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穎,溫偉,赤藝
1.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2.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高血壓病是臨床常見病。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7)》顯示,我國心血管病患病人數(shù)為2.9億,其中高血壓病患病人數(shù)就有2.7億[1]。高血壓病臨床表現(xiàn)以動脈血壓升高為主,常伴頭暈、頭脹痛,心悸,頸部僵硬感等癥狀。許建忠[2]基于循證醫(yī)學指出,老年高血壓患者降壓目標收縮壓可以為<150 mm Hg(1 mm Hg=0.133 kPa,下同)。其根據患者收縮壓或舒張壓的血壓值,將高血壓病分級;同時結合年齡、伴隨疾病等其他因素,將高血壓病危險性也分級,提高對高血壓病人群的重視度。研究表明,中國高血壓患病率從20世紀80年代的9.8%快速增長到21世 紀的30%以上[3]。高血壓病的發(fā)病機制目前尚未認識清楚,遺傳可能是發(fā)病的主要因素。劉永生[4]認為,高血壓發(fā)病與內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態(tài)性相關。此病好發(fā)于中老年人群,動脈硬化是其發(fā)病的主要誘因,動脈硬化使得血管收縮及舒張功能降低而致血壓升高。原發(fā)性高血壓發(fā)病病因不明,而繼發(fā)性高血壓常伴隨其他疾病,如腎臟病變、大血管病變或內分泌疾病等,在治療上也各有側重。通常西醫(yī)治療藥物有ACEI、ARB、β受體阻斷劑、鈣通道拮抗劑以及利尿劑等,同時也強調個體化治療。繼發(fā)性高血壓病的治療常側重原發(fā)病的治療,原發(fā)病得到控制后,血壓水平大多會恢復到正常水平?!?019日本高血壓管理指南(JSH 2019)》中強調,高血壓病患者應限制鈉鹽的攝入。中醫(yī)并無高血壓病名,可將其歸屬為“眩暈”“頭痛”范疇。中醫(yī)認為,高血壓病發(fā)病機制是君相不和,以致臟腑功能受損,而使肝腎陰虛,風陽上擾。本文通過君相理論認識高血壓病,君為主宰,相為輔助,二者相合則氣血平和。
中醫(yī)有“父母交媾,胎孕乃成”,即人稟受父母之精,精氣化而為形。朱丹溪認為,父母精血的盛衰,是決定能否孕育胎兒的重要條件。巢元方曰:“陽施陰化,精氣有余,兩胎有俱男俱女者?!薄恶沂线z書》云:“男女之合,二情交暢,陰血先至,陽精后沖……血入為本,而女形成矣?!惫嗜诵沃畯娙?,體質之盛衰皆由稟賦而定。稟賦強則正氣充足,人不生病,否則百病皆生。郭潤蕊等[5]認為,原發(fā)性高血壓病患者主要中醫(yī)體質為痰濕、陰虛、氣虛體質。西醫(yī)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1],高血壓發(fā)病基因主要有AGT基因、ACE基因、血管緊張素受體基因、醛固酮合成酶基因、內皮NOS基因、LDL受體基因等。基因因個體差異而種類萬千,與中醫(yī)體質的個體差異不謀而合。大量臨床研究表明[6],稟賦不足者多為腎精匱乏,真陰之水不能濡養(yǎng)肝木,肝中暴動的陽氣不能被制約,則發(fā)為高血壓病。
陳無擇《三因極一病證方論·眩暈證治》曰:“喜怒憂思,致臟氣不行,郁而生涎,涎結為飲,隨氣上厥,伏留陽經,亦令人眩暈嘔吐,眉目疼痛,眼不得開?!笨梢娪羰歉哐獕喊l(fā)病的重要誘因。陳無擇清晰地闡述了因情志不舒而致氣機不暢,從而引發(fā)病理產物的產生,這種易受情志影響的體質,是發(fā)病的先決條件。陳無擇將先天稟賦與情志分主次,因稟賦之不可改為主,情志之可變?yōu)榇危{情志是臨床疾病治療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摗吩唬骸叭擞形迮K化五氣,以生喜怒憂悲恐。故喜怒傷氣,寒暑傷形。暴怒傷陰,暴喜傷陽”。由于情志抑郁,導致肝失疏泄,氣機瘀滯則化熱,氣機不通則生痰濕,肝陽痰濁上犯腦海則頭痛、眩暈。大怒者,氣血逆亂,上攻于腦,腦脈拘急疼痛,出現(xiàn)頭痛,嚴重者出現(xiàn)意識障礙,四肢抽搐[7]。故而本病之病因本于先天稟賦不足、命門真陰不足,由于后天情志抑郁導致肝陽上亢,發(fā)為高血壓。《黃帝內經》明確提出:“喜傷心,怒傷肝,悲傷肺,憂傷脾,恐傷腎?!惫是橹緦εK腑的影響應當?shù)玫街匾?。尤其在君相和諧方面,情志對氣機升降的影響與君相的配合息息相關。如大怒者常感脘腹脹滿,頭暈頭痛等癥狀。有研究表明,生氣時大量血液涌入頭部,其他器官因供血量減少而功能受到影響。
