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永飛
黃土在我國廣泛分布,面積可達64萬km2,占全國土地面積的6%,其中黃土高原是黃土地貌發(fā)育最為典型的地區(qū),黃土面積占全國黃土面積的70%左右,厚度可達100mm以上,具有分布連續(xù)、厚度大及濕陷性高的特點。由于黃土的濕陷性,在雨水或荷載等其他因素的影響下,黃土地區(qū)修建的公路路基極易發(fā)生變形、不均勻沉降及陷穴等病害,不僅對行車安全造成影響,其維護費用也居高不下。因此,選擇合理的方式對黃土地區(qū)公路路基進行經(jīng)濟、快速的加固,對于黃土地區(qū)公路的修建與運維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高壓旋噴注漿法通過高壓將水泥漿噴射入黃土軟基中,使軟基逐漸固結硬化,從而提高土體地基承載力與土坡的穩(wěn)定性,具有處理路基沉降速度快、工藝簡單的特點,是黃土及其他不良土體加固的有效方法。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在介紹高壓旋噴注漿法及其原理的基礎上,對高壓旋噴注漿法在黃土地區(qū)的注漿施工工藝進行分析探討。
高壓旋噴注漿法又稱噴射注漿法,在工程上一般簡稱為旋噴樁。最早起源于日本,于20世紀70年代引入我國后,得到了全面發(fā)展與應用。高壓旋噴注漿法目前主要應用于黃土、軟土等不良土體地基的加固,具有施工占地少、振動小、噪音低、污染小及加固效果好的優(yōu)點,目前已成為我國基礎加固普遍應用的施工方法之一。
高壓旋噴注漿法是在灌漿法和化學注漿法的基礎上,采用高壓噴射技術發(fā)展起來的。在高壓旋噴注漿法施工時,根據(jù)施工對象和地層性質,選用合適的鉆機,將注漿管置于設計高程后,利用高壓設備使水泥漿從注漿管上噴頭以20MPa~30MPa高壓噴射流射出,沖擊切削土體,并以一定的速度邊噴射、邊旋轉、邊提升,使得土體在高壓噴射流的強大動力等作用下被破壞、剝落下來,并與注入的水泥漿按照一定的漿土比例強制攪拌混合[1]。待凝結成形后,在軟弱土體中形成具有一定強度的旋噴固結體,使得原來軟弱松散的土體變?yōu)榫哂休^高強度的混合強化復合地基[2],從而起到對地基加固的效果。加固后的復合地基的效果圖如圖1所示,可以看出,由于旋噴固結體(即旋噴樁)的存在,外荷載的作用下,旋噴固結體就會產(chǎn)生一定的應力集中現(xiàn)象,使得樁間土承擔的壓力降低,整個地基承載力也相應提高,壓縮量降低。
圖1 高壓旋噴樁加固地基效果圖
根據(jù)噴射介質的不同,可將高壓旋噴注漿法分為單管法、二重管法及三重管法[3],如圖2所示。其中單管法僅具有單層噴射管,僅噴射水泥漿;二重管法是將高壓水泥漿和空氣兩種介質進行噴射,其對土體的破壞也更為嚴重,最后在軟弱土基中形成的固結體也更大;三重管法是將漿液、清水、空氣三種介質進行噴射,其破壞土體的能量最高,最后在土中形成的固結體也最大。但由于黃土的濕陷性,含有噴射水體的三重管法較少用于濕陷性黃土的地基處置中。
圖2 不同形式的高壓旋噴注漿法
在施工之前應進行必要的準備工作,主要包括以下3點。第一,場地清理。在施工現(xiàn)場場地,對影響施工和安全的雜物、障礙物進行清理,以減少對后期施工的影響,并對地質資料進行校對。第二,樁位放樣。對設計移交樁點進行復核,建立施工測量控制網(wǎng);根據(jù)樁位平面布置圖,采用高精度的全站儀定出控制樁樁位,用鋼尺定出其他樁位置,并用竹簽和白灰進行標記;放樣完成后,再次進行校核,確保樁位定位準確[4],樁位允許偏差不超過±5cm。第三,設備選擇與調試。根據(jù)土層的特點、結構及旋噴樁的高度,選擇合適的旋噴鉆機及配套設備[5],并進行調試,確保設備各項性能正常。
