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虹
內容摘要:青花瓷是元明清時期我國對外輸出的重要陶瓷產品,其外銷數量巨大,文化影響深遠,也是其他瓷品不能比擬的。本文對青花瓷在歷史上對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意義進行了闡述,同時探討了在新時代背景下青花瓷作為我國的文化遺產,如何在傳播和利用中發(fā)揮自己不可取代的功能,以期為后來的研究者提供一點參考。
關鍵詞:青花瓷 傳播 審美價值
元明清時期是中國彩瓷工藝高度發(fā)展的時期,這一時期的重要產品,青花瓷,也在技術革新中登上歷史舞臺,隨著大量青花瓷的外銷,青花瓷乃在古代中外陶瓷文化交流中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而隨著新時代的來臨和“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實施下,青花瓷作為我國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遺產,在中國文化的傳播和利用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對它代表的審美藝術進行研究,也就變得尤為重要。
一.青花瓷的歷史地位
我國的陶瓷彩繪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其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時期。戰(zhàn)國時期,窯爐燒成這足以將一般的土坯燒至瓷化狀態(tài)的溫度。[1]中國古代的陶瓷燒制,由此逐漸走上工藝化的產業(yè)道路,而這一過程比世界其他地區(qū)要早。在外來文化的影響下,鉛釉裝飾到唐三彩時達到最為燦爛的時期,唐以前,裝飾手段以釉色及雕塑坯體為主,唐以后,陸續(xù)走向以彩繪為主,并在元明清時代的青花瓷工藝中達到最高峰。因此,青花瓷是我國古代彩瓷的巔峰,是瓷器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精華,在從元代到如今的文化交流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2]
二.青花瓷的審美價值
青花瓷的紋飾儒家文化思想的審美特征,儒家文化思想審美的最高境界是盡善盡美,首要特征是美善相樂。青花瓷的審美表現(xiàn)出對美的追求,以及對善的強烈訴求。洪武、永樂、宣德民窯青花松竹梅紋體現(xiàn)著物質情趣的藝術審美,飽含著古人對高潔品性的追求以及儒家文化思想的民族文化心理。青花瓷出現(xiàn)的時期雖然經歷了從元代到明代的政治變革,但對于景德鎮(zhèn)民間的窯戶來說,政治變革并沒有影響到其窯體的變革。[3]
從元朝到明朝的青花瓷器既保留了元代青花瓷的某些特征和裝飾紋樣,又有所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紋飾布局由元代的多層繁密變?yōu)楹啙嵤枥?,繪畫技法也由寫實逐步走向寫意,形成了自身的獨特風格。
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在洪武時期青花紋飾題材中,強化了政治意圖,高度贊揚了松竹梅紋飾的高尚品德和“美善相樂”的最高境界。松竹梅紋飾藝術是明代初期民窯青花瓷中的傳統(tǒng)之作,也是明代民窯青花紋飾表現(xiàn)中的經典題材。[4]如洪武時期青花松竹梅紋執(zhí)壺,流修長,柄彎曲多姿,蓋為寶塔形寶珠鈕,流與壺頸之間的連接板作流云狀,彎曲的壺柄上,正反兩面均繪有纏枝花,這種里外雙繪的方法,為洪武時期青花執(zhí)壺所特有,造型獨具特色。壺身一面繪湖石、梅竹;一面繪湖石、松竹,流繞飾纏枝蓮,柄內側飾卷草,外飾纏枝梔子花。壺身上部繪云間紋,頸繪纏枝茶、回紋及蕉葉紋各一周。
緊接著,道光年間的青花瓷上的松樹圖,所繪松樹虬枝蒼勁,枝干挺直秀麗,尤其是其扇形松葉與永樂球形松葉迥然不同,這都表明儒家經世致用的價值理念已在青花瓷紋飾中得到充分體現(xiàn)。儒家思想認為美與善處在不同層次,善是道德的起點,只有從善達到美的高度,才是人性高尚“美德”的形成,美德具有了理想的人格精神。荀子認為“君子學習各種事物的法理,以完全純粹為美?!保拥拿啦粌H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能讓人產生喜好之感。另外在論述禮樂的作用時指出音樂使人志趣清明,禮義使人行為端正,“樂”是一種審美屬性,通過“善”達到“樂”也就擁有了美的本質。所以青花瓷的紋理變換中的“美善相樂”不是“美”去俯就“善”,而是“善”去攀登“美”,只有這樣也才能實現(xiàn)共有“樂”。[5]
