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讀到一篇外國小說,作家的國別和名字已經(jīng)忘記,但基本情節(jié)還有印象。
一對親親熱熱的夫妻,約了一位朋友到山間去野營狩獵,一路上丈夫哼著曲子在開車,妻子和朋友坐在后座。沒想到,行至某處,丈夫嘴里的曲子戛然而止,因為他在后視鏡中瞥見妻子的手和朋友的手悄悄地握在了一起。
丈夫眩暈了,怒火中燒又不便發(fā)作,車子開得搖晃不定,他恨不得出一次車禍,三人同歸于盡。好不容易到了野營地,丈夫一聲不吭騎上一匹馬獨自去狩獵了,他發(fā)瘋般地縱馬狂奔,滿心都是對妻子和朋友的痛恨。他發(fā)現(xiàn)了一頭鹿,覺得那就是自己不忠誠的妻子的借體,便握韁狠追,一再舉槍瞄準(zhǔn)。那頭鹿當(dāng)然拼命奔逃。
不知道追了多遠,跑了多久,只知道耳邊生風(fēng)、群山疾退,直到暮色蒼茫。突然那頭鹿停步了,站在一處向他回過頭來。他非常驚訝,抬頭一看,這兒是山地的盡頭,前面是深不可測的懸崖。鹿的目光清澈而美麗,無奈而凄涼。
他木然地放下獵槍,頹然回韁,早已認不得歸去的路了,只能讓馬馱著一步步往前走。不知走了多久,忽然隱隱聽到遠處一個女人呼喊自己的名字。走上前去,在朦朧月光下,妻子臉色蒼白,她的目光清澈而美麗,無奈而凄涼。
我約略記得,這篇小說在寫法上最讓人注目的是心理動態(tài)和奔馳動態(tài)的漂亮融合,但對我來說,揮之不去的是那頭鹿面臨絕境時猛然回首的眼神。
這種眼神對全人類都具有震撼力,一個重要證據(jù)是,中國居然也有一個相似的民間故事。
故事發(fā)生在海南島,一個年輕的獵手也在追趕一頭鹿,這頭鹿不斷向南奔逃,最后同樣在山崖邊突然停住——前面是一望無際的大海,它回過頭來面對獵手,雙眼閃耀出渴求生命的光彩。
獵手被這種光彩鎮(zhèn)住,剎那間兩相溝通。終于,這頭鹿變成一位少女,與他成婚。這個故事的結(jié)尾當(dāng)然落入了中國式的套數(shù),但落入套數(shù)之前的那個眼神仍然十分動人。
兩個故事的成立都有一個根本的前提,那就是必須發(fā)生在前面已經(jīng)完全沒有路可走的地方。只有在天涯海角、絕壁死谷,生命被逼到了最后的邊界,一切才變得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