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亮 曾俊中
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六醫(yī)院 清遠市人民醫(yī)院心內科,廣東省清遠市 511518
冠心病是威脅人類健康的心血管疾病,該病主要采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治療,其能有效糾正心肌缺氧、缺血狀態(tài),疏通管路,改善患者心功能狀態(tài)[1]。血小板聚集、局部炎癥反應、黏附反應等多發(fā)生于PCI術后,且冠心病患者多伴有糖尿病、多支冠脈病變等疾病,導致術后再發(fā)心血管風險、冠脈支架內再狹窄風險較高[2-3]。冠脈支架內再狹窄是PCI術后最為棘手的問題,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進一步加重患者病情,影響預后。冠脈支架內再狹受多種因素影響,因此,應加深對再狹窄的理解和研究,確保采取針對有效的措施治療PCI術后支架內再狹窄,緩解患者病情,確保PCI手術的成功。鑒于此,本研究探討替羅非班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治療冠心病支架內再狹窄的作用,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擇期行PCI治療的6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齡50~77歲,平均年齡(67.55±4.03)歲;疾病類型:急性心肌梗死13例,穩(wěn)定型心絞痛6例,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11例;合并糖尿病23例,高血壓7例。觀察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齡51~75歲,平均年齡(67.72±3.98)歲;疾病類型:急性心肌梗死12例,穩(wěn)定型心絞痛5例,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13例;合并糖尿病23例,高血壓7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入選標準 (1)納入標準:①經心電圖、臨床體征確診;②資料完整,能正常交流者;③自愿參加本研究。(2)排除標準:①存在感染性疾病者;②對本研究所使用的藥物存在禁忌證者;③存在凝血系統(tǒng)異常者;④近期有大手術史者;④腦出血、腦卒中病史者;⑤惡性腫瘤者。
1.3 方法 兩組均行PCI治療,并接受硫酸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治療。對照組口服阿托伐他汀(樂普制藥科技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63270),20mg/次,1次/d。連續(xù)治療14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靜脈推注替羅非班(遠大醫(yī)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1165)治療,10μg/kg,3min內推注完畢,然后以0.15μg/(kg·min)靜脈泵入,持續(xù)1~2d。
1.4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治療14d后臨床療效,心電圖恢復正常,心血管事件和臨床癥狀消失為顯效;心電圖恢復正常,心血管事件和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為有效;否則為無效。(2)比較兩組治療前、治療14d后血管內皮功能指標,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檢測內皮素1(ET-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和一氧化氮(NO)水平。(3)比較兩組不良心臟事件發(fā)生情況,隨訪6個月,統(tǒng)計再發(fā)心絞痛、心律失常、心肌再次梗死發(fā)生情況。
2.1 臨床療效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總有效率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血管內皮功能指標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治療后ET-1、vWF水平均較低,NO水平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管內皮功能指標比較
2.3 不良心臟事件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不良心臟事件發(fā)生率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心臟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n(%)]
冠心病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心血管疾病,治療該病的主要目的是重建心肌血運和再灌注[4]。PCI術能夠有效解除冠狀動脈狹窄、重建血管,但術中容易出現(xiàn)血栓破裂,激活血小板,引發(fā)冠脈支架再狹窄。PCI術雖然創(chuàng)傷小,但術中PCI支架難以避免會造成血管內皮不同程度損傷,再次形成血栓,導致心肌血運不足,進而加重患者病情,影響PCI治療效果[5-6]。
冠脈支架再狹窄和血管內皮損傷是影響PCI術治療效果的重要因素,嚴重影響患者預后。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較高,不良心臟事件發(fā)生率較低,且治療后的ET-1、vWF水平較低,NO水平較高,表明替羅非班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能改善冠心病患者血管內皮功能,提高治療效果,降低冠脈支架再狹窄、心律失常等不良心臟事件發(fā)生率。研究發(fā)現(xiàn),纖維蛋白原是冠脈支架再狹窄的發(fā)生的危險因素。纖維蛋白原參與血栓形成,且會黏附在血管縮壁上,加速血管狹窄。阿托伐他汀是高膽固醇血癥、冠心病患者常用的藥物,是羥甲基戊二酰輔酶A還原酶阻滯劑,具有改善血流狀態(tài),降低血脂的作用,并能夠對細胞基質金屬蛋白酶、C反應蛋白等活性進行抑制,起到抑制血栓生成、改善血管內皮功能的作用[7]。阿托伐他汀還具有抗炎、抗氧化、調節(jié)血脂的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流狀況。替羅非班屬于高選擇性GPⅡb/Ⅲa受體拮抗劑,可競爭性占據GPⅡb/Ⅲa,阻斷其與纖維蛋白原、血小板結合,抑制血小板聚集,阻斷血栓形成,進而降低冠脈支架再狹窄發(fā)生率[8]。替羅非班一般給藥5min便能達到較好的效果,30min即可達到峰值,且通過腎臟和膽道即可清除。阿托伐他汀還具有抗炎、抗氧化的作用,兩者聯(lián)合使用能顯著提高治療效果,促進患者恢復。但本研究樣本量較少,仍需要擴大樣本量,以為臨床提供更準確的循證醫(yī)學證據。
綜上所述,替羅非班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治療冠心病支療效較佳,對改善血管內皮功能,降低不良心臟事件發(fā)生率效果顯著,利于患者預后,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