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越冬
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黨的群眾路線,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在推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一定要貫徹好落實好。結合學習談3點體會。
一是從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汲取營養(yǎng)。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是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民本思想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中極其重要的思想。《尚書》中有:“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意思是說,祖先早就傳下訓誡,人民是用來親近的,不能輕視與低看;人民才是國家的根基,根基牢固,國家才能安定?!渡袝分羞€有“民之所欲,天必從之”,“天視自我民,天聽自我民聽”,其中包含了樸素的以民本思想,指出民意即天意,強調了“民”的重要性,說明人民與規(guī)律有統(tǒng)一體現了“民”與“邦”,“民”與“天”統(tǒng)一關系?!抖Y記》有“古之為政,愛人為大”,“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都認為國家管理社會治理應該以愛民為首要目標,國家大治時,天下是所有人所公有的?!盾髯印酚小八茌d舟,亦能覆舟”是說統(tǒng)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讓船安穩(wěn)地航行,也能將船推翻吞沒,沉于水中,都強調了統(tǒng)治階層要在施政過程中要“重民”,要從“民”的意愿出發(fā),順應“民”的要求。從社會發(fā)展史看,民本思想在國家政治制度的發(fā)展及變更之中一直存在并發(fā)揮著重要的影響。每一個“大治”的朝代或時期,都與重民生、重民意密不可分,也印證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這一顛撲不破的歷史真理。
二是從百年輝煌黨史中汲取偉力。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大會上,首次提出偉大建黨精神——“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泵珴蓶|在《抗戰(zhàn)十五個月的總結》中指出,“依靠民眾則一切困難能夠克服,任何強敵能夠戰(zhàn)勝,離開民眾則將一事無成?!痹凇墩撀摵险分兄赋觯叭娜獾貫槿嗣穹?,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fā),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fā);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fā)點?!编囆∑皆凇敦瀼卣{整方針,保證安定團結》中指出,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是我們的傳家寶。黨的組織、黨員和黨的干部,必須同群眾打成一片,絕對不能同群眾相對立。如果哪個黨組織嚴重脫離群眾而不能堅決改正,那就喪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敗,就會被人民拋棄。全黨同志,各級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必須經常記住這一點,經常用這個標準檢查自己的一切言行。這些,都深刻蘊含著“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充分體現了“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要從偉大的建黨精神中吸取經驗和力量,牢記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牢記初心使命,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堅定為黨分憂、為國盡責、為民造福,對黨忠誠、對民赤誠,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三是從新的征程上創(chuàng)造佳績。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任重而道遠。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充分認識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站穩(wěn)人民立場,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尊重人民首創(chuàng)精神,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準確把握新發(fā)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fā)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fā)展格局,始終同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與人民群眾風雨同舟、同甘共苦,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增強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zhí)行力,迎接新挑戰(zhàn),奮進新征程,勇擔新使命,創(chuàng)造新業(yè)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