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振文
【摘要】在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圖形化編程教學模式的構建已成為學術界的熱點話題,相關課程也逐漸融入了小學信息技術的課堂中。傳統(tǒng)的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效率并不理想,由于教學方式的老套和教學安排的不合理化,學生的學習興趣普遍較為低迷。但圖形化編程語言的融入大大緩解了這一教學矛盾,復雜的計算機知識也逐漸變得生動形象,本文將針對圖形化編程知識的教學展開具體探討。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課程? 圖形化編程? 教學模式? 教學改革
【課題項目】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小學信息技術圖形化編程教學的探索與研究”,編號:GS[2020]GHB4098。
【中圖分類號】G623.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8-0058-02
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使得算法的作用日益凸顯,人工智能的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泛。近些年來,圖形化編程知識也逐漸走入了小學的信息技術課堂中,將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效率提高了一大截,但現(xiàn)階段教學中的弊端還是比較明顯的。圖形化編程與以往的計算機知識不同的是,它的枯燥感并沒有那么強,抽象的知識能被生動地呈現(xiàn)出來,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吸收程度也會更深。本文將就小學圖形化編程的教學展開具體探討。
一、“圖形化編程”的相關概念界定
(一)何為“圖形化編程”?
圖形化編程語言也被人們稱為“G”語言,這種編程方式會比文本編程語言更簡潔一些,功能性的強大性和編程環(huán)境的簡單性使得其在小學階段教育中的優(yōu)勢極其明顯。用戶可以在圖形編程平臺上借助類似搭建積木的方法來進行圖形模塊的組合,進而實現(xiàn)編程的目的。編程平臺上的每個圖形模塊代表的功能都是不同的,它們是一種簡單的代碼塊,學生將它們拼接到一起并執(zhí)行一些簡單的操作后,便能得到一個由簡單編程語言組合所構建的程序。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只需要用鼠標來進行模塊的移動,并不需要手動地去輸入文本形式的代碼。此外,學生還可以用一種游戲的形式來進行圖形化編程的學習。學生能在這個過程中進行游戲角色的替代,并不斷地通過完成任務來進行游戲角色的升級,這種學習模式能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增長,對于編程課程的熱愛程度也會大幅上升,在學習活動中投入的精力也會越來越多。這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學習專注度,還能降低程序語言教學的枯燥性。原本編程課程的學習難度使得一些學生望而卻步,學習堅持度也不高。但圖形化編程的出現(xiàn)使得這一教學矛盾得到了有效緩解,其獨有的模塊化拖放方式及游戲式教學設置讓編程學習變得簡單了起來,學科教學的成效也有了穩(wěn)步的提升[1]。
(二)“圖形化編程”課堂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新課改明確提出,教師應將學生放在課堂教學開展的主體地位,并積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現(xiàn)如今的教育理念已與以往大不相同,教育者們的教學重心已不再側重于考試成績的提升,而是更多地將目光投向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上,對于學生動手能力、邏輯思維方面的培養(yǎng)力度更大一些?,F(xiàn)代社會的科學技術發(fā)展速度越來越快,只有全面促進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改革、積極融入一些新的教學理念,只有注重對圖形化編程知識的教學,才能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課程的實質性意義。
現(xiàn)今社會的信息技術逐漸朝著爆炸化的方向發(fā)展,程序開發(fā)、圖形化編程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提升對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質量的重視度、全面深化圖形化編程課堂教學改革的進程,既是對國家全面發(fā)展教育理念的迎合,也是一種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當代教育者們必須注重對小學圖形化編程課堂教學體系的改革。
二、小學圖形化編程教學體系的具體構建
(一)前期準備環(huán)節(jié)
新課標強調(diào)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應注重對學生個體差異性的考量,結合不同學生的特點進行針對性教學。因此,教師應在教學開展前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學習能力進行一個客觀化調(diào)查,在對班級學生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進行具體教學方案的設計。從學生的學習動機、性格特點及興趣取向入手,營造出一個符合學生取向的教學情境,以此來消除教學的枯燥感。圖形化編程可以把枯燥難理解的計算機代碼轉換為生動形象且便于理解的內(nèi)容,這種教學模式是與學生的認知狀態(tài)相契合的,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
教師在進行教學內(nèi)容的設計時,應先對教學目標形成一個客觀的認識,在明晰教學要求的基礎上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學情進行教材內(nèi)容的取舍、簡化和補充,并借助網(wǎng)絡資源來選擇一些適宜的資料作為教學補充,將學生的需求放在核心點上。這些教學素材應是兼?zhèn)湔鎸嵭院涂茖W性的,同時還應是具有一定深度及廣度的,要能達到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
