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廣文
新疆哈密市中心醫(yī)院普外二科,新疆哈密 839000
急性膽囊炎疾病一般是因細菌侵襲與膽囊管阻塞導致的膽囊發(fā)生炎癥的病癥,發(fā)病之后呈現(xiàn)右上腹痛及背脹背痛、惡心嘔吐,發(fā)熱等臨床表現(xiàn),隨著年齡的增長,促使老年膽囊炎患者逐漸合并高血壓病、糖尿病、冠心病、肺腫、慢性支氣管炎、心血管疾病等多種內科疾病,患者中大約有95%存在膽囊結石,因此臨床治療過程中膽囊造口術與膽囊切除術比較常見[1-2]。隨著近年來醫(yī)學技術的進步,在治療高齡急性梗阻性膽囊炎疾病過程中經皮經肝膽囊穿刺引流術得到廣泛應用,利于降低手術和麻醉風險。該次研究主要闡述了將經皮經肝膽囊穿刺引流術治療與常規(guī)膽囊切除術在2017 年8 月—2019 年8 月期間收治的60 例高齡急性梗阻性膽囊炎患者中應用的臨床價值?,F(xiàn)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該院收治的60 例高齡急性梗阻性膽囊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樣本以隨機抽簽法進行分組對比,試驗組 30 例,女 14 例、男 16 例;最大年齡 80 歲,最小年齡 60 歲,平均年齡(72.54±4.21)歲;最長病程 11 d,最短病程 72 h,平均病程(4.54±0.52)d。對照組 30 例,女 15 例、男 15 例;最大年齡 82 歲,最小年齡 61 歲,中位年齡(73.54±3.21)歲;最長病程 12 d,最短病程 70 h,中位病程(4.62±0.55)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颊呔栽负炇鸨驹和鈺?,并且得到醫(yī)學倫理會認可。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開展凝血功能、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等相關檢查,對患者臟器功能情況進行評估,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手術禁忌征,并且開展超聲檢查與腹部CT了解患者膽囊腔內、膽囊體積及其周圍炎癥情況,指導醫(yī)生選擇合理的手術方式。
對照組開展常規(guī)膽囊切除術,試驗組開展經皮經肝膽囊穿刺引流術治療,選擇日本株式會社直接穿刺型引流導管組8 Fr 進行治療,做好相關準備工作,選取患者仰臥位姿勢,將患者右上肢抬起擴大到肋間隙,于右肋間實施US 檢查,確定穿刺角度和穿刺部位,通過肝臟膽囊窩路徑以2%利多卡因進行局部浸潤麻醉,并且從皮膚刺入至腹膜實施局麻,使用直接穿刺型引流導管穿刺直接進入到患者膽囊后將穿刺針芯拔除,留置豬尾巴管,術后每日需要檢測膽囊壓力,使用奧硝唑進行沖洗,于術后第7 天開展膽道造影檢測,如果不存在膽管結石,可在2 周將引流管拔除,如還是存在膽管結石需要通過外科或者內鏡手術予以取石處理。
分析試驗組和對照組臨床治療有效率、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出血量、并發(fā)癥發(fā)生率、CA19-9、腹痛評分、堿性磷酸酶。
療效判定標準:患者經治療并發(fā)癥減少,腹痛正?;謴?,各項指標恢復正常為顯效;患者經治療并發(fā)癥得到緩解,腹痛癥狀有所改善,各項指標基本恢復正常為有效;不滿足以上需要為無效。
采用SPSS 17.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的表達方式為(±s),采用 t 檢驗,計數(shù)資料的表達方式為[n(%)],采用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試驗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96.67%對比對照組(73.33%)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對比
試驗組患者手術時間、出血量、住院時間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出血量、住院時間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出血量、住院時間對比(±s)
組別 手術時間(h) 出血量(mL) 住院時間(d)試驗組(n=30)對照組(n=30)t 值P 值1.32±0.13 2.22±0.11 28.947<0.001 21.54±4.11 84.23±3.26 65.454<0.001 7.24±2.16 14.24±2.33 12.067<0.001