肝者,將軍之官,謀略出焉。肝為剛臟,生理上主升、主動,條暢周身氣機[8]。故肝屬陽、上升的性質在高血壓病的發(fā)病上至關重要。肝陽升發(fā)太過,容易出現(xiàn)風陽上擾。肝為腎精之余氣化而為血,故肝本柔臟,然而肝生理卻表現(xiàn)為條暢、疏達、升陽的功效,故肝體陰而用陽。若先天之精血不足,后天情志抑郁,導致肝之陰血虧虛,陰不能制陽,肝陽升發(fā)于上。且肝經通達于頭面,陽氣涌動于上,發(fā)病之人往往有頭痛、頭暈、臉紅,舌紅,苔黃膩,脈弦滑等表現(xiàn)。與中醫(yī)認為的眩暈、頭痛癥狀不謀而合。其中肝郁火旺是常見的病證,多由肝經氣機郁滯,久則郁而化火而成。故肝為高血壓病發(fā)病本臟。
《黃帝內經》曰:“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心為君主,五臟六腑之大主也?!饵S帝內經》對心的生理功能已經有了清楚的認識。血脈病變是導致高血壓病的根本原因,故心與高血壓病的發(fā)病密切相關。心主血脈,為氣血之主,有著生血、行血功能。心是氣血運行之始端,若心之功能不全,則血行不暢,氣滯血瘀,腦脈不通。韓學杰等[9]認為,心絡為全身絡脈的中心環(huán)節(jié),絡脈是周身細小的血脈,內富營養(yǎng)物質。若絡脈受損,腦失榮養(yǎng);或久病化毒入絡,損傷脈絡,皆可發(fā)為本病?!端貑枴れ`蘭秘典論》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為神明之府,主導五臟正常功能運行。徐灝中曰:“天地生萬物,物有主元者曰神”。本病病位在肝,然神主導肝之功能,若神明不清,則肝疏泄功能失職,陽氣上亢,發(fā)為本病。故本病病位雖在肝,主宰于心。
中醫(yī)認為,君是“大主”,為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有“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靈樞·邪客》)”之說。心為君主之官,主神明,心火(君火)起著統(tǒng)帥的作用?!吨嗅t(yī)大辭典》認為:“肝、膽、腎、三焦均內寄相火,而其根源則在命門?!毕嗷鹋c心火的配合作用是人體生理正常的基礎。相火為君火生成的基礎,君火為相火相續(xù),因此君相須和諧。正常的君相應是:“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即君火號令,相火安于其位,二者共同溫養(yǎng)臟腑并推動體內物質運行。朱丹溪認為,相火起于“五性厥陽之相煽”,即相火起于變動。正常的變動是人生生化之本,即“俾補造化”。正常人的血壓一生、一天之中皆有高低變化的不同。這樣的變動符合人的生理狀態(tài)。異常的變動則為妄動,故有君火與相火的主次之分。君火為號令之主,相火為執(zhí)行之次。從起病來看,相火妄動為其主,而君火致病為其次。其中相火之病分虛實兩類。實證多為素體陽盛,臟腑功能亢進,導致經氣疏泄失常,氣郁化火;虛證由于七情勞倦,或過服溫燥之品,致使相火變?yōu)橥?,此為元氣之賊,會消伐肝腎。腎水不足,肝血不能榮養(yǎng)肝木,陰不能抑制陽的變動,此時人的血壓就會突破上限,且不易回落,并出現(xiàn)諸多不適癥狀。西醫(yī)將此認識為各種激素調節(jié)的最終結果,如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及血管緊張素等分泌增多,引起微血管痙攣,導致血壓增高。還有代謝綜合征引起的以胰島素抵抗為中心的血壓增高[10]。
人之生長變化,與君火、相火的和諧密不可分。若是君相背離,則生諸病,本病病機多責于此。原因有四:一者:君道惟神,相道惟力[11]。君者,尊也,君火是發(fā)號施令者;相火為臣,執(zhí)行君火指令。君火為相火之主。二者:相火亦是君火之助?!懊髡吖庖玻鹬畾庖?。位者形也,火之質也?!笨梢娋鹬?,需要相火之助。三者:君火存心,相火存腎。心為火臟,腎為水臟,水火共濟,人體才能健康。四者:五運六氣始于立春,而君火起于清明,相火緊隨其后。氣候是君火最直接的影響因素,進而影響到相火的升發(fā),從而使得體內陰陽平衡被打破,機體不能維持穩(wěn)態(tài),諸病由生。人之發(fā)病,與運動變化異常相關。相火為人體運動之根本,相火妄動,則形成龍雷之火,此火于人體有害。在上則頭痛、目眩;在下則損傷肝腎之陰,出現(xiàn)周身乏力,腰酸腿軟,形成高血壓病。朱丹溪認為,妄動即為人的“欲望太過”,身心合一,人體才能保持健康?!皻庥杏啾闶腔稹保?2],五志過極便是病。由于君火相火相互影響,常共同致病,故在治療時,君火相火均應注重。
