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青
最近的幾個月里,李蘭迪體驗了一次“角色互換”。
在她不久前殺青的電視劇《舍我其誰》里,李蘭迪飾演的角色程了是一個記者。在很多公眾人物眼里,記者這個職業(yè)既熟悉又陌生,這對李蘭迪來說也毫不例外,她平時也會接觸到很多記者,但又從來沒有真正了解過那些熟悉的陌生人到底是什么樣子的。
程了帶給她的是一次奇妙的經(jīng)歷,她走向以往被自己所觀察的位置,體驗著角色互換,“我在演戲的時候會去回想一下我自己接受采訪時,采訪我的人是一個什么樣的狀態(tài),也會去看一些新聞發(fā)布會的視頻。”她坦言自己更享受“像和朋友在聊天一樣”的采訪模式,因為你來我往的交流“更能激發(fā)出被采訪者的獨到之處”。
最打動李蘭迪的是程了的成長,母親的去世讓這個女孩總是會顧慮自己有沒有惹爸爸和姐姐不高興。她不像李蘭迪演過的其他角色那么忠于自我,卻還是在男主角盛景初的鼓勵下決定要為自己的夢想而活。
比起程了那種陌生又熟悉的感覺,《別想打擾我學習》的高中生南向晚似乎離李蘭迪的世界更近一些,18 歲并不算遙遠。離開高中校園之后再飾演高中生,戲里有很多場景都和她高中時代的鮮活記憶交疊重合。
“以前我們學校的運動會都會去一個專業(yè)的體育場舉辦,體育場特別大,我記得每年開完運動會,我的嗓子都能啞三天。在戲里我們也有運動會的場景,而且我拍戲的時候也是要一直為大家吶喊加油,拍完戲嗓子也啞了幾天。”李蘭迪講著那些趣事,連聲音也染上些許輕松。
她說,比起以前直來直往的自己,現(xiàn)在的自己變得稍微柔了一些,但她并不覺得這和18 歲這個所謂的“長大成人的時間節(jié)點”有必然關聯(lián),“不要賦予這個數(shù)字那么大的魔力,18 歲它真的就只是一個數(shù)字,更多的轉(zhuǎn)變還是要通過慢慢去經(jīng)歷、去成長,才會發(fā)生。”她不去思考過去與未來,而是專注地熱愛著眼前正在發(fā)生的事。
作為土生土長的北京女孩,北京城里李蘭迪最喜歡的一處風景在景山公園,這里滿是她年幼時和爺爺奶奶之間的回憶,她可以在這里找到一種獨特的生活感和一種充滿文化底蘊的“老北京”氣息?!拔揖拖矚g在那種很喧嘩的地方找一個很安靜的地方,我覺得景山上那個亭子就很好,在那兒看著底下車水馬龍的,對面是故宮,就會有一種魔幻感?!?/p>
或許是因為李蘭迪對于“當下”的認真和熱愛,她一直保持著記錄生活中細微痕跡的習慣。
從小時候開始,李蘭迪就有寫日記的習慣;上了高中之后,愛畫畫的她喜歡上了做手帳,手帳本成了她的秘密花園;她的微博里有許多生活感十足的照片,它們落在忙碌生活的間隙,就像是透過樹林的金色光斑。
“我喜歡去關注那些生活中很細枝末節(jié)的、很可愛、很有意思的東西,然后拍下來,每當自己再看那張照片,就會想到當時的場景?!?她鏡頭下的世界充滿了煙火氣,沒有特定的對象和特別的主題,只是一個隨性的人恰好遇見有趣的風景而留下的記錄。
CHIC:出演《舍我其誰》有沒有讓你對圍棋文化有一些新的認識?
李蘭迪:最開始我一直覺得下圍棋的人有種云淡風輕的氣質(zhì),但是后來我看了聶衛(wèi)平老師的采訪,包括我看了戲里的圍棋選手,我發(fā)現(xiàn)圍棋它是一項很嚴酷的競技體育,有一種獨有的殘酷廝殺。
CHIC:《別想打擾我學習》和其他青春校園劇有什么不同之處?
李蘭迪:其實是有很大不一樣的,以往我演的高中生就只是一個高中生,但是南向晚這個角色是帶著她28 歲的靈魂,在一場夢里回到高中校園的,她的行事風格和思維方式都是很成熟的,但她又要和一群就很幼稚的孩子們在一起生活跟學習。
CHIC:如果你也有一次南向晚這樣的機會可以回到過去,你會想要回到什么時候?
李蘭迪:我不太想回到過去,我覺得每個階段它都有每個階段的閃光點,現(xiàn)在這樣就挺好的,再回去,再過一遍又有什么意思呢?
CHIC:你會想要去演一些看起來反差很大的角色來打破身上的標簽嗎?
李蘭迪:其實我覺得之所以能有標簽,也是因為之前的角色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才會去給你貼標簽。演員就是一個不斷在給自己貼標簽的職業(yè),這樣才能被賦予更多的可能性。
CHIC:不用工作的日子會做什么?
李蘭迪:其實我覺得我能干的事還真挺多,我還挺喜歡出去玩的,我會跟朋友們一起約著去爬山,去騎車。前段時間可能工作太累了,我就會自己在家貓著,睡覺、看電影什么的。
CHIC: 最近看過的一部電影是什么?
李蘭迪:我打電話之前還在看,是《英國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