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方劍
(暨南大學文學院,廣東 廣州 510632)
《古今合璧事類備要》(以下簡稱《事類備要》)是成書于南宋寶祐丁巳年(1257年)的一部大型綜合性類書,分為前、后、續(xù)、別、外五集,凡三百六十六卷。清代歷鶚在《宋詩紀事》中多加采用,《四庫全書總目》評曰:“雖不及《太平御覽》《冊府元龜》諸書皆根柢古籍、原原本本,而所采究皆宋以前書,多今日所未見?!碑斚聦W界對《事類備要》有一定關注,本文擬從該書作者及版本源流作進一步考述。
各種書目著錄《事類備要》作者存在明顯的差異,有的徑稱為謝維新,有的標為謝維新輯、虞載編。兩人在《宋史》中皆無傳,生平不可考。通過檢對原書以及各書目的記載,可以判定前、后、續(xù)三集為謝維新所撰,別、外兩集的作者則為虞載。標為謝維新,或稱謝維新輯、虞載編,均不準確。宋刻本《事類備要·自序》落款稱“寶祐丁巳大呂既望,膠庠進士建安謝維新去咎父書”,而《別集》卷一第二行則題“建安虞載子厚編次”,卷二亦題“建安虞載熙之編次”,卷二十二所題與卷二同。明錫山安國金屬活字本,北京大學圖書館藏DC0159,“宋謝維新編,虞載續(xù)編”,書目記載尤為詳細的是《天祿琳瑯書目》卷九:
“《事類備要》十二函,一百二十冊?!肚凹妨啪恚逗蠹钒耸痪?,《續(xù)集》五十六卷,宋謝維新編;《別集》九十四卷,《外集》六十六卷,宋虞載編?!肚凹肥纵d謝維新自序、宋黃似道跋。此書每集卷首標題之下皆稱‘三衢夏相重摹宋版??瑒t知此書非宋槧矣。第宋時既經(jīng)刊行,而《文獻通考》《宋史·藝文志》均未著錄,則此書在明以前流傳固少也。謝維新、虞載皆建安人。維新,字去咎。載,字子厚。并見書中。黃似道、夏相,無考?!?/p>
按此處著錄版本詳細,作者詳確,然而黃似道、夏相并非無考。黃叔度,字似道,于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登進士第,寶祐中知興化軍。夏相,字近峰,建陽人。又孫星衍《孫氏祠堂書目》內編卷三載:“明夏相仿宋刊本。《別集》《外集》,虞載撰?!蓖踔孛瘛吨袊票緯嵋分浽摃骷尉缚瘫?,題為膠庠進士謝維新去咎編,《別集》《外集》則題建安虞載子厚編。鄧嗣禹《燕京大學圖書館目錄初稿·類書之部》著錄明嘉靖刻本,按語稱:“此書別集及外集卷首,兼題建安虞載子厚,別集卷一,題宋儒學提舉陳庭實校,是前三集為謝維新編,后二集可謂出于虞氏之手。第倪燦《宋史藝文志補》暨《四庫提要·類書類》,具未言虞氏之名,不識此本是否訛校讎人為編輯耳。”《天一閣書目》所載會通館印正輯補本的作者亦是兩人,上述書目所載該書作者歸屬清楚無誤。
《四庫總目提要》只題謝維新,謝氏生平“始末未詳”,未言虞載。王國維《傳書堂藏書志》著錄宋刻本《事類備要》有按語云:“題姓名(虞載)者,僅此三卷,可見《別集》以下非謝氏所纂。乃《四庫提要》以為謝氏一人編,意所據(jù)非宋刊原本,抑失檢也。”通過比勘宋刻本與文淵閣、文津閣《四庫全書》本所載該書序跋以及詳細目錄的具體情況,發(fā)現(xiàn)存在明顯的差異,宋刻本《事類備要》有自序、跋、總目,分卷目錄完備,文淵閣《四庫全書》有序、跋、總目,但無分卷目錄;文津閣《四庫全書》僅有謝維新自序,無跋,沒有總目,卻有后集的目錄。由此可見,四庫館臣所據(jù)版本非宋刻本,也未核驗宋刻本。明代顧可學在《重刊合璧事類序》中稱“《合璧事類》一書,舊多宋刻”,而且據(jù)各種書目著錄,明刻本亦不在少數(shù),可見四庫館臣對南宋坊刻的這部大型綜合性類書重視不夠,未加核驗其他重要的版本,以至于對作者著錄不確。因此,對該書的版本源流作厘清非常必要。