高血壓病為本虛標實之證。本虛者肝腎不足,證見腰酸腿軟,乏力,心悸,手足心熱;表實者肝陽、肝火旺,證見頭暈、頭脹痛。然發(fā)病之人多以實證為主,蓋因實證癥狀易顯,虛證易隱。故有時會忽略其病機中的虛證之象。然則本病實以肝腎之陰不足為本,肝腎之陰不足以制約相火,妄動的相火浮越于上,形成龍雷之火,至面部則面紅目赤、頭暈目眩、頸部僵硬。從病理產物看,本病病理產物為“火”“痰”“瘀”“虛”。虛為該病之始端,陰虛不能制陽,陰陽平衡被打破,火熱之陽上犯。因腎水不能涵木,肝疏泄失職,氣滯則血不行,而成“瘀”;氣滯則水行不利,則生“痰”。從發(fā)病過程看,實證日久,耗傷陰津,產生虛證,反而加重肝腎真陰之不足。治療上,本病多強調從肝腎著手治療。滕英華等[13]提出,益腎填精(女貞子、杜仲、桑寄生等),或養(yǎng)肝補肝可補充肝血之不足(生地、墨旱蓮、龍眼肉等)。還應佐以平肝潛陽之藥(天麻、鉤藤、石決明等)。
君相理論強調君與相的和諧,強調君的領導及相的配合,同時關注疾病的轉化。然疾病復雜,并非一成不變,君相常相互轉化,故應辨別虛實,從而針對不同階段疾病辨證論治。
《素問·至真要大論》曰:“太陰司天,濕淫所勝……時?!”居谀I?!薄饵S帝內經》曰:“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由此提出腎虛是本病發(fā)病的中心環(huán)節(jié)。蓋因腎為先天之本,內藏精化髓,腎虛則髓??仗摚l(fā)病之人常眩暈隱隱。畢月明等[14]認為,腎中精氣與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有關,為從腎論治高血壓提供了理論支持。腎氣虛者除眩暈外,多表現(xiàn)為少氣乏力,體虛勞倦;腎陰虛者五心煩熱,手足心熱;腎陽不足者畏寒肢冷。肝藏腎之精氣化血,肝陰可抑制陽氣的涌動,故通過補腎可補充肝血,以平潛肝中亢盛之陽。偏腎陰不足者好發(fā)于冬末春初,此為腎中水寒,肝中精血不足,恰逢春風舒發(fā)之季,肝木升發(fā)太過,陽無所制,應通過補益肝腎、平潛肝陽,使陰陽平衡。根據朱丹溪相火妄動之說,常用熟地黃、山茱萸、墨旱蓮、龜甲等藥物,以滋補肝腎真陰,平潛肝陽妄動。然張景岳又有“陰中求陽”之說,故以補陽藥物,如巴戟天、淫羊藿、菟絲子等,同時佐以平肝藥,如天麻、鉤藤、龍骨、牡蠣等。
《證治匯補》曰:“以肝上連目系而應于風,故眩為肝風。亦有因火、因痰、因虛、因暑、因濕者”?!恶L塘醫(yī)話》云:“蓋肝氣上炎則心火生……”說明高血壓病必與心火相關,因肝為木,心為火,從五行相生而言,肝為心之母。高血壓病為肝火循經上攻頭面,發(fā)病之人往往心悸、心煩、失眠、健忘,同時子病及母,心火過盛致肝火更旺。心腎為火水之臟,生理上應心腎相交,水火共濟。若心火太旺,則灼傷腎水,致腎中真陰不足,加重本病。此外,心火過旺,損及于肝,肝疏泄失常,發(fā)為本病。故治療高血壓病需清心火,常用黃連、梔子、淡竹葉等。黃連為苦寒之品,《本草新編》言其:“入心與胞絡,最瀉火,亦能入肝……而入心尤專任也”。梔子在《醫(yī)學啟源》中記載:“療心經客熱,除煩躁,去上焦虛熱,治風[15]”。
本病好發(fā)于冬末春初,此時腎中水寒,肝中精血不足,肝木升發(fā)太過,陽氣無有所制,則形成高血壓病。故需預防疾病的發(fā)生?!饵S帝內經》曰:“春三月,此謂發(fā)陳……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fā)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惫识招枰]藏以養(yǎng)腎精,而春日不應動怒,防止春陽亢奮。
君與相在古代政治中是對立統(tǒng)一的。中醫(yī)從哲學角度認識君相二火。心為君火,肝腎寄存相火。君火發(fā)號以令相火,君火、相火提供人體生命活動所需動力。相火能補君火,君相二火運動平衡,即君相相安,人則無病生。對于高血壓病,君火與相火的平衡被破壞,則相火妄動而君令不行,相火上炎謀君位,浮潛于上則形成龍雷之火,此為害人之火。對于病因病機認識上,應強調肝腎不足對本病的影響,治療上宜注重補益肝腎、平潛肝陽,并注重心對本病的影響,調理心情,清心火,節(jié)制欲望,則諸病可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