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昌云, 戴澤平, 金孝岠, 陳永權
(皖南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弋磯山醫(yī)院麻醉科, 安徽 蕪湖241001)
術后惡心嘔吐( postoperativenausea and vomi?ting, PONV) 是婦科腹腔鏡手術全麻患者術后常見并發(fā)癥之一, 其發(fā)生率目前仍在20%~50%, 高風險者發(fā)生率可達80%[1]。 婦科腹腔鏡手術由于麻醉、 CO2氣腹、 患者本身等因素, PONV 發(fā)生率高, 可影響胃腸功能, 延長住院和恢復時間, 不利于患者快速康復[2]。 對于PONV, 推薦采用藥物和非藥物綜合預防方法。 目前研究發(fā)現針刺內關穴對圍術期患者PONV 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且較藥物治療經濟、 安全, 但機制尚不明確[3-4]。 本研究擬觀察術前針刺雙側內關穴對婦科腹腔鏡手術PONV 的臨床療效, 并探索是否與調節(jié)血漿胃動素(MTL)、 胃泌素(GAS) 分泌有關。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 年3 月至2019 年11 月我院收治的全麻下行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60 例,ASA Ⅰ或Ⅱ級, 年齡31 ~56 歲, 體重41 ~66 kg。術前常規(guī)檢查無特殊,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 分為研究組(針刺內關穴) 和對照組, 各30 例。 對照組年齡(45±11) 歲, 體重(50±11) kg, ASAⅠ17 例, Ⅱ級13 例; 研究組年齡(43±12) 歲, 體重(49±13) kg, ASAⅠ20 例, Ⅱ級10 例, 2 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經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完善術前準備和充分的心理疏導后入麻醉手術室常規(guī)監(jiān)護, 患者入室后于雙側前壁腕部正中位置, 腕橫紋上2 寸, 橈側腕屈肌和掌長肌之間取內關穴[5], 研究組于麻醉誘導前30 min,選取0.35 mm 毫針針刺雙側內關穴, 進針后接G6805-2A 低頻電子脈沖治療儀(上海華誼牌),通電刺激, 波形為疏密波, 疏波3 Hz, 密波20 Hz, 峰電流15~20 mA, 持續(xù)針刺雙側內關穴, 留針20 min 后起針, 針刺部位消毒后并于針刺穴位處貼上不透明的貼膜。 對照組未行針灸, 相同的裝置置于患者雙側內關穴處但不做電刺激, 操作相同, 但不開啟電源。 所有患者的針刺操作由同一名醫(yī)師完成。 麻醉誘導開始給予咪達唑侖(江蘇恩華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批號MZ200201) 0.02~0.04 mg/kg、 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 批號01A06171) 3.0 ~5.0 μg/kg、 丙泊酚(意大利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 批號RJ984) 2 mg/kg, 順阿曲庫銨(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 批號20081221) 0.15 ~0.2 mg/kg, 插入Su?preme 喉罩并調節(jié)好呼吸參數行機械通氣, CO2氣腹后手術開始, 麻醉予以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 批號00A06151) 0.2 ~0.4 μg/(kg·min), 靶控輸注(TCI) 丙泊酚2.0 ~2.5 μg/ml 維持。 術中維持麻醉深度(BIS) 值在40 ~60, 術中維持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PETCO2) 在35~50 mmHg (1 mmHg =0.133 kPa)。 術畢均采用舒芬太尼2 μg/kg+格拉司瓊(揚子江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 批號20030651) 3 mg 行經靜脈患者自控鎮(zhèn)痛(PCIA)。 術后入PACU 常規(guī)監(jiān)護, 術后如患者出現中重度惡心、 嘔吐或要求急救藥物治療的患者給予靜脈注射格拉司瓊3 mg 補救。
1.3 觀察指標 測定麻醉前(T0)、 氣腹后30 min (T1)、 術畢即刻(T2)、 術后6 h (T3)、 術后24 h (T4) 血漿MTL、 GAS 水平, 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4 ml, 離心后采用ELISA 法(華東電子DG5033A 酶標儀) 測定血漿MTL 和GAS 水平。記錄2 組患者手術時間、 人工氣腹后氣腹壓力、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 同時記錄術后2 h 內、 2~6 h、 6~12 h、 12~24 h 的PONV 的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 組內比較采用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 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 組患者麻醉相關指標比較 2 組患者在手術時間、 氣腹壓力、 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2 組患者麻醉相關指標比較
