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凌嘉
(樂山市五通橋區(qū)中醫(yī)院,四川 樂山 614000)
腎病統(tǒng)指各種病因引起的急慢性腎功能障礙及腎臟損傷,一般多指慢性腎臟?。–KD,chronic kidney disease)。腎病的起因較多且復雜,常見起源如原發(fā)性或繼發(fā)性腎小球腎炎、高血壓、糖尿病、腎小管疾病、腎間質受損等。CKD病程多長達3個月及以上。臨床上常通過化驗尿白蛋白,沉渣管型,影像學檢查診斷此病。
患者因病情進展不同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腎功能下降,通過計量腎小球濾過率(GFR[ml/(min·1.73m)])將CKD分為5期。1期指GFR大于等于90,濾過率正?;蜉p度增高。2期指GFR輕度減低至大于60且小于90的區(qū)間內。3a期GFR值在45至60區(qū)間內,3b期GFR值在30至45區(qū)間。4期GFR值小于30且大于15,此時腎臟損傷極為嚴重,5期也叫腎衰竭期,此時GFR值小于15,多需要透析類替代性方案。CKD的等級提升,意味著腎病進展程度逐步加重,臨床表現(xiàn)隨之發(fā)生變化。CKD3期之前,患者癥狀較輕僅有腰酸乏力,甚至無明顯不適,或許有食欲不振、夜尿增多的表現(xiàn),少數(shù)病人可有水腫、代謝性酸中毒及輕度貧血。此時患者多需要治療原發(fā)病,以限制蛋白攝入、控制血壓和減少蛋白尿為主,盡力延緩腎衰竭進展。CKD4期時,患者腎衰癥狀較為明顯,全身水腫嚴重不能平臥,患者生活明顯受影響,出現(xiàn)精神萎靡,此時患者需嚴格禁忌使用腎毒性藥物,可考慮替代治療。CKD5期最為嚴重,易危及生命,有時可出現(xiàn)急性心衰、嚴重高鉀血癥、精神異常等癥狀?;颊叨嘈枰I臟替代療法如透析療法,主要目標在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長壽命,條件允許下可行腎移植術。
頭孢是天然頭孢菌素C經半合成改造其側鏈而得到的一系列頭孢類抗菌藥的總稱,首次發(fā)現(xiàn)于1948年。作為一種殺菌劑,頭孢的抗菌譜較廣,可以有效抑制菌群繁殖并殺死細菌。且較之易發(fā)生不良反應的青霉素,頭孢安全性更高。頭孢類藥物對于耐藥菌群也有較好的殺菌效果,只要致病菌對頭孢敏感就適用,但是亦需要避免濫用頭孢造成不良后果。
頭孢類抗菌素發(fā)展至今已有五代,抗菌效用各有差異。第一代頭孢發(fā)現(xiàn)最早,主要適用于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革蘭陽性菌,有頭孢拉定、頭孢唑林、頭孢乙腈等。
第二代頭孢較之于一代頭孢對殺滅革蘭陰性菌效果更好,更適用耐藥菌群且抗菌譜更廣,有頭孢呋辛鈉、頭孢孟多、頭孢克洛等。第三代頭較之于二代頭孢,對革蘭陰性菌效用更強,但是對革蘭陽性菌作用甚至弱于一代,擴大了抗菌譜,包括頭孢哌酮、頭孢地尼、頭孢曲松等。
第四代頭孢品種較新如頭孢匹羅在第三代的基礎上,增強了對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第五代頭孢如頭孢洛林、頭孢吡普等,最新一代頭孢的抗革蘭陽性菌作用強于前四代,且對于革蘭陰性菌也有較好的滅殺作用。
頭孢類藥物主要經腎代謝,故有腎病的患者需嚴格注意控制用法用量,依據(jù)患者的GFR值適量應用。頭孢類的藥物化學結構類似青霉素類,雖過敏反應發(fā)生概率較低,亦需要謹慎應對。
第一、三代頭孢類藥物較之于二代和四代頭孢,更易發(fā)生干擾腎小管內酶活性的可能,但結果可逆。若一次性給藥濃度過高,易引起急性腎小管壞死。腎功能不全的患者,肝腎代謝藥物的能力明顯降低,藥物蓄積作用更甚,加劇了腎功能損害。
腎病患者腎間質受損,GFR顯著下降,血漿內白蛋白水平少于正常水平,最終血管中游離藥物濃度增加?;颊咭驗槟蚨景Y導致血腦屏障的改變,對腦組織的保護作用下降,藥物更易地進入中樞神經系統(tǒng)并蓄積,產生較強的致癲癇作用。因此,在腎病患者中應用過量頭孢的易引起并發(fā)腦病。出現(xiàn)中樞系統(tǒng)不良反應后,應立即停藥并給予相應處置,必要時需應用透析治療。
針對腎病的患者而言,其腎功能往往受損嚴重甚至完全喪失。應用頭孢類藥物時首先需要防止濫用,以避免出現(xiàn)大量耐藥菌群。醫(yī)護人員應嚴格掌握用藥指征,嚴格按照GFR計量施藥,合理控制藥量,設置合理給藥間隔時間,密切監(jiān)測患者腎功能水平,樹立個體化用藥個性化治療理念,有效的緩解患者腎功能衰竭的同時預防各類感染并發(fā)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