高壓旋噴注漿法除了要保證樁位放樣和鉆機位置準確以外,還應當對漿液配置予以重視,要求所制漿液不得發(fā)生離析,也不得長時間放置。制漿與鉆孔通常同時進行。在制漿時,按照設計好的配合比計算水泥漿的比重,而后根據(jù)制漿桶的體積計算出每次制漿所需的水泥、水的質量,并精確稱取,加入制漿桶內,先加水,后加水泥??稍谥茲{桶內壁用油漆筆或金屬焊標記出注水高度和水泥漿的總高度,如圖3所示,注水至標記出停止注水,緩慢加入水泥至總高度,然后用制漿機攪拌3min~5min。攪拌完成之后,應進行過濾才可倒入集料斗進行使用,以避免漿體內塊體堵嘴損壞漿泵。
圖3 制漿桶制漿加料示意圖
將鉆機布置在做好標記的樁位,并將鉆頭對準施工樁位孔的中心,借助水尺準或鉆機自帶的調平裝置從縱橫兩個方向對進調平,嚴格控制底座水平度和垂直度,其鉆位偏差不超過±2cm,垂直度偏差不超過±1.5%,并保證鉆機鉆桿始終與鉆孔平面一直保持相垂直,確認無誤后固定鉆機,并檢查機器設備是否正常、壓力有無異常、噴嘴是否通暢等。
若采用三重管法,在鉆機的牽引下,鉆桿沿著導向架緩慢下沉成孔,直至設計標高。鉆孔完成后,拔出鉆桿,緩慢插入旋噴管。若采用單重管法或二重管法,其鉆孔與插管兩道工序可合二為一。同時,在下沉過程可借助噴射管本身的噴射輔助貫入(濕陷性黃土路基嚴禁射水下沉)。其工序為:開啟鉆機與高壓泥漿泵,在鉆機的牽引下,使得鉆桿沿著導向架噴射、下沉成孔,直至設計標高。
此外,在鉆孔過程中,嚴格遵照“先兩側、后中間”的施工步驟,并以隔行挑插的模式進行轉孔作業(yè),維持兩側強度指標的均衡性的同時減少噴漿對相鄰樁產(chǎn)生的影響,以規(guī)避移位、竄孔等不良情況。
若采用單管法,下沉噴漿管下沉至設計標高后,應停止鉆進,但仍保持鉆桿和旋噴管旋轉狀態(tài)。待泥漿泵壓力達到施工設計值時開始地下試噴,檢查其擺動角度、噴射方向等正常后,先在底部噴漿30s,后緩慢提升、旋轉,其提升速度應≤25cm/s,旋轉速度約15r/min[6](可根據(jù)試樁確定,同時應根據(jù)冒漿情況隨時做出調整[7]),當旋噴至樁頂以下1m時,減緩提升速度,當噴漿口即將出地面時,停止提升,旋噴數(shù)秒以保證樁頂質量。若采用二重管法或三重管法施工,旋噴作業(yè)前,首先對注漿管進行地面試噴,檢查其噴射裝置及泥漿泵、高壓水泵及空壓機備是否正常。檢查合格后,下沉噴漿管至設計深度后,啟動鉆機、泥漿泵、高壓水泵及空壓機,待各項儀器壓力、流量和風量達到設計值開始旋噴注漿,邊旋噴、邊提升,并控制好速度[8],當旋噴至樁頂以下1m時,減緩提升速度,當噴漿口即將出地面時,停止提升,旋噴數(shù)秒以保證樁頂質量,如圖4所示。
此外,從樁底旋轉注漿開始就要實時觀測并控制向上提升速度和旋噴速度,以及水、氣、漿的壓力與流量等參數(shù),還要控制好漿液的初凝時間[9],若超出設計時間,應停止作業(yè)并更換材料。此外,噴漿作業(yè)結束后,頂部水泥漿和軟土拌合物的析水作用與干縮作用會導致漿液發(fā)生收縮而產(chǎn)生凹陷,此時應鑿去頂部缺陷部分(也可采用鉆機再次鉆進),及時補充灌漿。
圖4 旋噴樁施工工藝流程圖
旋噴成樁施工完成后,應及時拆卸取出各機具設備并注入清水進行地上噴射,清除機具內殘留漿液,徹底清洗機具表面及內壁,以便下次使用。
黃土在我國有著廣泛的分布,在黃土地區(qū)對公路路基進行加固時,應考慮其濕陷性等特點,選擇適宜的方法進行處置。本文對高壓旋噴注漿法在濕陷性黃土路基加固中的應用進行了介紹。通過高壓旋噴注漿法對黃土地基進行加固,可提高黃土路基的承載力,降低地基壓縮量,有效解決沉降、陷穴等問題,是黃土地區(qū)地基加固的科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