《事類備要》成書于南宋福建建安書坊,其版本有宋刻本、明金屬活字本、明嘉靖間摹宋刻本以及其重修本,清四庫全書寫本等,擇其要者梳理如下。
中國國家圖書館(以下簡稱“國圖”)藏,一百二十冊,即《中國古籍總目》(以下簡稱《總目》)子51224852:《事類備要》前集卷一十七至十九、二十一、四十一至四十二、五十三至五十五,別集二十七至三十、四十五至四十六,外集四十四配明抄本。傅增湘《藏園群書經(jīng)眼錄》、王國維《傳書堂藏書志》和王雨《古籍善本經(jīng)眼錄》著錄基本一致,對該本皆有細致描述,傅氏稱:“宋刊本,七行十六字,注雙行二十三字,細黑口,左右雙闌。標題下‘前集’等字作陰文。每門中詩集等字加黑圓匡。各卷均鈐有墨記‘大冢宰從孫句容曹淇文漢謹識(乙卯)’?!蓖鯂S稱:“宋刊本,膠庠進士謝維新去咎編,《別集》題建安虞載子厚編次,自序(寶祐丁巳),黃叔度跋,每半葉大字七行,行二十四字。目錄及中間偶有闕卷,皆明人鈔補。書中有藏家木記……凡九行一百三十三字,有‘曹淇書籍’‘子孫寶之’‘文漢’‘鄭原之印’等印?!蓖跤陝t稱:“得宋寶祐刊本《事類備要》,半葉十四行,行二十四字。卷尾間有‘平陽、古歙、安藏書籍’云云。有‘正統(tǒng)了巳六月上旬男汪綖泣淚書’黑色印記。又有‘大冢宰從孫句容曹淇文漢’黑色大印記。摹印尚精,巨籍可寶?!蓖ㄟ^對《中華再造善本》影印宋刻本《事類備要》[即2006年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據(jù)國圖藏宋刻本《事類備要》影印原書,一百二十冊(十二函)]相印證,可知三人所述大體不差,通過其中藏書印主的考察也可知該書的遞藏原委。另外,《總目》還記載北京大學圖書館和浙江大學圖書館藏有宋刻殘本,然而后者實未有藏,或其記錄有誤。按查閱《浙江大學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與《浙江大學圖書館古籍普查登記目錄》均未見宋刻本,只著錄有明嘉靖夏相刻本,一百六十冊,半頁八行十六字,小字雙邊二十四字,單白間黑魚尾,左右雙邊,有抄配,有“勞淑胤”等印的本子。
現(xiàn)存上海圖書館,十二卷,十冊,索書號:線善774422-31。每半葉七行,行十五至十六字,小字雙行二十四至二十六,細黑口,左右雙邊。歷代書目著錄及存世版本均不見有《增集》,《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以之為海內孤本,《中華再造善本》將之影印出版。然已有學者通過檢對國圖藏宋刻《事類備要》后指出其偽劣,該書實為書賈射利以殘充全,書中門類跳脫、不銜接的現(xiàn)象頻出,內容皆出于《事類備要》后、續(xù)、別、外四集,書中“增補”“增集”二字皆為挖補,并于挖補處鈐偽印。此本與國圖藏宋刻本字體行款均相近,然并非同版,大抵坊刻本似此類者頗多,不為藏家所重視,漸而亡佚,幸而得存者,往往卷帙不全。
