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波
在美國,由于當?shù)氐貜V人稀,且種族構(gòu)成復雜、飲食文化多樣,所以它的市場規(guī)模跟中國相比有很大的差距。目前美國最大的外賣平臺公司叫做Grub Hub,日訂單量是50萬單左右,而美團的日訂單量達到了3000萬單,兩者相差60倍。
美國外賣小哥的日接單量大約在10單左右,收入主要來源于兩部分,分別是平臺的任務酬金和客戶給的小費,每單收入大約是20美元,一個月收入可以達到6000美元,約4.2萬元人民幣。
俄羅斯最大的外賣企業(yè)是Yandex.Eda與Delivery Club,它們的外賣小哥的收入跟我們中國差不多,每天的工作時間長達12~14個小時。
如果你想在俄羅斯點一份外賣,那么你必須要有點耐心,等兩三個小時是很正常的事。因為基礎設施不佳,且天氣異常寒冷,外賣小哥主要是靠步行、騎單車或是坐公交車送外賣,甚至有人會蹬著滑板車送外賣。
而印度的外賣小哥,可以說是中國外賣小哥的最強對手。印度孟買有一個叫達巴瓦拉的外賣組織,大約有5000人,他們大多不識字,身上也沒有智能手機和GPS,完全靠自行車和雙腿送外賣。
令人嘖嘖稱奇的是,他們每天在孟買城里運送20萬份午餐,但是出錯率只有800萬分之一,甚至因此還入選了吉尼斯世界紀錄。
這讓中國的外賣小哥望塵莫及。
其實,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nèi),外賣小哥可以說是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是許多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當代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一部分。如果沒有他們,互聯(lián)網(wǎng)產(chǎn)業(yè)就缺少了最后一公里。
(摘自《時文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