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還應注重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讓學生的培養(yǎng)模式契合于時代發(fā)展所需的科學精神,幫助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付諸到實踐活動中去,為學生后續(xù)的發(fā)展奠定基礎。教師在進行教學目標的設計時還應盡可能地去注重能力培養(yǎng)方面的層次性分布,側重于對教學目標的完成、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及對教學理念的強化等方面來開展教學。前期分析是確保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基礎,是促進教學效率得到提升的根本途徑,是小學信息教師在開展圖形化編程教學時必須要注重的一點。
(二)教學開展環(huán)節(jié)
筆者在查閱了大量的學術報告后發(fā)現(xiàn),現(xiàn)階段的各學者普遍認為小學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開展過程中存在著教學任務安排過于緊湊的問題。信息技術學科的難度本身就會更大一些,而課程內(nèi)容的不合理化更是使得學生在面對復雜的學科知識時毫無頭緒,完全無法在短時間內(nèi)掌握教師所教授的知識,對于課本知識的學習理解也停留在一個顯淺的層面。一些教師并沒有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及思維能力的開拓,只是一味地進行學科知識的傳授,這大大違背了圖形化編程教學的初衷。
圖形化編程課程的開設不僅是為了讓學生了解一些計算機語言,更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其側重點在于對學生長遠發(fā)展的關注上。以圖形化編程教學中關于“技能牌”的學習為例,教師并不需要一一進行各種“技能牌”的講解,而是應該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讓學生自己在實踐中去體會其使用方法。因此,教師應注重結合案例進行具體講解,帶領學生動手進行實踐,讓學生掌握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方式。
圖形化編程知識的教學策略是豐富多樣的,示范及模仿式的教學法主要適應于對新知識的教授環(huán)節(jié),教師應細致地進行教學內(nèi)容的拆分,然后逐一進行演示。學生需認真仔細地去觀察教師的操作步驟,以此為依據(jù)進行模仿練習。學生要精準、細致且完整地復刻每一個步驟,通過標準化的練習來增強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如此一來,學生的觀察能力及動手能力都得到了鍛煉,綜合能力得到了穩(wěn)步的提升。像一些基礎較為薄弱且學習缺乏熱情的學生也能在示范模仿式的教學模式下獲得學科知識,相關能力也能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強化及鍛煉。當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礎操作知識以后,教師可帶領學生進行程序的走讀,當學生的編程思路逐漸明晰、對程序語言功能也逐漸精通后便可鼓勵學生嘗試著去修改程序。
(三)教學評價環(huán)節(jié)
對于任何學科的教學而言,及時進行反思及評價都是必須的。在教學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能對課堂教學的成效產(chǎn)生一個客觀的認識,也能更加明晰教學中還存在著哪些缺陷和不足。而如果不及時地進行教學評價,教學活動中的問題就會一直被擱置在那里,課程改革的進度也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因此,教師在開展圖形化編程教學時需注重對教學評價環(huán)節(jié)的設定。
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的過程,教學質量的提升也是在教學模式的不斷改革中完成的,只有進行教學評價,才能及時地發(fā)現(xiàn)問題,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質量的提升。筆者認為,教學評價必須是一個開放式的、正向反饋的過程,評價內(nèi)容也應是多元化的。教學評價的對象不僅僅包含學生,還包含教師,這是一個面向施教者和受教育者的雙向化評價過程。
教師在從學生角度入手進行教學評價時應全面性、客觀性地進行學生學習成果的估量。除去分析學生對圖形化編程專業(yè)知識的掌握程度外,還應結合學生多方面的發(fā)展元素進行分析,確保教學評價的客觀性。而從教師角度入手進行教學評價時,也應注重評價內(nèi)容的多元化。課程設計的合理性、課程進度的適宜性、教學質量的上升性及教學態(tài)度的積極性等都是值得參考的因素。
另外,教學評價不應是由教師一人來開展的,教師還應積極聽取學生的建議。當課程結束后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內(nèi)容的總結及學習優(yōu)缺點的分析。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對課程教學內(nèi)容進行一個及時的回憶,也能加強對知識的鞏固吸收。此外學生還能在這個過程中及時發(fā)現(xiàn)自身的學習缺陷,及時地進行彌補。教師也能在這個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形成一個客觀的認識。在學生自評完之后還應要求學生對教師進行點評,讓學生從自己的觀點來評價教師在此堂課上的表現(xiàn),并提出自己對課程改進的一些建議。這不僅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還能幫助教師對自身的施教水平形成一個客觀的認識,更能促進圖形化編程課堂教學效率的穩(wěn)步提升。
三、結束語
圖形化編程是當今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的重要內(nèi)容,經(jīng)濟社會的高速發(fā)展使得高新技術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圖形化編程教育的持續(xù)推進是一種必然的趨勢。本文以“小學圖形化編程教學”為主要研究對象,對其課堂教學模式展開了具體的研究,從前期準備環(huán)節(jié)、教學開展環(huán)節(jié)和教學評價環(huán)節(jié)三個方面入手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議,希望能為廣大同行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周曉園.項目式學習視域下小學圖形化編程課堂教學實踐——以“轉盤游戲”為例[J].中國教師,2021(5):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