試驗組高齡急性梗阻性膽囊炎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6.67%低于對照組 (26.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
治療前試驗組高齡急性梗阻性膽囊炎患者CA19-9、腹痛評分、堿性磷酸酶對比對照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試驗組患者CA19-9、腹痛評分、堿性磷酸酶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CA19-9、腹痛評分、堿性磷酸酶對比(±s)
表4 兩組患者CA19-9、腹痛評分、堿性磷酸酶對比(±s)
注:a 和治療前對比(P<0.05),b 和對照組對比(P<0.05)
組別 時間CA19-9(U/mL) 腹痛評分(分) 堿性磷酸酶(U/L)試驗組(n=30)對照組(n=30)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635.54±12.14(54.54±13.24)ab 634.25±14.01(169.324±13.07)a 5.23±0.34(2.14±0.21)ab 5.44±0.27(3.52±0.17)a 142.35±5.11(102.22±3.31)ab 141.57±4.29(122.31±3.25)a
急性膽囊炎屬于常見的臨床外科急腹癥[3-4]。高齡高危急性膽囊炎患者因各項臟器功能逐漸減退,且感覺變得遲鈍,且具有較差的感染應急反應能力,形成嚴重的病理改變,導致耽誤患者治療時機。此外,因高齡患者病情進展迅速、體質弱,進而容易誘發(fā)膽囊穿孔、壞疽,嚴重的可能發(fā)生中毒性休克[5-6]。針對高齡高危急性膽囊炎患者進行急診膽囊切除術治療,容易形成較多手術并發(fā)癥,導致具有較大危險性,同時因術后嚴重心肺功能疾病容易引發(fā)多種并發(fā)癥,進而將術后病死率增加; 在臨床治療老年急性膽囊炎過程中經皮經膽囊穿刺引流術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D)屬于新型的一種治療方法,可顯著緩解患者膽囊高壓癥狀,依據(jù)針芯對局部膿液等炎癥進行抽取,利于酸中毒與休克等臨床癥狀的改善,同時能夠疏通梗阻,減少并發(fā)癥[7-8]。
目前針對經皮經膽囊穿刺引流術后擇期行LC 治療還存在一定爭議,有資料顯示,等到控制后發(fā)熱腹痛癥狀24~72 h 后實施LC,但該研究表示經皮經膽囊穿刺引流術后1 個月?lián)衿贚C 治療更具優(yōu)勢,因急性膽囊炎手術過程中網膜粘連、充血水腫等原因,促使增加處理膽囊三角的難度,經過引流后雖然可改善炎癥,但短時間內不能有效改善腹腔粘連與膽囊壁充血水腫等癥狀,此時如果實施膽囊切除術容易增加膽管損傷、出血等發(fā)生率。
該文計算研究顯示,試驗組高齡急性梗阻性膽囊炎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96.67%優(yōu)于對照組 (P<0.05);試驗組手術時間(1.32±0.13)h、出血量(21.54±4.11)mL、住院時間(7.24±2.16)d 優(yōu)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6.67%低于對照組26.67%(P<0.05); 試驗組 CA19-9、腹痛評分、堿性磷酸酶優(yōu)于對照組 (P<0.05)。周志林等[9]研究顯示,觀察組急性膽囊炎患者手術時間(83.2±34.1)min、手術失血量(33.7±15.5)mL、總住院時間為 (11.2±4.7)d 優(yōu)于對照組 (119.0±36.4)min、(60.4±16.7)mL、(8.3±3.0)d,短期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8.5%,對比對照組的29.8%更低(P<0.05)。證實經皮經膽囊穿刺引流術具有操作方便、超聲小巧靈活、安全可靠、無放射性損害等優(yōu)勢得到廣泛應用,且因老年患者病情危重、身體素質差,能夠在床旁實施緊急超聲操作,于局麻下進行手術,存在創(chuàng)傷小、時間短等優(yōu)勢,容易被患者和家屬接受,穿刺過程中超聲可以實時、動態(tài)觀察穿刺針針尖及其進針途徑,具有較高準確率和成功率。
綜上所述,將經皮經肝膽囊穿刺引流術治療應用在高齡急性梗阻性膽囊炎患者中與常規(guī)膽囊切除術相比較更具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