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底在行書中呈上合下開之勢。左點起筆承上筆意,切入后向右下重按,收筆出鋒向右上,右點可用側(cè)點,也可收筆出鋒向左。
橫畫要長,左低右髙,中段略細;撇畫宜收,撇的起筆在橫的中上部,不可太向上伸,中段要呈弧勢,回鋒收筆,捺用反捺,收筆處比撇畫稍低。
左豎不能太長,橫上斜,頓筆后向下寫豎,收筆比左豎低,內(nèi)二短橫接左豎,與右豎相離,留出空隙,末橫左遠出,行筆上斜,頓筆后向左下寫撇,宜直挺,最后一點自右豎末起筆,用側(cè)點。
土字底的筆順在不同的字中不一樣,如“坐”字是先寫兩橫再寫一豎,在“至”字中是先寫一豎再寫兩橫?!白弊謨蓹M一短一長,筆斷意連,下橫收筆向上,豎要直挺;“至”字豎宜短,收筆時向左上挑,或連筆寫短橫,再寫下橫,兩橫可斷可連,末橫收筆向上出鋒。
母字底形態(tài)寬扁。撇折的夾角不能太大,撇短折長,要有一定的弧勢;橫折鉤是橫平鉤斜,橫短鉤長,出鉤處位于字的中心線上;中橫稍長,左邊伸展,右邊不超過長反點,內(nèi)兩點上短下長。
隹字旁在字頭時稍短,在字的右部宜呈長形。作字頭時,首撇略長而曲,短豎從其中下部落筆;點的起筆比撇略低,四短橫要有角度和長短的變化,右豎上粗下細。作右偏旁時,先撇后點,再連筆寫豎,豎的中段向左弓;首短橫宜上斜,右豎稍短,四橫由斜漸平。
木字作字底時,上部筆畫較多時要橫長豎短,如“樂”字上部筆畫較少時,橫縮則豎宜伸,如“未”字撇捺宜縮,寫作左右相逗的兩點,重心偏下;豎畫往往寫成豎鉤,以求筆勢連貫。
金字旁在左邊時,撇放捺縮,撇應(yīng)稍斜,捺改寫為點,首橫要短,第二橫稍長而斜,兩點相逗連筆,末橫上斜較明顯,豎對準上面撇的起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