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泉州的木偶文化積淀非常濃厚,木偶文化有著豐富的教育價值,能為家園互動增添新的途徑。刺桐幼兒園地處泉州市中心,又是以木偶文化為特色的幼兒園,有著濃厚的木偶文化積淀,充分利用木偶文化引導幼兒家長共同參與親子戲偶活動,可以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筆者結合近年來的課題研究,談一談如何利用木偶這個載體開展親子戲偶教育活動,整合各類資源,創(chuàng)新組織模式,從而促進小班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
【關鍵詞】親子戲偶;小班幼兒;社會性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21)36-0236-02
親子游戲教育是當代幼兒園教育發(fā)展的一個重點,因為父母是幼兒的第一監(jiān)護人,父母的陪伴對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有著重要的作用。而親子戲偶活動是開展親子游戲的重要素材。筆者結合相關課題研究,談談通過親子戲偶促進小班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策略。
一、創(chuàng)設親子戲偶環(huán)境,激發(fā)參與興趣
小班幼兒剛入幼兒園,對于刺桐幼兒園的木偶園本特色文化不了解,所以創(chuàng)設親子戲偶環(huán)境是激發(fā)幼兒參與戲偶活動興趣的有效途徑。
(一)參觀嘉禮作坊,了解木偶文化
如在幼兒剛入園時,筆者組織了家長和幼兒一起到幼兒園的嘉禮作坊參觀。嘉禮作坊展示了刺桐幼兒園歷年來教師、家長、幼兒一起制作的近千件優(yōu)秀的木偶作品及歷年來幼兒園開展各類戲偶活動的剪影。筆者還將泉州的木偶文化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示給幼兒、家長,加上教師的講解介紹,讓親子初步了解了戲偶文化,同時讓家長和幼兒完成親子戲偶活動,在活動中促進幼兒的成長,促進幼兒和父母的溝通
交流[1]。
(二)“偶化”班級環(huán)境,營造親子互動氛圍
在班級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中,筆者結合親子戲偶活動,對環(huán)境進行“偶化”。如創(chuàng)設了木偶天地,懸掛色彩鮮艷、造型可愛、聲響融合的“小兔乖乖”彈跳偶,適合親子一起合作表演的“三只羊”杖偶,以及牢固美觀的手指偶“拔蘿卜”等。同時將親子制作的木偶作品和活動花絮的照片布置在環(huán)境中,營造濃濃的親子戲偶環(huán)境。再引導幼兒與家長拿取這些木偶進行自由表演,鼓勵親子與戲偶環(huán)境積極互動。家長與幼兒在這樣的戲偶環(huán)境氛圍中,不由自主地取下木偶進行表演。家長和幼兒在與木偶的互動、表演中,增進親子關系,同時讓幼兒在環(huán)境中看到自己的作品,使幼兒有歸屬感,大大地提高了親子參與戲偶活動的積極性。長期開展這種親子互動活動,漸漸地可以形成一種親子互動的氛圍,可以體現(xiàn)出幼兒園的教學特色,讓幼兒更喜歡和自己的父母進行互動學習。
二、精選親子戲偶題材,建構社會課程
木偶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價值,從中挖掘出適宜小班幼兒的部分開展親子戲偶活動,能為家園互動增添新的活力。親子在共同參與戲偶活動的過程中,幼兒的社會性會得到很好的發(fā)展。刺桐幼兒園以木偶為特色,有著濃厚的木偶文化積淀,筆者就充分利用這些木偶文化來建構社會課程,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親子戲偶活動,以促進小班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
(一)挖掘木偶文化開展親子活動,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點點滴滴積累起來的,教師可以通過親子游戲來發(fā)展幼兒的這一能力。如根據小班幼兒剛入園對集體生活不適應的情況,及親子對園本木偶特色不熟悉的情況,筆者以親子游戲的形式開展園本木偶活動,將教育重點定位在提升幼兒的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能力,擬定出了一學年的親子木偶游戲目標。同時,挖掘小班幼兒對木偶文化的興趣點,詳細制定出每月的主題,將了解木偶文化、親近木偶文化、親子欣賞木偶戲、親子參與木偶游戲、親子創(chuàng)編木偶戲、親子表演木偶戲等納入到主題中。
(二)利用幼兒園戲偶資源開展親子活動,培養(yǎng)社會性行為