《文祿堂訪書記》卷三:“《事類備要》,宋謝維新撰。存十二冊。半葉七行,行十七字,注雙行二十四字,細口,板心上刊‘左’字。宋諱避至‘敦’字。有‘頤園藏書’‘孫氏家藏’‘松堂’‘博爾濟吉特氏瑞誥藏書印’。”按,上述宋刻本《事類備要》增集十二卷也鈐有“博爾濟吉特氏瑞誥藏書印”“孫氏家藏”“松堂”“頤園藏書”等印,王文進所見或與之同版,或者就是上海圖書館藏的十二卷本。
清丁日昌《持靜齋書目》子部十一類書類載:“《事類備要》前集六十九卷,后集八十一卷,續(xù)集五十六卷,別集九十四卷,外集六十六卷。元刻本,初印,精善,有‘錢牧齋’‘季振宜藏書’諸印。”此元刻本今未見,不知尚存天壤間否。
此本保存不多,據(jù)《總目》著錄僅有三家館藏。天一閣博物館藏本,存二百七十二卷,其中別集卷一至十為抄配。九行十七字,小行同,白口,四周單邊,包背裝,三十五冊。上海圖書館藏本有詳細的著錄:“弘治錫山華氏會通館印正,言各家未見著錄,惟范氏《天一閣書目》有載。此本存二百七十五卷,前集與嘉靖本編次不同,自來藏家所未睹,長沙葉德輝《書林清話》竟以宋槧比之,洵不虛。”可見此本印刻精美,堪比宋刻本。然而《總目》著錄的第三家藏地,原西南師范大學(今西南大學)圖書館實未藏此本,而是另外兩種:萬歷錫山秦氏刻本,存四十冊,以及嘉靖三衢夏相刻本,五十八冊?!犊偰俊匪d有誤。可見《總目》著錄版本闕誤、藏地脫漏非個別現(xiàn)象。
據(jù)《明代版刻綜錄》記載該書:“半葉八行,行十六字,注文雙行,行字同。上下單邊,左右雙邊,版心上印‘錫山安氏館’五字,版心下有印工太印人王及,排字工人陸細等人姓名。”南京圖書館藏存三百二十四卷,前集、后集、外集全。天一閣存二百十四卷,續(xù)集全。上海圖書館存九十六卷,國圖存九十四卷,兩家五集皆殘。北京大學藏DC0158,前四集為全本,惜闕外集,全書八十冊。然上述諸家皆闕別集卷七至十二,只有北京大學藏本別集保存完整,可資合璧成完書。北京大學藏本與《明代版刻綜錄》著錄相同,書中還鈐有“浦氏揚烈”“浦玉田藏書記”“汪元成印”“資江陶氏云汀藏害”“賜書樓陶氏之記”等十二方印,可知該書曾遞藏于清代藏書家浦祺、陶澍等人之手。
《明代版刻綜錄》曰:“夏相,字近峰,建陽人。明嘉靖三十五年建陽三衢里近峰夏相刊。半葉八行,二十四,白口,左右雙邊,有‘嘉靖壬子春正月三衢近峰夏相據(jù)宋板摹刻,至丙辰冬十月事竣’牌記?!睍恐浂嘤写吮?,如《天祿琳瑯書目》《皕宋樓藏書志》《抱經(jīng)樓藏書志》《藝風藏書記》《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提要》等,而且內容大抵相近?!吨袊偶票緯俊酚涊d該本現(xiàn)存尤多,國內有三十四家藏館,如北京大學藏DC0159一百冊,闕前集四十四至四十七卷。外集第四十四至四十七重。宋謝維新編,虞載續(xù)編。每半葉八行,行十二字,小字雙行,行二十四字。白口,單白魚尾,左右雙邊。魚尾下方記“合璧事類”及卷次,又下方記葉次。卷一首葉第一行題“古今合璧事類備要卷之一”,第二行起正文類目,類目下刻“三衢夏相重摹宋板校刻”。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東亞館藏,索書號:AE3.H67 1552。