三.青花瓷的審美傳遞與交流
我國陶瓷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多半是通過產品交換這一途徑進行的,其中包括官方控制的朝貢貿易活動和民間大規(guī)模的陶瓷外銷,這兩種途徑是我國不同歷史時期的主要交換方式。[6]元明清時期,中國通過彩瓷、白瓷等產品進行大規(guī)模的出口貿易,尤其是青花瓷,但相比較兩者而言,青花瓷在數量和影響上都比唐宋時期陶瓷外銷品類要多、要大。近年來水下考古發(fā)現(xiàn)了不少中外交通史和瓷器貿易的實物證據。黑石號沉船中發(fā)現(xiàn)的中國瓷器,對論證長沙窯瓷品大量輸往阿拉伯等中東地區(qū)的研究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fā)展和在國際上地位的上升,對我國的文化遺產的傳播逐漸受到重視,近年來,國家大力弘揚傳統(tǒng)文化,倡導文化自信,支持傳統(tǒng)文化產業(yè)化創(chuàng)新,青花瓷迎來了新的歷史機遇。[4]青花瓷其附屬的歷史價值、文化內涵在新時代逐步發(fā)揚光大,而關于青花瓷的盛會也多次舉辦,2017年9月24日下午,浙江省舉辦“青花瓷與‘一帶一路”研究會,而2019年5月15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領導人圓桌峰會上,青花瓷制成的“絲路金橋”連接起參加工作午宴的各國政要。
而在商品瓷方面,青花瓷作為我國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遺產,在當今國內的世界貿易上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新的技術的開發(fā)既降低生產成本,更要有利于提升出口商品價格,還要符合產業(yè)發(fā)展綠色經濟的理念。[7]在沿“一帶一路”的“上海合作組織”國家進出口貿易中都起到的重要的作用,由于這些國家無日用陶瓷產業(yè)鏈,對于商用青花瓷的發(fā)展提供了空間,有利于中國日用陶瓷產能的轉移延伸。習近平主席2013年10月21日在歐美同學會100周年紀念會上指出“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chuàng)新者進,惟創(chuàng)新者強,惟創(chuàng)新者勝”。目前的商用青花瓷的產品革新,正在從廟堂之上,逐步走到百姓的生活中,作為一個寶貴的文化遺產,在方方面面都展示著我們的大國風貌。
四.結語
通過對青花瓷的審美價值和在歷史上重要的文化地位和在貿易交流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的簡述,可以看出,青花瓷是十分具有生命力的、具有代表性的我國文化遺產,而在新時代的發(fā)展中,青花瓷在展現(xiàn)我們的大國形象和商品貿易上都有出色的表現(xiàn),而研究和發(fā)揚它的審美價值,是我們新時代的研究者都需要做到的。
參考文獻
[1]錢震旦,李鋒.基于利益相關者視角的龍泉青瓷發(fā)展現(xiàn)狀研究[J].大眾文藝,2019(20):130-131.
[2]李松杰,吳琪.瓷文化圈視域下景德鎮(zhèn)陶瓷文化的傳播與重構[J].內蒙古藝術學院學報,2019,16(03):130-135.
[3]周真真.海上絲綢之路背景下中歐五彩瓷藝術交融研究[J].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19,17(02):13-19.
[4]郁從蕾.淺析龍泉青瓷影像的傳播方式[J].西部皮革,2019,41(10):128.
[5]潘天波.文化線路視角下江南工匠文化的海外傳播[J].創(chuàng)意與設計,2019(02):41-47.
[6]葉之寧.“直播+”時代下的越窯青瓷文化傳播[J].西部廣播電視,2019(05):86 -87.
[7]胡強.淺析青花瓷藝術的人文精神[J].景德鎮(zhèn)學院學報,2017,32(06):125- 128.
(作者單位:湖北省??悼h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