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幼玉
【摘 要】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以讀促寫、以寫促讀”的教學方式巧妙地將二者結(jié)合起來,立足課堂,以教材中的課文為依據(jù),指導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多讀多寫,在讀中感悟、學習寫法,并把閱讀中呈現(xiàn)的語言經(jīng)過同化、修改和重建后形成新的語言,促使學生的讀寫能力穩(wěn)步提高,從而愛上閱讀與寫作。
【關鍵詞】閱讀教學;寫作教學;融合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重視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之間的聯(lián)系,善于將讀與寫有機結(jié)合、相互促進?!痹谡Z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從來都是密不可分的,閱讀是為寫作積累知識和感受,寫作是促進閱讀的深化與理解,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融合,就是要讓閱讀教學從“讀什么”到“怎么讀”,從“寫什么”到“怎么寫”,從而實現(xiàn)從“讀”到“寫”的遷移。
一、以“課文講解”為契機,促進閱讀寫作融合
(一)立足教材文本,培養(yǎng)讀寫融合意識
葉圣陶說過:“文章就是例子?!辈烤幇娼滩闹兴x的課文,大多數(shù)都是專家學者精挑細選出來的,有的語言規(guī)范、文質(zhì)兼美,有的情感豐富,具有一定的典范性和代表性。就目前而言,中高年級學生的寫作能力正處于“姍姍學步”的狀態(tài),因此,將教材課文的閱讀與寫作教學融合起來,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結(jié)合意識。
閱讀教學的精講點撥,就是促使學生從單純的聽,轉(zhuǎn)變?yōu)榉e極的動腦、動口和動手,一旦他們的思維被打開,想說、想寫的欲望就會油然而生。所以,在課堂中巧妙地在課文講解時融入寫作練習,既能增進閱讀理解,又能降低寫作難度,激發(fā)寫作興趣。以四年級上冊《走月亮》一課閱讀教學為例,在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月兒是那樣明亮,月光是那樣柔和,照亮了高高的點蒼山,照亮了村頭的大青樹,也照亮了村間的大道和小路……”這一段,作者運用了排比的手法,寫出了月光的特點,而且富有韻律感。那么,月兒還會照亮哪些地方呢?省略號的運用,為學生提供了“補寫”的契機,學生在此基礎上自由聯(lián)想與表達,月兒照亮了可愛的草塘,照亮了飄香的果園,照亮了成熟的稻田等等,在對句子的仿寫和內(nèi)容的補充過程中,促進了學生讀寫結(jié)合意識的形成。
(二)拓展閱讀文本,學習寫作技巧
教材中的文章雖為經(jīng)典之作,但很多都是對原文進行改編或從中截取一兩個片段形成一篇課文,學生在閱讀時往往只能就課文本身的內(nèi)容進行理解,這樣,學生難以形成深層次的理解,對于寫作技巧的掌握自然也不夠全面。所以,在閱讀教學中,以教材為基礎,通過引入原文、對比閱讀、類比閱讀等多種方式,有機補充閱讀材料,加深對寫作手法的感知和理解,從而實現(xiàn)采取“以文帶文,讀寫結(jié)合”的教學效果。在學習五年級上冊《落花生》一課時,這篇課文以“花生”喻人,告訴我們要像花生一樣,做人要做有用的人。在學習該寫作手法時,引入當代散文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桃花心木》,作者同樣以種樹喻育人,通過描寫桃花心木的種植,作者與種樹人的談論,引出“不經(jīng)風雨,難成大樹”的道理。所以,在課堂中,引領學生進行兩篇文章習作手法異同點的對比,進而歸納總結(jié)出“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及技巧,最終遷移運用到寫作中去。
二、以“寫作練習”為依托,促進閱讀寫作融合
寫作練習是寫作教學的基本形式,閱讀是寫作的“輸入”和“吸收”,寫作是閱讀的“輸出”與“釋放”。在寫作教學中,立足教材,融入閱讀,有利于提高寫作教學質(zhì)量,有效實現(xiàn)閱讀寫作的融合。
(一)利用“小練筆”,以寫促讀
語文教材中每一篇課后的“小練筆”,為閱讀與寫作提供了最佳的“結(jié)合點”,讓學生融入課文角色中,在理解與領悟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通過以寫促讀,從而在練筆的過程中,深化對文本語言與內(nèi)涵的體驗,并內(nèi)化于自身的語言。這種小練筆是對閱讀教學內(nèi)容的一種拓展與延伸,是學生閱讀感悟的“沉淀物”,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在三年級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后的“小練筆”中,要求學生從四幅圖中選擇一幅寫幾句話。引領學生仔細觀察圖片,發(fā)現(xiàn)前面三幅呈現(xiàn)的都是海底的景象,最后一幅呈現(xiàn)的海面上的景象,而這四幅圖都與課文內(nèi)容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再次帶領學生回顧課文內(nèi)容,在課文中,作者描寫了西沙群島的海底世界和茂密的森林,同樣呈現(xiàn)的是一種海底與海面上的景象。對于缺乏寫作經(jīng)驗的三年級學生而言,可以讓學生直接模仿課文的寫作,也可以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表達,這樣既能促進對課文內(nèi)容的拓展與延伸,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又能為學生運用課文中領悟出來的寫作技能進行創(chuàng)作,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讀寫能力,也促進了寫作與閱讀的深度融合。