宋謝維新輯,附別集九十四卷,外集六十六卷,宋虞載輯,六十四冊。半葉八行,行十五、十六字不等,小字雙行,行二十四字,左右雙邊,白口,單魚尾?!肚凹贰逗蠹贰独m(xù)集》卷端題“三衢夏相重摹宋板校刻”,首寶祐丁巳(五年,1257年)謝維新序,次嘉靖丙辰顧可學序,次目錄,題“膠庠進士謝維新去咎編”,后鐫有“嘉靖壬子春正月三衢近峰夏相宋板摹刻至丙辰冬十月事竣”。顧序首葉版心下鐫“無錫曹祜”,《前集》卷一首葉版心下鐫“吳應龍書”,《續(xù)集》卷一首葉鐫“江南雋書,夏日彰刻”,《別集》卷一首葉鐫“夏文德刻”。五集版心各以金、木、水、火、土區(qū)分。其中《柏克萊加州大學東亞圖書館中文古籍善本書志》論及此本顧序云“此書舊多宋刻,而吾邑兩以活板行”?!拔嵋貎梢曰畎逍小闭?,當指華氏會通館、安國安氏館印本。上海圖書館藏有兩部,其一首有黃叔度跋,次總目,列《前》《后》《續(xù)》《別》《外》五集,末題“昨刊《古今備要》四集盛行于世,但門目未備,再刊《外集》,補其未備。如《州郡》等門已見《方輿勝覽》,此不復載”。其二《前集》《后集》,“總目”亦僅列《前集》《后集》,其第三葉(與前本同版)后末行無“續(xù)集”二字及以下《別集》《外集》諸門、末題。上海圖書館藏《前集》《后集》本為初印本,上海圖書館藏五集本與此本《續(xù)集》以下系增刻。并言,《四庫全書》收錄為增刻本。
秦汴,字思宋,金子,柄父,無錫縣人。此本不可見,由《明代版刻綜錄》可知秦汴的繡石書院還刻過另一部南宋類書《錦繡萬花谷》。
據(jù)《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此本有六家館藏。沈復燦《鳴野山房書目》著錄:“《合璧事類》,錫山秦秋輯。”國圖藏明錫山秦秋文刻本,40冊;上海圖書館所藏明萬歷刻本,該萬歷刻本重??逃浱峁┝酥匾陌姹拘畔ⅲ骸凹尉钢校橄南嗍鲜加行邪?,吾邑少山秦公雅有書癖,力構得之,傳習漸廣,會公沒,束置高閣,歲久殘蝕幾半?!庇纱丝芍鞔齻€版本之間的源流關系,即嘉靖三衢夏相的摹宋刻本到明嘉靖三十五年錫山秦氏刊本到明萬歷刻本。
會通館印正輯補《事類備要》后集八十一卷,《續(xù)集》五十六卷,《別集》九十四卷,《外集》六十六卷。
該寫本的底本,《四庫全書總目》未予說明?!栋乜巳R加州大學東亞圖書館中文古籍善本本書志》著錄其所藏的明嘉靖夏相刻明增刻本,即《四庫全書》所據(jù)以抄錄的版本。李國慶《明代刊工姓名全錄》記載也引用此說。199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庫類書叢刊》影印文淵閣的《四庫全書》本,三冊。
據(jù)《陜西省圖書館古籍普查登記目錄》,陜西省圖書館藏,三冊,索書號:普02685,八行大字不等,小字雙行二十四字,白口,左右雙邊。
本文爬梳《古今合璧事類備要》主要的版本以及源流(見圖1),發(fā)現(xiàn)其版本至少有十三種,其中有十二種保存至今。該書卷帙宏富,保存了大量宋及以前的文獻,對存佚書、資考證、佐輯佚有其價值,在內容上趨向于民間日用需要的常識類書,是研究宋代學術與宋代社會文化的一個窗口。
圖1 《古今合璧事類備要》主要版本及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