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惠琛
【摘要】教師應該足夠重視朗讀,想方設法地激發(fā)學生朗讀的積極性,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和技巧,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帶領學生在朗讀的路上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語感,真真切切地感受真情,潤物無聲地陶冶情操,并引領學生一路上如蜜蜂一樣采花釀蜜。
【關(guān)鍵詞】朗讀? 語感? 真情? 情趣? 積累
【中圖分類號】G623.2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6-0143-02
語文姓“語”名“文”,人們常說,七分文,三分讀。讀能賦予文字以生命,讓靜止的文字有溫度、有脈搏、有情感。葉圣陶先生一向重視語文課上的“朗讀”,他指出,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表現(xiàn)出來,激昂處還他激昂,委婉處還他委婉。葉圣陶先生所說的“美讀”就是指“朗讀”。朗讀,能讓學生更真切,更深入地感悟文本,體驗人物的內(nèi)心情感,體會作者的情感,做到用聲傳情,以聲悟情,在與作者、老師、同學交流中相互感染,增強了文本情感熏陶的力量。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明確地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離不開朗讀,沒有朗讀伴隨的語文課堂是不完整的、單調(diào)的、乏味的課堂,朗讀能力是評價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一項重要指標,朗讀應該是語文課堂的生命線。
一、指導朗讀,培養(yǎng)語感
語感是指可以直接、快速地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它是對語言文字進行分析、理解、體會、吸收的全過程,是一種具有很濃經(jīng)驗色彩的能力。加強朗讀訓練可促使學生全部心智投入文本,獲得語言的感悟,情感的誘發(fā),思想的啟迪,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了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小學語文課文每篇都文質(zhì)兼美,都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很好抓手。語文課堂上,教師應該創(chuàng)設各種教學情境,運用多種靈活手段,突出某些關(guān)鍵詞句,在語氣、語調(diào)、語速、節(jié)奏等方面進行細致地引導,教給學生多種朗讀的形式,或輕聲讀、或高聲讀、或舒緩讀、或激昂讀、或分角色讀等等。朗讀就是讓文本以鮮活的形象反映于學生頭腦中,用聲音再現(xiàn)文本的思想內(nèi)容,抒發(fā)作者情感的過程。例如:在教學《鳥的天堂》一文,本文通過描寫大榕樹葉多、葉綠的特點體現(xiàn)出大榕樹的茂盛,教師先讓學生自由讀,一邊讀一邊想象,一邊讀一邊在書上圈圈點點表現(xiàn)大榕樹茂盛的詞句,再重點引導學生讀“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教師設疑:“顏色怎么會照耀眼睛,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每片綠葉上都顫動著什么樣的生命?”通過學生的一番討論和感悟,再配合欣賞文中的插圖,碧綠如蔭、生機盎然的大榕樹就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中,此時,學生不禁也要驚嘆、贊美這棵大榕樹。通過對這些重點詞句進行玩味、揣摩、想象、欣賞,此時的朗讀,學生已充分進入課文所描述的意境,既理解了內(nèi)容,體會了情感,也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
二、指導朗讀,感悟真情
“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情動于中而形于言”,瑯瑯的書聲可促使學生用心靈去感受語言,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在思維和情感的碰撞中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人的感情都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必須讓文本的語言觸碰到學生內(nèi)心的情感線,這樣的感情朗讀才是真正的有感情朗讀。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說明:有感情地朗讀是指,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態(tài)度,學習用恰當?shù)恼Z氣、語調(diào)朗讀,表現(xiàn)自己對作者及作品情感態(tài)度的理解。課堂教學必須使文本的語言文字入學生的眼、入學生的心,在理解、體會、感悟的基礎上聯(lián)系生活、聯(lián)系個人的情感體驗,讓學生的朗讀真正能做到“發(fā)乎于情,而止于言”。如在教學《桂花雨》一文中,為了讓學生體會“搖花樂”這一情懷,教師先讓學生認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情感,再通過聯(lián)系他們的生活體驗調(diào)動他們的情感,讓有感情地朗讀“水到渠成”。教師是這樣引導的:讀了這一段使你想起了什么?那朗朗的笑聲是否已在你的耳邊回響?你是否也有過“搖樹樂”“搖花樂”“搖果樂”的情景,或是愜意地在雨中散步,陶醉在輕風的撫摸中?那是一種怎樣的感覺?學生這些的情感體驗一旦被喚醒了,情感的波浪就會綻開出朵朵奇麗的浪花,作者的“樂”勾引出了自己的“樂”,那“搖花”時的歡樂、興奮、喜悅的心情就自然而然地溢于朗讀。這樣有感情地朗讀,才能達到理解的深化和情感的升華,這樣的朗讀才是真正地有感情朗讀。
