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群兄
2020年12月14日,中央三套熱播的文化綜藝《國家寶藏》第三季推出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專場”,節(jié)目播出后,有一個人意外上了熱搜。他的故事,被千萬網(wǎng)友關(guān)注,就連央視新聞也為他點贊,他就是給秦始皇兵馬俑拍攝“身份證”的文物攝影師趙震。
由于父親在博物館工作,所以小時候的趙震寒暑假都待在秦俑村。受父親的影響,趙震自小對兵馬俑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而小時候,他最大的快樂就是趴在一號坑欄桿上,看著父輩們圍著兵馬俑工作。
1997年,趙震從學(xué)校畢業(yè)后,工作單位也選擇了博物院。在博物院里,所有文物檔案的總和叫文物總賬,它好比一個戶口本,家里添丁進口都要進行補充更新。而每一尊兵馬俑都有自己的文物檔案,每一尊俑的保存現(xiàn)狀如何、有沒有經(jīng)過修復(fù)、是否參加過外展、有沒有新俑出土等都要一一做好記錄。對于那些圖片像素不高甚至是年代久遠的黑白膠片,還要進行信息更新。趙震的工作就是對兵馬俑的文物總賬做新的補充,也就是給兵馬俑們拍攝身份證。
然而,給兵馬俑們拍攝身份證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紤]到文物的安全,每次下坑拍攝之前都要先進行審批,還需要幾個部門的同事配合。趙震一直感慨于兵馬俑背后的歷史和祖先創(chuàng)造奇跡的工匠精神,所以每次在下坑之前他都要精心做好準(zhǔn)備:一是要沐浴更衣,二是在進坑之前停食一小時,三是穿上最軟的鞋和貼身的工作服,最后才小心翼翼地下坑工作。
因為一號坑的兵馬俑之間距離太近,只有三四十厘米。為了保護文物,不至于刮到秦俑,所以即便是在嚴寒的冬天,趙震也是輕裝上陣,只穿件薄薄的衣服,冷的時候僅在腰上貼一圈暖寶寶。相機包不能攜帶,他就把電池放在最貼身的地方,用體溫來保持工作狀態(tài)。而夏天,坑內(nèi)就像一個“火爐”,他一整天拍下來,就像在里面洗了個澡。
趙震在拍照的時候,特別在意“自然美”。因為秦俑坑不能打燈,有時為了給一張照片拍出最美的自然光線,他會等上一個月甚至一年。而拍照的時候他也會考慮得面面俱到,不單單只拍正面,側(cè)面、發(fā)髻、鞋子等細節(jié)他都會拍攝到位。每拍攝一尊完整的秦俑,趙震都要蹲著、趴著、跪著無數(shù)次。從開始拍攝到結(jié)束,一尊俑正常要花一個小時左右。
對趙震來說,他的拍攝對象并不是冷冰冰的器物,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通過鏡頭和他們四目相對,這種對視,一眼千年,無聲勝有聲。
而在趙震的鏡頭下,兵馬俑就仿佛真的全部都“活”了起來,他們有的目光堅定,有的神情自若,有的昂首挺胸,有的低頭深思。細看,他們是一個個鮮明獨特的個體,你能感覺到他們的血肉豐沛,呼吸均勻,情感飽滿。而放眼望去,他們又是氣勢磅礴的群像,面對他們,能讓你感覺到那種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陣勢。
有媒體采訪趙震,問他:“有沒有覺得給兵馬俑拍照是一件既枯燥又辛苦的工作?”趙震搖搖頭,既而說:“我一直覺得我從事的是世界上最棒的工作,我會像坑里的俑一樣,堅定地朝著一個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