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陽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家越來越重視農村小學的教育,但受到傳統(tǒng)教學觀念及其他因素的影響,農村小學寫作教學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以寫作內容脫離實際最為明顯。小學生有天馬行空般的想象是好事,但嚴重脫離實際又違背了寫作的初衷。農村小學的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因此教師需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觀念,按照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逐漸把生活化理念運用到小學寫作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幫助學生寫出更加生動形象的文章。
一、構建生活化寫作教學情境
教師在開展生活化寫作教學時,應充分考慮農村地區(qū)的實際情況和教育資源的分配情況,以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習習慣為基礎,構建靈活生動的寫作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效提高寫作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引導者的作用,以學生為主體,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習特點制定符合學生需求的教學方案,再利用現(xiàn)有的資源和設備,播放與寫作有關的視頻,幫助學生更直觀、更清晰地提煉寫作重點,加深學生對寫作主題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創(chuàng)設不同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問題情境、游戲情境等。這些情境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能寓教于樂,促使學生從中挖掘與作文主題相關的素材,為后續(xù)的寫作打下堅實基礎。
例如,在以“我愛祖國”為主題寫作演講稿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考慮到農村小學生的生活閱歷有限,因此,為了引導學生寫出更具真情實感的文章,教師可以課前收集關于祖國的紀錄片、國慶閱兵視頻、中國航天員在太空生活的影像等,課上使用多媒體播放,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指導他們寫出激昂奮進的演講詞。除此之外,具體的教學情境能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幫助他們形成獨特的見解與認識,寫出更有個性特點的文章。
二、積累生活化寫作素材
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是學生寫作能力提升的基礎。也就是說,寫作素材的儲備和積累是寫好作文的前提,而寫作素材的真實性和趣味性則是提高作文質量的關鍵。只有選擇了合適的寫作素材,才能讓文章更具可讀性。因此,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能力。
第一,激發(fā)學生對生活的好奇心。教師要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中的人、事、物,在生活中尋找寫作素材。因為生活是寫作靈感的源泉,生活中的各種人、事、物都可以作為觀察對象被寫入作文。例如,勞動是農村學生最早參加的生活實踐活動,就算是沒有參加過,也看過家長勞動的場景,教師可以讓學生細致觀察大人的勞動過程,如收割小麥、種玉米、插秧等,并做好記錄。自己或家長勞動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能成為學生的寫作素材,豐富學生的文章內容。
第二,鼓勵學生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日記、周記的方式記錄生活中的見聞和感受,為日后的寫作積累豐富的素材。只有積累足夠的生活化的寫作素材,才能寫出更富有生活氣息的文章。例如,很多農村家庭會飼養(yǎng)一些小動物,如貓、狗、小雞、小鴨等。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觀察自家飼養(yǎng)的小動物,記錄不同動物的生活習性。在農村,生活是學生寫作素材的最好來源。教師要不斷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記錄生活的良好習慣,促使學生積累豐富的生活化寫作素材。
三、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細節(jié)
語文教材也是農村小學生寫作的重要依據(jù)。教材中的課文里包含了豐富的生活內容,而且運用的寫作手法更符合學生的特點,讓小學生更容易掌握。教師應帶領學生深入挖掘教材內容,尤其是生活的細節(jié)。這樣做能啟發(fā)學生從生活化角度進行寫作構思,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有助于學生寫作能力和作文水平的提高。這需要教師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工作,不僅要仔細研究教材,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和把握課文主旨,還要引導學生感受語文學科和生活的關聯(lián)。通常情況下,學生在面對和生活相關的知識時會更加投入,所以教師要利用好教材中和生活相關的內容,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引導學生認真思考,寫出更加真實生動的文章。
例如,學習《荷葉圓圓》時,教師可以提前準備一些荷葉,拿到課堂上讓學生仔細觀察荷葉的形狀、顏色等,并提問:有誰知道這是什么?引導學生說出答案“這是圓圓的綠綠的荷葉”,由此導入課文學習,帶領學生大聲朗讀課文。這種深入挖掘教材生活化內容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了解和把握,還能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和關注生活中的人、事、物等。
四、指導學生開展廣泛閱讀
閱讀是提升寫作能力和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教師應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指導學生從細節(jié)入手,不斷積累閱讀時遇到的好詞好句好段,以便在日后的寫作中應用。教師在開展生活化寫作教學中,可以安排學生閱讀一些課外書籍,并把自認為優(yōu)美的句子摘抄下來,不斷擴大學生的寫作素材庫和知識儲備,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和綜合素養(yǎng)。
由于學生的課余時間有限,教師可以推薦一些短小精悍的讀物,比如名人名言、短篇的散文和小說等,并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和體悟作者的想法,把其中優(yōu)秀的部分內化為自己的寫作素材,以便在日后的寫作中應用。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讀,更要讓學生養(yǎng)成記錄的好習慣。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一個專門用于摘抄好詞好句好段的本子,并定期閱讀摘抄的內容,經(jīng)常品味那些好詞好句好段的優(yōu)美之處和獨特之處,并逐漸內化為自己的東西為日后寫作所用。此外,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寫作讀書筆記,更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和感受,多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和表達能力。
五、指導學生熱愛生活
只有對生活充滿熱愛之情,學生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從生活中獲得最真實的體驗和感悟,寫出富有真情實感的文章。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培養(yǎng)他們的感恩之心。例如,農村學生見到最多的就是大山、田野、樹林、小動物等,教師要由此引導學生熱愛家鄉(xiāng)。教師可以在不同天氣、不同季節(jié)帶領學生觀察家鄉(xiāng),如走進大山、走進田野,讓學生觀察鄉(xiāng)間的春季、秋季的不同。教師可以由此布置寫作任務,如描寫家鄉(xiāng)的四季、描寫家鄉(xiāng)的大山等。學生寫完作文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之間互相評價,可以采取自由分組討論的形式,以小組為單位開展作文評價活動,在課堂上凸顯學生的主體體位。此外,教師也要參與到評價中,不僅要做出主觀判斷,還要指出學生作文的優(yōu)缺點。作文評價的重點不僅是寫作技巧,也可以是好詞佳句、情感表達,還可以是寫作素材的新穎和實用等方面。這樣,學生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作文水平,揚長避短,繼續(xù)努力提高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