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露 關(guān)春影
內(nèi)容摘要:修辭是“說話的藝術(shù)”,自語言出現(xiàn),人類就有修辭的需要,修辭是廣泛應(yīng)用于文學(xué)作品中的一種創(chuàng)作手法,本文通過對日本作家吉本芭娜娜的《廚房》以及其中文譯本中的修辭手法的研究,對比中日兩國修辭法的特點。
關(guān)鍵詞:修辭 吉本芭娜娜 對比 特點
我國對修辭手法的自覺運用從古代開始就有,從《詩經(jīng)》中的賦、比、興到《楚辭》中的“香草、美人”,再到后來的粘對,可以說這些都是修辭的使用。如果說古時對修辭的使用略顯古樸,那么,修辭作為一種語言使用的技巧發(fā)展到現(xiàn)在,則華麗、豐富了許多。到了現(xiàn)代,探討修辭理論的作品更是層出不窮。最常見的就是在文學(xué)作品中對修辭的使用,世界上各個國家的文學(xué)作品中都有大量的修辭手法的使用,例如日本川端康成的《雪國》、《伊豆的舞女》等。常見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反問、疑問、對比等這幾種。
修辭學(xué)是研究修辭的學(xué)問,修辭是加強言辭或文句效果的藝術(shù)手法,修飾自己的文章、語言,吸引別人的注意力、加深別人的印象和抒情效果。修辭學(xué)是語言學(xué)的一門學(xué)科。研究提高語言表達效果的規(guī)律,即如何依據(jù)題旨情境。運用各種語文材料、各種表現(xiàn)手法,來恰當(dāng)?shù)乇磉_思想和感情,揭示修辭現(xiàn)象的條理、修辭觀念的系統(tǒng),指導(dǎo)人們運用和創(chuàng)造各種修辭方法憐恰當(dāng)?shù)乇憩F(xiàn)所要傳達的內(nèi)容。它與語用學(xué)聯(lián)系緊密。
一.關(guān)于修辭的定義
中日兩國從遣唐使開始至今在經(jīng)濟、文化各方面都有著密切的交流,兩國的語言中也有類似之處,例如都使用漢字。在修辭藝術(shù)方面,日本文學(xué)中也經(jīng)常使用。那么中日兩國對于修辭的定義到底是什么呢?對比如下。
1.1中國的定義
《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的定義:修辭是“修飾文字詞句,運用各種表現(xiàn)方式使語言表達得準確、鮮明而生動有力”?!掇o海》中的定義:修辭是“依據(jù)題旨情境,運用各種語文材料,各種表現(xiàn)手法,恰當(dāng)?shù)乇憩F(xiàn)寫說者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的一種活動”。
1.2日本的【レトリック】定義:
《大辭林》中的定義:修辭是「言葉を効果的に使って、適切に表現(xiàn)すること。また、美しく巧みな言葉で飾って表現(xiàn)すること。また、その技術(shù)」。修辭學(xué)是「(rhetoric)修辭に関する法則を研究する學(xué)問。読者の感動に訴えて説得の効果を上げるために言葉や文章の表現(xiàn)方法を研究するもの。美辭學(xué)。レトリック」。【レトリック】是「〔rhetoric〕①修辭學(xué)。美辭學(xué)。②修辭。③実質(zhì)を伴わない表現(xiàn)上だけの言葉。表現(xiàn)の巧みな言葉」。
二.關(guān)于《廚房》的介紹
2.1作品簡介
《廚房》是日本女作家吉本芭娜娜創(chuàng)作的短篇小說,講述了主人公美影在失去了所有親人后,在田邊一家的幫助下逐漸走出心理陰影獲得治愈的故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后半期不僅是日本經(jīng)濟高度發(fā)展的時期,也是泡沫經(jīng)濟空前膨脹時期。人們在物質(zhì)生活得到很大滿足的同時,工作和生活帶來的巨大壓力使人們陷入了精神上的孤獨?!稄N房》這部作品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chǎn)生的。