三、指導朗讀,尊重個性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人的生活環(huán)境、生活經(jīng)歷、學識經(jīng)驗、年齡特征等都會影響到對文本的體驗與感悟。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多種形式朗讀的過程中,面對學生提出各種各樣的“幼稚”問題,需要理解和尊重,這些問題都是他們童真的表現(xiàn),教師不能夠?qū)ζ溥M行抹殺,應充分尊重并保護他們的童真,從而,更好地保護他們學習語言文字的自信心,保護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反復朗讀的過程中,可以讓他們分享一些自己在實際生活過程中的所見所聞,分享與文中內(nèi)容相關(guān)的生活實踐,分享自己的情感體驗,尊重他們的獨特體驗。
四、指導朗讀,陶冶情操
朗讀是把無聲的書面語言轉(zhuǎn)換成有聲的口頭語言,它通過口語表達,把作品的事件、情境、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節(jié)奏、韻律、氣勢等繪聲繪色地表達出來,甚至可以把書面難以表達的情趣抒發(fā)出來,朗讀可以激發(fā)學生將自己的情感與理解語言結(jié)合起來,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體驗的同時,還能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提高感受美、欣賞美、表達美的情趣,陶冶學生的審美情趣。如在《開天辟地》一文中:盤古臨死時,他的身軀化成了萬物,作者通過充滿神奇、瑰麗的想象,運用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如詩如畫般地刻畫大地上發(fā)生的一系列的美妙的變化。在本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我先不作太多的分析,只讓學生一遍又一遍地讀,一邊讀一邊想象。然后出示畫面,讓這么美的語言、這么美的想象、這么美的畫面、這么美的意蘊融合在一起,通過朗讀,使這情景縈繞在學生的腦中,學生在這過程中受到意境美、音韻美、語言美的熏陶,引發(fā)了對美的理解、對美的欣賞、對美的向往。最后再引導學生順延美的思緒,想象盤古的身軀還會化成什么?讓學生嘗試著表達美、創(chuàng)造美,無痕地陶冶了學生的審美情趣。
五、運用朗讀,提升技巧
歸根結(jié)底,朗讀教學就是為了提升學生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與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大同小異,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不斷反復地滲透與訓練中才能獲得技巧與能力的。朗讀能力可以說是學生的語言智力,只有深入文本地研讀、真切地感受,再加上必要的朗讀技巧的指導,才能體會朗讀過程中文字間的停頓與連續(xù)、輕重緩急以及抑揚頓挫等重要規(guī)律,在語文實踐過程中不斷地進行朗讀技巧的訓練,讓語音、語義、語情、語境完美地融合,逐步提升自身的朗讀能力。以《古詩三首》為例,對于這種古文來說,學生僅僅通過一次或兩次朗讀往往無法體會詩人寫作的真正意圖與情感,也不能夠?qū)旁姷恼w結(jié)構(gòu)特征加深了解,需要教師對學生加以引導,讓他們在反復多次的朗讀與分析過程中理解詩意、體會情感,掌握朗讀技巧。其中不論是《四時田園雜興》《稚子弄冰》還是《村晚》,在朗讀過程中都必須對詩歌的斷詞停頓、輕重緩急、節(jié)奏韻律等進行合適地處理,才能讀出詩文的詩意、美感、韻味來。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一遍又一遍的朗讀過程中,每一遍都要有明確的目標,相機滲透一些朗讀技巧。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朗讀技巧運用的點撥、引導、訓練,使學生能感受到朗讀的魅力所在,也能夠不斷地提升他們的語文運用能力。
六、運用朗讀,豐富積累
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誦讀是積累語言材料最有效的方法,而朗讀就是這一方法中最好的手段。大聲的朗讀、入情入境地朗讀無疑會加強記憶,促進積累。語文教學應以讀為本,讓學生充分地讀,全身心地讀,在讀中理解,在讀中積累。部編版教材也特別突出背誦積累,在每一單元練習中都安排了“日積月累”環(huán)節(jié),其中有的是成語,有的是有積累價值的詞語,有的是古詩、古今中外名人名言、歇后語、俗語等閱讀材料。而對一些語言優(yōu)美,表達生動,描寫細膩,能帶給學生方法啟迪的課文、詩文,往往也都要求學生背誦,以豐厚學生的文化底蘊,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豐富語言積累。而背誦是離不開朗讀,朗讀過的材料其音韻、節(jié)奏、語氣、語勢等將更長久地保持在記憶中,可以說語文學習是沒有什么捷徑的,多讀多記就是竅門。積學似儲寶,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就是一個集腋成裘、日積月累的漫長過程。在誦讀中點點滴滴地吸收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精華,并漸漸地內(nèi)化為個體的語文素養(yǎng),使個體不斷地充盈、豐滿起來。
朗讀是語文教學的生命線,是語文課堂上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必要途徑。教師應該足夠重視朗讀,想方設法地激發(fā)學生朗讀的積極性,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和技巧,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帶領學生在朗讀的路上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語感,真真切切地感受真情,潤物無聲地陶冶情操,并引領他們一路上如蜜蜂一樣采集花粉,釀造花蜜。朗讀,能讓語文課堂上充滿芬芳。
參考文獻:
[1]齊繼偉.點燃學生快樂學習語文的興趣[J].吉林教育.2017(32)
[2]劉秀麗.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實踐思考[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5(8)
[3]丁前蘭.朗讀教學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發(fā)揮朗讀正能量的研究之七[J].七彩語文(教師論壇).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