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飛
在考場寫作中,材料很關鍵,個性化的材料能讓閱卷老師眼前一亮,消除審美疲勞,獲得新知或新的體驗。
那么,如何積累個性化的素材呢?除了在生活中學習外,個性化的閱讀也是一條重要的途徑。
南宋史蒙卿說:“讀書如銷銅,聚銅入爐,大鞴扇之,不銷不止,極用費力。作文如鑄器,銅既銷矣,隨模鑄器,一冶即成,只要識模,全不費力。所謂勞于讀書,逸于作文者也?!?/p>
讀書就像熔化冶煉銅礦石的過程,作文就像用已煉成的銅水澆入一個個模子,鑄造成器物。熔銅的過程最辛苦費力,需要許多時間和能量投入,而鑄器的過程便捷快速。為什么有些人寫作文沒有特色?因為他們沒有“庫存”,沒有“糧食”,僅靠速成的“廚藝”,再怎么折騰也做不出一頓像樣的飯來。
不少同學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只是有些同學不善于將其轉(zhuǎn)化成語文學習的資源。
我教過一名男生,他特別喜歡網(wǎng)球名將德約科維奇,聊起德約科維奇的成長經(jīng)歷,他如數(shù)家珍,但他在作文中從未寫過德約科維奇。
有一次,我跟他聊作文時,提醒他可以用德約科維奇入文,他如夢方醒,開始搜集德約科維奇的材料,盡可能用到每次寫作中。由于材料獨特,他的作文成績提升很快。
每位作家的語言風格、審美特點都不同。你要能在古今中外的作家中尋找到與自己心靈相契合的那位作家,也就是林語堂所說的“文字情人”。林語堂非常喜歡蘇東坡,到處搜集有關蘇東坡的資料、詩文,并為之撰寫了《蘇東坡傳》。
確定自己的“文字情人”后,可以去讀這個人的作品,以及讀他的傳記、評傳。這樣,你對其才有較為立體的認識。當然,你最好自己也寫一篇有關這個人物的評論性文章。
美國學者艾德勒和范多倫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提出,閱讀分四個層次,由低到高分別為: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
主題閱讀是閱讀的最高層次,可以克服閱讀的碎片化、隨意化、淺表化的不足。你可能會覺得自己讀書不少,但寫作水平依然很一般,原因可能在于你雖然愛閱讀但沒有確立自己的閱讀主題,沒有進行主題閱讀。
確立閱讀的主題及相關讀物,不應盲從,而應放出自己的眼光,根據(jù)自身的閱讀基礎、閱讀趣味,結合環(huán)境、條件等因素綜合考慮。
(摘自《莫愁·小作家》,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