2.2 2 組患者不同時刻血漿MTL、 GAS 水平的比較 與同組T0時刻比較, 2 組T1~T3時刻血漿MTL、 GAS 水平均顯著增加(P<0.05); T4時刻血漿MTL、 GAS 水平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 >0.05)。 與對照組比較, 研究組T2、 T3時刻血漿MTL、 GAS 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其余時刻2 組血漿MTL、 GAS 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3。
2.3 2 組患者不同時點PONV 發(fā)生情況的比較研究組術后2 h、 2~6 h 的PONV 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其余時間段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4。
表2 2 組患者不同時間點血漿MTL 水平的比較(pg/ml, )
表2 2 組患者不同時間點血漿MTL 水平的比較(pg/ml, )
注: 與同組T0時刻比較,1)P<0.05; 與對照組比較,2)P<0.05
組別 n T0 T1 T2 T3 T4對照組 30 270±17 310±281) 338±431) 330±411) 272±15研究組 30 264±18 309±321) 314±341)2) 303±321)2) 269±13
表3 2 組患者不同時間點血漿GAS 水平的比較(pg/ml, )
表3 2 組患者不同時間點血漿GAS 水平的比較(pg/ml, )
注: 與同組T0時刻比較,1)P<0.05; 與對照組比較,2)P<0.05
組別 n T0 T1 T2 T3 T4對照組 30 76±8 87±151) 102±121) 99±141) 77±6研究組 30 74±7 86±121) 91±111)2) 89±131)2) 76±6
表4 2 組患者不同時點PONV 發(fā)生情況的比較[n (%)]
CO2氣腹、 手術牽拉以及圍術期麻醉藥物的應用均可引起PONV。 研究發(fā)現CO2氣腹可引起術中MTL、 GAS 的釋放增加, 兩者的增加與氣腹壓力、時間延長有關, 而且腹腔鏡氣腹相對于腹部開放手術MTL、 GAS 水平明顯增高[6]。 另外有學者認為直腸癌根治術后PONV 的發(fā)生與GAS 升高有一定的相關性[7]。 本研究也發(fā)現CO2氣腹后, 2 組患者的血漿MTL、 GAS 水平較術前釋放增加, 尤其氣腹30 min 后及術后6 h 內增加明顯。 由于胃腸激素是PONV 生理機能中重要的神經介質, 提示血漿MTL、 GAS 水平的增高可能是CO2氣腹導致腹腔鏡PONV 高發(fā)生率的原因之一。 CO2氣腹導致MTL、 GAS 釋放增加的原因可能為CO2氣腹及急性的腹內壓升高, 激活胃腸道機械感受器, 導致胃腸激素MTL、 GAS 的釋放, 或者CO2氣腹引起的輕度酸中毒以及高碳酸血癥, 激活胃腸道化學感受器。
MTL 主要作用是在消化間期或禁食期調控胃腸移行性運動綜合波, 促進胃排空, 超生理劑量的MTL 則可引起腸道時相性收縮和運動增強, 引發(fā)胃腸道平滑肌痙攣, 導致PONV 的發(fā)生[8];GAS 刺激胃酸不斷分泌, GAS 的分泌異常誘發(fā)胃電節(jié)律失常, 易引發(fā)惡心嘔吐等胃腸道不適的發(fā)生[9], 因此調節(jié)血漿MTL、 GAS 水平可能是防治PONV 的一種有效措施。 本研究發(fā)現全麻氣腹后婦科腹腔鏡術后2 組患者血漿MTL、 GAS 水平顯著增高, 但針刺內關穴組血漿MTL、 GAS 水平在術后早期6 h 內低于對照組, 又始終高于術前正常水平, 提示針刺內關穴可以抑制MTL、 GAS 過度釋放, 通過調節(jié)胃腸激素的分泌, 來降低婦科腹腔鏡手術PONV 發(fā)生。
回顧性文獻發(fā)現, 針刺內關穴在治療PONV中耐受良好, 有效減少惡心嘔吐的風險, 并減少補救的止吐藥需要[10]。 內關穴可以調節(jié)內分泌系統(tǒng)以及消化系統(tǒng), 可以刺激機體免疫系統(tǒng), 還可直接作用于延髓化學嘔吐中樞, 抑制PONV 的發(fā)生。 多項研究報道針刺內關穴可以用于甲狀腺等手術, 可以降低PONV 的發(fā)生率[11-13]。 本研究術前采用針刺雙側內關穴, 相對于對照組能夠明顯降低術后早期6 h 內婦科腹腔鏡手術PONV 發(fā)生率。 這與Carr 等[14]研究證實刺激內關穴可降低腹腔鏡膽囊手術患者PONV, 其作用與預防性給予3 mg 格拉司瓊相似。 另外有研究認為與胃復安相比, 針刺穴位預防腹腔鏡PONV 方面效果更好,針刺穴位是婦科腹腔鏡減少PONV 的有效方法[15]。有研究認為針刺雙側內關穴激活去甲腎上腺素能纖維, 影響5-羥色胺和內源性阿片類物質傳遞,促進內分泌系統(tǒng)內源性嗎啡樣物質的釋放和抑制延髓的嘔吐中樞, 減少PONV 發(fā)生[16]。
綜上所述, 術前針刺雙側內關穴可減少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早期PONV 的發(fā)生, 無明顯不良反應, 并且可能與抑制MTL、 GAS 過度釋放有關。 內關穴易于定位和暴露, 取穴簡單方便,不受時間限制, 療效肯定, 且安全無不良反應。本研究不足之處在于樣本量比較少, 針刺的時機、方式需要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