2.2研究價值
吉本芭娜娜(本名:吉本真秀子)是日本著名文學(xué)評論家吉本隆明的次女,一九六四年出生于東京,畢業(yè)于日本大學(xué)藝術(shù)專業(yè)。她是日本現(xiàn)代文學(xué)的暢銷作家。她的處女作《廚房》一出版,就在日本文壇引起了極大的關(guān)注。不到兩年的時間就賣出了120萬冊,成為了暢銷書,在當(dāng)時的日本社會掀起了風(fēng)潮。這部作品分別獲得了1987年的海燕文學(xué)獎、1988年的第十六屆泉鏡花文學(xué)獎以及1989年的文部大臣新人獎。她的作品具有通俗性和超現(xiàn)實性的特色,受到群眾性讀者的喜愛。因此,吉本芭娜娜在日本現(xiàn)代文學(xué)界建立了無可替代的地位?!稄N房》作為吉本芭娜娜的代表作,與其他作品相比,被討論最多。
三.修辭法的分類
本文僅研究在《廚房》這部作品中所出現(xiàn)的比喻、擬人以及夸張三種修辭手法,其他修辭手法暫不討論。
3.1比喻
《大辭林》中比喻的定義:“比喩·譬喩”是「物事を説明するとき、相手のよく知っている物事を借りてきて、それになぞらえて表現(xiàn)すること。その方法により、直喩、隠喩、換喩、提喩、諷喩などがある」。《現(xiàn)代新國語辭典》中比喻的定義:“比喩·譬·喩”是「ある物事を表現(xiàn)するのに、特徴のはっきりした物事を借りて分かりやすく述べること(述べたこと)。たとえを用いて表現(xiàn)すること」。
3.2擬人
《大辭林》中擬人的定義:擬人是「①人間でないものを、人間のように見立てること。②人間でないものに法律上の人格を付與すること。また、その人格」。《新明解國語詞典》中擬人的定義:擬人是「〔文章を作る時に〕人間以外のものを人間にたとえること」。
3.3夸張
《大辭林》中夸張的定義:夸張是「実際の様子よりも大げさに表すこと」?!缎旅鹘鈬Z詞典》中擬人的定義:夸張是「実際よりも大げさに言ったりしたりすること」。
四.《廚房》中的修辭例文解讀
作品中共有11個修辭用例,分別出現(xiàn)了比喻、擬人以及夸張的修辭手法。
4.1比喻的原文和譯文
“直譯”是指將外語忠實于原文的字句和語法來進行翻譯?!耙庾g”是指不要拘泥于原文,重點把握整體的意思來進行翻譯。
(1)しんと光る臺所にふとんを敷いた。ライナスのように毛布にくるまって眠る。
譯文:我在悄然發(fā)亮的廚房鋪開被褥,像母獅那樣裹著毛毯睡著了。
譯文中將「私の寢る様子」比作了像母獅那樣睡著了,運用了比喻中的明喻,采取了直譯的翻譯手法。
(2)奇跡がボタもちのように訪ねてきたその午後を、私はよくおぼえている。
譯文:我清楚地記得那天下午,奇跡就像天上掉餡餅一樣,落到了我身上。
譯文中將「奇跡がボタもち(牡丹餅)のように」譯成了「像天上掉餡餅一樣」,運用了明喻的修辭手法,其中牡丹餅和餡餅都是同一類事物,在不同國家文化背景中可以相互替換,便于異語者更好地理解,獲得文化認同感。
(3)夜は雨だった。しとしとと、暖かい雨が街を包む煙った春の夜を、地図を持って歩いていった。
譯文:夜雨飄落。暖雨淅瀝,籠罩街市,如云似煙。我拿著地圖走在這春夜里。(意訳)
譯文中將「雨が街を包む煙った様子」比喻成了「雲(yún)や煙のように」,采用了隱喻的修辭手法,將雨中朦朧的街景優(yōu)美的描繪了出來。
(4)ベランダが見える大きな窓の前には、まるでジャングルのようにたくさんの植物群が鉢やらプランターやらに植わって並んでいて、家中よく見ると花だらけだった。
譯文:窗前擺放著一排種植花草的盆或箱子,組成茂密的植物群,宛如熱帶叢林一般。仔細一看,家里到處是花。
譯文中把窗前的植物群比作了熱帶雨林,「宛如」(まるで…のように)是漢語中典型的比喩表現(xiàn)。
(5)心の中に暖かい光が殘像みたいにそっと輝いて、これが魅力っていうものなんだわ。
譯文:一束溫馨的光線從心底里悄然閃爍,猶如一幅殘留的畫卷。我覺得這就是所謂的魅力。
譯文中將溫暖的光線比喻成了殘留的畫卷,「猶如」是漢語中典型的比喻表現(xiàn)。
