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鐵
作為經(jīng)常前往戶外高山的風光攝影師,習慣用雙腳去探索那些極致的山麓,在超過4000米的高海拔區(qū)域,隱秘壯觀的雪山湖泊,變化莫測的光影天象,總是能碰撞出無與倫比的極致風光,但是其背后的辛苦也是其他類型創(chuàng)作不可比擬的。露營的帳篷睡袋、吃飯的基礎爐具、御寒的戶外衣物,這些都需要攝影師們的雙肩背負著,走出那條探尋之路。加上相機、鏡頭、三腳架等全套攝影器材,背負的總重量至少都在20公斤以上,在本來就體力消耗巨大的高海拔狀態(tài)下,這樣負重前行無疑變得更為艱辛。每當我們歷經(jīng)艱辛,抵達心儀的那些拍攝點時,我們一定想用盡可能好的拍攝器材把這份來之不易的極致記錄下來。
中畫幅相機系統(tǒng)一直給攝影師們更為專業(yè)的印象,更大的傳感器、更高的像素、16bit的RAW文件、更好的寬容度,無一不深深吸引著風光攝影師。但與此同時,中畫幅系統(tǒng)相對更高的背負重量,讓戶外攝影師們又愛又恨。而此次富士全新GFX100S的到來,讓戶外攝影師不再糾結(jié)。僅為900克的機身,和主流全畫幅單反一致的重量,卻能帶來拍攝表現(xiàn)上的飛躍,中畫幅的吸引力變得無與倫比。
雖然相機在體積和重量上都進行了縮減,但其用料卻不含糊。相機機身由鎂合金制成,十分輕巧卻又非常耐用,可滿足日常使用的需求。鏡頭卡口周圍的厚度還增加了1mm,以提供額外的硬度和支撐,是使用較大的G卡口定焦和變焦鏡頭的必要條件。防護性能依然靠譜,由于機身在60個不同的位置采用了密封點,GFX100S可以輕松應對最具挑戰(zhàn)性的天氣和環(huán)境。 它可以在低至-10℃的溫度下工作,并且防塵防滴,讓經(jīng)常外出拍攝的風光攝影師更加游刃有余。
在此次拍攝過程中,幺妹峰的同一機位我分別拍攝了日出和夕陽的不同光影。夕陽快結(jié)束時,幺妹峰和右側(cè)的巖壁有來自左邊側(cè)面的順光,而前面的整個山谷以及左側(cè)的巖石都在完全的逆光陰影之中。而同樣場景下,日出前的黎明時間,柔和的光線從右側(cè)彌散過來,從山頂至山谷有著光線強度的漸變。風光創(chuàng)作的核心之一便是去追尋這些極致的光影變化,可以說是光影塑造了我們眼前的這份壯闊。不同的時間,整個世界的色溫也各不相同,相機的中畫幅傳感器可捕捉幾乎無法察覺的色調(diào)變化,并將其呈現(xiàn)在令人驚艷的逼真圖像中,顯示的顏色多達281萬億種。在GFX100S記錄下,不同光影幺妹峰的細膩區(qū)別值得去慢慢品嘗,感受那大自然的妙不可言。
盡管其傳感器的物理尺寸是全畫幅圖像傳感器的1.7倍,GFX100S卻將這個1.02億像素的拜耳陣列封裝在了一個緊湊的全天候相機機身內(nèi),同時它還留出了足夠的空間來裝入五軸圖像防抖系統(tǒng)。在此行徒步過程中的拍攝,我全部都是手持完成拍攝,包括使用中焦距鏡頭進行的全景接片,也是手持拍攝。即便是對穩(wěn)定要求極高的高像素下,依然沒有問題。另外,機身的翻折屏設計也非常友好,不論橫拍還是豎拍,都能實現(xiàn)翻折,非常方便。
在這次四姑娘山東南坡幾個新機位的拍攝中,GFX100S的表現(xiàn)讓我非常驚嘆。一億像素下的山體細節(jié),將這接近3000米巨大落差下的每一個分層都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從海拔6250米幺妹峰山頂?shù)姆e雪,到海拔4000-5000米階段的巖壁紋理,直至3000-4000米階段的高山草甸河谷的光影變化,高像素下大自然每個細節(jié)都記錄得完美無缺,非凡的色彩精度,捕捉到了幾乎肉眼無法察覺的色調(diào)變化。
在高像素之外,GFX100S對我最大的吸引力莫過于更為強悍的寬容度表現(xiàn)。GFX100S 的16bit文件記錄,給我后期工作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在這幾幅看似光線柔和平順的作品中,實則原始光比是非常大的。16bit帶來了非常順暢的高光和陰影調(diào)整感,更多記錄的數(shù)據(jù)讓“斷層”“噪點”很難出現(xiàn),我可以輕松地利用各類局部調(diào)整工具,細膩有序地將暗部細節(jié)提取出來,不會有強拉之感,同時在高光調(diào)整中也能獲得一個很柔和的高光部分明暗過渡,仿佛當時光影就是如此的柔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