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元,施鳳有,羅健華,程筱筠
(東莞市虎門醫(yī)院 護理科,廣東 東莞 523900)
斷肢(指) 再植是指于光學顯微鏡下,重新復合那些已經(jīng)或不完全斷離的肢(指) 體血管并進行徹底清創(chuàng),通過整復患者的皮膚、肌腱、神經(jīng)和患處骨骼等綜合治療來恢復其斷肢(指) 功能的一種精細手術[1]。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和完善,斷肢(指) 再植的成功率也不斷提高,雖然此術能恢復患者患肢的結構及功能,但是由于患者因自身存在的心理問題和相關知識的匱乏,依從性不高,無法保證康復鍛煉的質量,自護能力也差,從而導致患者手術后患肢的功能恢復不理想[2]。因此,為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必須加強健康教育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和疾病認知。本研究分析健康教育在斷肢(指) 再植護理中的應用及對患者術后功能恢復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一、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斷肢(指) 再植患者66 例,隨機分為2 組,納入標準:⑴均經(jīng)影像學確診;⑵斷肢(指) 時間低于6h;⑶患者符合手術要求;⑷患者知悉同意參與研究。排除標準:⑴患者中途出院、轉院或是住院時間低于3d;⑵患者患嚴重的重要器官疾??;⑶患者患認知功能障礙或精神障礙;⑷患者患慢性內科疾?。虎苫颊呋脊强茞盒阅[瘤疾病。對照組患者33 例,男21例,女12 例,年齡21~64 歲,平均年齡(43.6±3.5) 歲,就診時間0.5 ~6h,平均就診時間(3.27±3.54) h,8 例擠壓傷,11 例電鋸傷,12 例切割傷,2 例交通事故。研究組患者33 例,男22例,女11 例,年齡22~65 歲,平均年齡(43.5±3.6) 歲,就診時間1 ~5.5h,平均就診時間(3.28±3.53) h,9 例擠壓傷,10 例電鋸傷,13 例切割傷,1 例交通事故。2 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二、方法 1.對照組:醫(yī)護人員指導患者臥床休息和健康飲食,并進行口頭上的健康教育,密切觀察患者的再植指的血運情況,并采取相應的抗凝血、感染和痙攣措施,及時為患者鎮(zhèn)痛,同時指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3]。2.研究組加強健康教育,措施如下:⑴建立健康教育小組,評估患者的心理特征:組內成員均由經(jīng)驗豐富的醫(yī)護人員組成,組內制定完善的健康教育方案,由相關護士根據(jù)護理方案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同時在健康教育前需對患者的基礎資料進行評估,了解患者的性格、受教育情況、病情和心理變化,根據(jù)患者對疾病知識認知情況和自護能力,及時與其交流和溝通,并根據(jù)評估的結果調整健康教育的計劃。⑵患者入院后通常會因肢(指) 體離斷導致患者的身心受創(chuàng),正處于身心均脆弱的時期,所以會出現(xiàn)焦慮、悲觀等不同程度的心理狀況。醫(yī)護人員熱情地接待患者,要以親切、和藹的形象來幫助患者和家屬熟悉醫(yī)院的環(huán)境,從而達到消除患者陌生感、促進醫(yī)護關系的目的,尤其是操作治療時,醫(yī)護人員需保證專業(yè)、準確和鎮(zhèn)定,從而給患者充足的安全感,促使其配合治療。⑶術前:妥當處理患者的肢(指) 體,保證手術的成功。同時醫(yī)護人員為患者講解相關疾病知識,及手術的基本知識,通過講解斷肢(指)再植的成功案例,來消除患者的緊張感并樹立治療的信心,還需為患者詳細說明術前準備工作的目的及意義。⑷術后患者回到病房后,相關護士應指導患者保持正確的體位并告知目的和重要性,避免牽拉和壓迫到患者的患肢,并指導患者注意肢體的保暖和重要性,因溫度較低會影響微循環(huán),防止患者接觸到冷熱的物品,避免出現(xiàn)燙傷和凍傷的情況,避免因寒冷和精神刺激使患者出現(xiàn)血管痙攣的情況,并嚴密觀察患者的血小板變化。⑸醫(yī)護人員通過分析患者出院后可能會出現(xiàn)的情況介紹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并進行出院健康指導,指導患者加強營養(yǎng)和進行功能鍛煉,并定期通過線上或線下等方式定期了解患者情況,通過電話聯(lián)系定期讓患者回院復查。
三、觀察指標 ⑴應用SDS 和SAS 自評表比較2 組治療前后抑郁和焦慮評分。SDS:無抑郁:評分在53 分以下;輕度:評分在53 分以上62 分以下;中度抑郁:評分在63 以上72 分以下;重度抑郁:評分在72 分以上。SAS:無焦慮:評分在50 分以上;輕度焦慮:評分在50 以上59 分以下;中度焦慮:評分在60 以上69 分以下;重度焦慮:評分在70 分以上[4]。⑵應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 比較2 組自護技能和責任感、自我概念和健康知識等自我效能評分[5]。⑶應用顧玉東斷肢再植評分標準比較2 組術后功能恢復情況,共16 分,分為優(yōu)秀(≥13 分)、良好(9~12分)、一般(5~8 分)、差(<5 分)[6]。
四、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應用SPSS18.0 進行分析,其中計數(shù)進行χ2(%) 檢驗,計量進行t檢測(±s) 檢驗,P<0.05 提示有顯著差異。
結 果 一、焦慮、抑郁對比 研究組SDS(30.52±6.51) 及SAS(31.22±5.51) 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SDS 及SAS 評分分別為(40.37±6.52)、(42.53±6.42)。
二、自我效能對比 研究組自我效能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三、功能恢復情況對比 研究組功能恢復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P<0.05),前者恢復優(yōu)良率為93.9%,后者66.7%。
討 論斷肢(指) 再植術是醫(yī)療界中廣受關注的顯微手術,手術的成功率不僅與患者的斷肢(指) 保存和技術差異有關,同時恰當?shù)淖o理方式和患者的配合程度也影響了斷肢(指) 的成活率和術后功能[7]。因此,對患者進行有目標、有計劃、系統(tǒng)的健康教育,促進了護患關系,不但能夠使患者由被動轉向主動治療和護理來預防并發(fā)癥,還能提高自我的認知,從而增強疾病知識,還能緩解消極情緒,避免了精神刺激影響治療效果[8,9]。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SDS 及SAS 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P<0.05),提示研究組加強健康教育可以通過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識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的情緒,還能促進患者恢復。研究組自我效能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增強健康教育能通過護士預見性護理使患者了解自身治療和護理的整體過程,提高患者主動性、自護的意識和能力,還能滿足患者對疾病健康知識的需求。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護理滿意率對比[n(%)]
健康教育還能讓患者意識到主動配合的重要性,更加清楚手術的治療過程和自身的情況,還能通過患者的疼痛、飲食、并發(fā)癥等全方面的指導,使患者能保持最佳的狀態(tài)配合進行功能鍛煉,從而改善患者的肢體功能。研究組功能恢復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P<0.05),提示加強健康教育能改善患者依從性,保證功能鍛煉的質量,促進患者的功能恢復。
綜上所述,斷肢(指) 再植患者護理中加強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效能,促進功能恢復,還能降低SDS 及SAS 評分,應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