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公開號:CN111979358A
申請人:馬鞍山歐格薩斯機械科技有限公司
摘 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皮革生產用壓印裝置及壓印方法,涉及皮革生產技術領域。本發(fā)明包括支撐機構,支撐機構的內側設置有下印輥組件,下印輥組件的上方設置有上印輥組件,支撐機構的上端位于下印輥組件的一側設置有導料機構,支撐機構的底側設置有儲料組件,支撐機構包括固定機架,固定機架的上端固定安裝有進料架,進料架的內側轉動連接有進料輥,固定機架的一端固定安裝有限位架,固定機架的另一端固定安裝有升降架。本發(fā)明便于更換不同型號的上印輥與下印輥,能夠滿足適用于不同皮革的壓印生產需求,提高壓印裝置的適用性,能夠對皮革移動時起到限位作用,有效防止皮革壓印時容易發(fā)生偏移,有利于改善皮革的壓印處理質量。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皮革生產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皮革生產用壓印裝置及壓印方法。
背景技術
人們發(fā)現(xiàn)一些植物的汁液或礦物油對皮革具有一定的鞣性,原料皮通過汁液的浸泡,更具有透氣性,防腐性,從而使板質具有柔軟、抗撕裂性、耐曲折性等物化性能。這個時期的皮才真正具備了革制品的特性,皮革是經脫毛和鞣制等物理、化學加工所得到的已經變性不易腐爛的動物皮。革是由天然蛋白質纖維在三維空間緊密編織構成的,其表面有一種特殊的粒面層,具有自然的粒紋和光澤,手感舒適,是制作服裝及鞋類的主要材料之一。為了提高皮革的美感,通常需要使用皮革壓印裝置對皮革進行壓花。
然而傳統(tǒng)的皮革壓印裝置在使用過程中,由于難以更換不同型號的上印輥與下印輥,導致壓印裝置的適用性較低,不能滿足適用于不同皮革的壓印生產需求,皮革壓印時容易發(fā)生偏移,影響皮革的壓印處理質量。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一種皮革生產用壓印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支撐機構的正視圖;
圖3為導料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上印輥組件的第一視角結構示意圖;
圖5為上印輥組件的第二視角結構示意圖;
圖6為下印輥組件的第一視角結構示意圖;
圖7為下印輥組件的第二視角結構示意圖;
圖8為圖7中A部分的放大圖;
圖9為儲料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各標號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支撐機構;101、固定機架;102、限位架;103、升降架;104、進料輥;105、進料架;106、裝配槽;107、導向桿;108、絲桿軸;109、第一電機;110、支撐架;111、限位滑槽;112、軸承座;2、導料機構;201、導料架;202、裝配滑塊;203、導料短輥;204、防滑套;205、裝配滑槽;206、限位桿;207、第一彈簧;208、活動滑槽;209、第二彈簧;210、導料長棍;211、限位擋環(huán);212、定位滑桿;213、裝配盤;3、上印輥組件;301、活動架;302、升降滑塊;303、導向塊;304、第一頂盤;305、一號上印輥;306、二號上印輥;307、三號上印輥;308、四號上印輥;309、第二電機;310、轉動軸;311、第二頂盤;312、傳動齒輪;313、驅動齒輪;314、上轉軸;4、下印輥組件;401、固定底架;402、安裝座;403、第一底盤;404、一號下印輥;405、二號下印輥;406、三號下印輥;407、四號下印輥;408、第二底盤;409、下轉軸;5、儲料組件;501、儲料箱;502、鎖緊螺桿;503、裝配螺槽;504、出料輥;505、出料口;506、密封門;507、裝配塊;6、定位螺槽;7、翻轉架;701、定位螺桿。
圖1
圖2
圖3
圖4
圖5
圖6
圖7
圖8
圖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