(6)それに、似ていないこの親子には共通點があった。笑った顔が神仏みたいに輝くのだ。
譯文:何況完全相異的母子有著相同之處:面龐綻開笑容時,都像菩薩一般熠熠生輝。
譯文中將「笑った顔」比作了菩薩的樣子,將人物的樣子生動形象的描寫了出來。
(7)光が散るような淋しくて明るい笑顔だった。
譯文:雄一那笑容凄涼而又明凈,猶如散逝的光。(同(5))
(8)私と雄一は、時折漆黒の闇の中で細かいはしごの高みに登りつめて、一緒に地獄のカマをのぞき込むことがある。
譯文:我和雄一有時在這伸手不見五指的漆黑之中,沿著細窄的梯子攀登到高處,一起俯視巨鍋形狀的地獄。
譯文中采用了隱喻的修辭手法。此句沒有采用日語中「…のようだ」「…のごとし」等典型的比喻表現(xiàn),而是將隱形中的“這個世界”直接描繪成了巨鍋形的地獄。
如上所列舉出的中日對照譯文中,有采用了直接將比喻原文逐字對應(yīng)翻譯的直譯手法,也有將比喻省略的意譯手法。其中大部分的比喻都采用了中國常用的比喻表現(xiàn),采用直譯的手法比意譯的手法多。譯者采用了上述那樣的比喻修辭手法,不僅使文章變得更加的生動形象,也讓中國的讀者能更好的理解原著作品。
4.2擬人的原文和譯文
(9)山々の黒い影が、闇よりもずっしりと黒く街を見つめている。
譯文:群山的黑影比夜色更為濃重,巍然俯視著街市。
(10)窓辺で、かすかな明かり浮かぶ植物たちが十階からの豪華な夜景にふちどられてそっと息づいていた。
譯文:窗口的植物在若明若暗的月光中浮現(xiàn)出來,尤其是在十層的夜景中涂上了一層光環(huán),正在靜靜地呼吸。
擬人法是將人的感情投射在非人類的事物上。把疏遠的事情(事物·動植物)也會置換成自己身邊的人的現(xiàn)象(人事),所以親近感會增加,變得容易理解?!氨扔鳌焙汀皵M人”是不同性質(zhì)的修辭法,野內(nèi)良三(2005)的原文“這個文彩(擬人法)不過是形成一個隱喻的團體而已,(比喻的東西=媒體只是人類)……”中的一部分陳述根據(jù)“擬人法形成一個隱喻群體”,由此成立了“擬人法屬于隱喻”這一結(jié)論。另外,隱喻是比喻的一種,屬于比喻,因此得出了“擬人法是比喻的一種,屬于比喻”的結(jié)論。
4.3夸張的原文和譯文
(11)私は胸の肉をえぐり取られたような気分になった。
我的心口一陣劇痛,就像是被剜去一塊肉。
這個句子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引起了讀者的強烈共鳴。
如上所述,修辭法中使用最多的是比喻。原文中「~ようだ」、「まるで~ようだ」、「~みたいだ」等詞與中文中的“宛如”、“像”等比喻表達基本相同。直喻的句子占全文的54%。意譯、隱喻的句子約占18%。擬人和夸張的句子占了全文的27%。原文和中文譯文在修辭方法上存在異同,這與中日兩國語言的特征和文化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語言和文化相互依存。如同上述“天上掉餡兒餅”的慣用語那樣,這樣的意思在日語和中文中都存在,但兩種語言在不同的比喻中使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來表達相同的意思。在這種情況下,應(yīng)該結(jié)合兩種語言的文化背景,妥善處理原文。
參考文獻
[1]吉本ばなな.キッチン[M].東京:福武書店,1990.
[2]金田一京助等.新明解國語辭典第5版[Z].東京:三省堂,1999.
[3]金田一春彥,金田一秀穂.學(xué)研現(xiàn)代新國語辭典改訂第四版[Z].東京:株式會社學(xué)研教育出版,2006.
[4]金田松村明編.大辭林第三版[Z].東京:三省堂編修所,2006.
[5]野內(nèi)良三.日本語修辭辭典[Z].東京:株式會社國書刊行會,2012,4.
[6]李萍.《廚房》[M].上海譯文出版社,2009.
(作者單位:遼寧師范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