(二)利用“單元習作”,以寫促讀
從三年級開始,語文教材的每個單元都安排了習作訓練,在指導學生寫作時,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向閱讀素材“借題目”、借“選材”、借“語言”,這樣學生有了積累,在寫作時就不會感到“無米下鍋、無話可寫”,通過以寫促讀,久而久之就能達到“生花妙筆”的效果了。
以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習作——《奇妙的想象》的教學為例,要求學生選一個題目寫一個想象故事,也可以寫其他的想象故事。在指導學生寫作前,開展了一節(jié)“繪本古詩閱讀指導課”,讓學生選擇一本自己喜歡的童話故事書進行深度閱讀,并把其中最喜歡的一兩個故事或覺得書中最神奇的情節(jié),在讀書交流會上進行分享。以任務驅(qū)動學生自主閱讀,讓他們體驗到童話故事的快樂與神奇,同時,也為學生接下來的寫作積累豐富的素材。寫作題目以“想象”二字為主,因此,如何觸發(fā)他們的想象力,并逐步將想象轉(zhuǎn)化文字,是寫作指導的關鍵。在課堂中,結(jié)合本單元課文《小真的長頭發(fā)》帶領學生在回顧與復習課文的同時,引導他們進行方法的提煉。在文中,小真在介紹自己長頭發(fā)時,多次運用到省略號,比如,“說起那個長啊……”“還有呢……”“而且啊……”這些標點符號也為我們提供了自由的想象空間。學生雖然能夠想象到很多事物,但其表達是比較凌亂的,此時,我們看看,小真是如何將自己的想象說清楚的呢,通過觀察幾段話的語言特點發(fā)現(xiàn),小真用到了“要是……就”“只要……就”等關聯(lián)詞,并按照“頭發(fā)變成了什么樣子、頭發(fā)可以做些什么、頭發(fā)后來怎么樣”的順序進行了詳細的表達。這樣,有了豐富的寫作素材積累,有了寫作方法的提煉,學生自然而然地將頭腦中的奇思妙想表達成文字,從而有效實現(xiàn)了“以寫促讀”的目的。
三、以“課堂活動”為載體,促進閱讀寫作融合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教師應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巧妙的將聽、說、讀、寫有機地整合起來,讓學生在生活情境和語言實踐的過程中習得語文知識、提高語言能力,這為閱讀與寫作的融合搭建了堅實、廣闊的平臺。
(一)以趣味性、挑戰(zhàn)性的改寫創(chuàng)作,促進學生深度閱讀
相比于課文仿寫、續(xù)寫、縮寫等寫作訓練方式,改寫創(chuàng)作,尤其是進行課本劇的創(chuàng)作活動,更富有創(chuàng)造性、挑戰(zhàn)性和趣味性,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將其排成劇目,演出好劇,更能有效引領學生與文本進行深度對話,與作者思想相碰撞,從而促進學生的深度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升。
五年級下冊第五課《草船借箭》,是名著《三國演義》中的節(jié)選,要想把故事表演好,除了需要學生對故事中的角色進行反復琢磨、對故事內(nèi)容進行適當修改之外,還需要設計一些符合人物性格特征的臺詞,因此,在教學中嘗試“以讀代析,讀寫結(jié)合”的教學思路,讓學生分組對此文改寫成一個課本劇,并分組進行表演,從而促進學生的深度閱讀、合理推理想象以及傾情的演繹。這樣從“用”的起點出發(fā),讓讀為寫提供素材,讓寫為讀提供動力,當學生真正將臺詞寫出來了,表演出來了,他們對于課文內(nèi)容的閱讀理解也就到位了。閱讀與寫作的融合活動,促進了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大幅度提升。
(二)以競賽性、激烈性的課堂辯論,搭建閱讀寫作橋梁
辯論作為一項“說”的活動,讓學生有話想說、有話可說、有話不得不說,也能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和碰撞中深化思想,促進學生閱讀知識儲備、寫作能力、表達能力及智力水平等方面的發(fā)展,為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搭建了一座有效溝通的橋梁。
以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口語交際——《辯論》的教學為例,辯論活動的開展,需要學生大量查閱與辯論主題相關的材料,既要能證明自己觀點,又要能反駁對方觀點,同時,還要根據(jù)觀點對材料進行梳理、歸納,并將要點記錄在卡片上,反復檢驗和推敲語言表達是否符合邏輯、舉例是否能夠支持觀點、是否能夠直擊要點等等,通過這種方式,自然而然地就將閱讀與寫作融合為一體,并促進學生綜合語言水平的提升。
四、結(jié)束語
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融合,是語文課程“綜合性”和“實踐性”的體現(xiàn),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素材和表達方法,在寫作中促進閱讀知識的理解與內(nèi)化。利用好教材,強化讀寫訓練和指導,在引導學生完成從“讀”到“寫”的遷移過程中,把握語文規(guī)律,實現(xiàn)讀寫能力提升。
【參考文獻】
[1]梁庭芳.試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模式整合[J].語文課內(nèi)外,2019,000(030):217.
[2]馬麗娟.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探討[J].新課程(上),2019(11).
[3]徐麗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意識[J].小學時代,2018,000(012):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