刺桐幼兒園歷年來累積了許多優(yōu)秀的木偶戲資源,這些木偶戲都具有較好的社會教育價值。于是筆者利用幼兒園以往優(yōu)秀的木偶戲錄像資源,精選木偶戲,將其通過班級微信群、釘釘群等與幼兒、家長分享,引導幼兒和家長欣賞木偶戲,學習木偶戲中角色的社會性行為,再引導幼兒將這些良好的社會性行為踐行到生活中。如分享木偶戲《綠色旅游》,引導幼兒愛護環(huán)境;通過木偶戲《愛心彩虹》,引導幼兒關愛家人;通過木偶戲《特別的日子》,引導幼兒關心同伴,感受集體生活的樂趣。活動后,家長們反饋幼兒觀看木偶戲后,不僅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在生活中也能有意識地學以致用,踐行于生活。
(三)巧借社區(qū)戲偶資源開展親子活動,形成社會歸屬感
泉州具有豐厚的木偶文化,借助這些木偶文化開展親子活動對促進幼兒社會性發(fā)展有很大的幫助。如筆者開展了家庭假日研學活動,帶領幼兒與家長一起走進泉州木偶劇劇院,觀看泉州提線木偶表演,讓親子了解泉州木偶文化。在第六屆中國泉州國際木偶藝術展演時,筆者充分利用社區(qū)資源,組織幼兒與家長觀看了由泉州及國內木偶表演藝術家?guī)淼木誓九紤?,讓親子零距離地感受傳統(tǒng)木偶藝術的魅力,體會木偶藝術對幼兒成長的價值,同時激發(fā)幼兒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為自己身為泉州人而自豪。
三、借助親子戲偶活動,促進幼兒社會性發(fā)展
為了營造和諧、溫馨的班級氛圍,筆者開展了“我喜愛的小玩偶”“我和小木偶交朋友”“我們的木偶游戲”“親子自制紙杯偶”“親子防疫木偶戲”等主題教育活動,通過這樣的親子戲偶活動,促進幼兒社會性發(fā)展。
(一)親子制作木偶,增強環(huán)保意識
開展親子木偶制作活動時,可引導幼兒和家長收集生活中各種干凈的、可利用的廢舊物品進行木偶的制作。如收集生活中常見的空飲料瓶、茶葉罐、扭扭棒、鈕扣、超輕彩泥、廢舊小衣服、長筷子等。空飲料瓶、茶葉罐可以當小木偶的頭和身體,扭扭棒、一次性叉子可以當小木偶的四肢,鈕扣可以當小木偶的眼睛,用超輕彩泥捏出小木偶的五官,再給小木偶穿上廢舊小衣服,在木偶的身體和四肢安上長筷子,一只可愛的杖偶就完成了。親子木偶制作活動,能使原本閑置的物品再次發(fā)揮作用,讓幼兒懂得變廢為寶,增強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二)親子戲偶微課堂,增進親子情感
筆者還開展“我和爸爸媽媽一起玩”親子微課堂,邀請家長入園與幼兒一起參與親子木偶音樂游戲、親子木偶表演游戲。有家長在感言中寫道:“木偶是一個很好的親子情感互動的媒介,它能讓我們更好地放下家長的身份,讓我嘗試用更兒童化的語言和孩子交流?;顒又?,用自己制作的木偶和孩子交流時,那一刻感覺我們就像兩個親密伙伴一樣,隨意地聊天,感受著情感的自由流動,真好!這次的活動。也讓我看到孩子在課堂中已能較好地遵守規(guī)則,大膽發(fā)言,感受著孩子點滴成長的感覺真棒!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孩子也給予了我很多的情感滋養(yǎng),感謝我的孩子!”這樣的微課堂能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
(三)親子防疫木偶戲,萌發(fā)感恩之心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生活節(jié)奏,大家都居家隔離,最大限度遏制疫情的傳播。筆者充分利用這個社會熱點,挖掘疫情中蘊含的教育價值,引導幼兒和家長自編自演防疫木偶戲,促進幼兒社會性發(fā)展。如親子自編自演的防疫木偶戲《共抗疫情,你我同行》,通過具體形象的表演,幼兒能了解防控疫情的方法,感恩一線醫(yī)護工作人員的付出,并用自己的行動為一線醫(yī)護人員致以崇高的敬意。又如親子自編自演的木偶戲《空中生日會》,通過小朋友防疫宅家期間渴望過生日,同伴和教師想辦法為其過生日、送給小壽星特殊的生日禮物等情節(jié),幼兒能學會關愛同伴、感受集體的溫暖。
筆者從各種不同的幼兒教學活動出發(fā),將教學活動和親子互動融合在一起,引導家長和幼兒一同參與戲偶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實踐操作能力,同時增加親子交流互動的機會,促進了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由此可以看出,親子戲偶在幼兒園教育中具有獨特的價值,幼兒園教師應對親子戲偶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參考文獻】
[1]林劼.論親子創(chuàng)意戲劇促進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價值——以大班創(chuàng)意戲劇活動“和甘伯伯去游河”為例[J].幼兒
教育研究,2019(1).
【作者簡介】
陳采煌(1986~),女,福建泉州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學前教育。09FA62B5-EBF1-4ADF-871A-41ECC2C2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