕之前漫游,入仕不得繼續(xù)漫游,隱逸也漫游,而事實上山水漫游也意味著離開故鄉(xiāng)漂泊不定的艱辛,這些都成了祖詠詩歌不樂的原因。
三、祖詠研究之我見
優(yōu)點:祖詠因科場之事被人熟知,他的詩歌也引起了人們的研究興趣。目前的研究在唐宋相關(guān)文獻很少的情況下,已經(jīng)能勾勒出一生的大概輪廓,這是難能可貴的。對于詩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終南望余雪》和《望薊門》兩首詩,并且對于這兩首詩研究的相對全面。
不足:對于孔繁欹《〈從終南望余雪〉議詩人祖詠》中,作者認為這首詩描寫人們追逐功名利祿卻忘記高處不勝寒的說法存疑。《終南望余雪》作為一篇詠雪佳作,更側(cè)重于畫面的描摹,而對于祖詠寫此詩想要表達的情感,筆者認為孔繁欹的說法太主觀化。此外,對于祖詠詩歌研究視角和方法也比較單一,研究內(nèi)容主要集中在他的成名作《終南望余雪》以及邊塞詩《望薊門》,對于祖詠其他的山水田園詩和交游詩研究較少,其實從這些詩歌當(dāng)中可以更加清晰地認識到祖詠求取功名到歸隱漁樵的心理變化,研究這些詩對于認識祖詠有很大助益。
參考文獻:
[1]孔繁欹.從《終南望余雪》議詩人祖詠[J].吉林省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20,36(06):175-178.
[2]寧源聲. 《終南望余雪》真是“科考落榜詩”嗎?[N].中華讀書報,2018-03-07(005).
[3]朱磊.祖詠詩歌“美而不樂”之探究[J].赤峰學(xué)院學(xué)報(漢文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14,35(08):156-157.
[4]朱磊.美而不樂——祖詠詩歌新探[J].陜西學(xué)前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14,30(03):110-115.
[5]杜巧月.論盛唐詩人祖詠詩歌風(fēng)格的多樣性[J].許昌學(xué)院學(xué)報,2012,31(06):50-51.
[6]李森.祖詠在顛沛流離中的詩作[J].新聞愛好者,2011,(24):154-155.
[7]張春榮.祖詠及其詩歌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xué),2011.
[8]張立名.祖詠和他的詩[J].湘潭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1982,(01):54-59.
[9]包志祥.小議祖詠《望薊門》中的用典[J].文學(xué)教育(上),2009,(02):85.
[10]秦渭.不凡氣識調(diào)凌俗——讀祖詠《望薊門》[J].名作欣賞,1983,(04):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