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娣
文題亮相
請以“我的好朋友”為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角度自選,文體不限,詩歌除外;(2)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思路點撥
初看此題,定會有同學啞然失笑:分明是一道適合三年級小朋友寫的作文題目嘛!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想法,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越是簡單的題目就越考驗同學們的選材、構思、語言等能力。稍有不慎,便會走入誤區(qū),導致文字失真。寫作時,同學們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跳出尋常找獨特。題目的關鍵字應該是“好朋友”,既然是好朋友,就一定是和你有著緊密聯(lián)系和互動且給予你快樂或幫助啟示的對象。我們通常會在第一時間想到某個人,于是便把思維束縛在一個小圈子里——這個題目只能寫人。這樣其實會導致習作構思普通,缺乏新意。
如果同學們能換個角度想問題,就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除了某個人,一棵樹、一只小動物、一本書……都可以拿來入文。只要結合自身實際和切身感悟思考,就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二是豐富細節(jié)有內容?!昂门笥选睉斖怀鲆粋€“好”字,習作也要圍繞“好”來篩選材料,也就是說,習作不僅要有豐富的內容來呈現(xiàn)這個朋友的“好”,還要體現(xiàn)其給予自己的東西是什么。寫作中,一定要把握重點細節(jié)并進行細膩描繪,讓朋友的“好”在字里行間無聲顯現(xiàn),從而夯實習作內容。
三是突出主題拒單板。很多同學在構思時可以找尋到更好的立意,但在實際寫作中卻顯得力不從心,或者過于呆板,甚至認為主題只能在習作結尾顯現(xiàn),結果就像生硬地給習作貼上了一張狗皮膏藥,十分滑稽。行文時,同學們一定要深入思考習作主題呈現(xiàn)的方式,盡量讓主題和內容巧妙結合,而不是突兀且僵硬地出現(xiàn)在習作的最后一段。
【作文一】
我的好朋友
王珅
小時候的我,待在老家無處可去,可我又不是那種安靜的孩子,相反,我特別活潑。在家陪伴我的只有那塊不大的土地。土地周圍是一塊塊凹凸不平的磚瓦,對我來說也是快樂與無聊的分界線,地方不大,但兒時大多的樂趣都藏于其中。
那塊地一邊是茂密的小草,一邊是光禿禿的土壤。那些小草我也叫不上名字,只是記得它們的周圍彌漫著獨特的清香,露珠臥在草尖上,如同翡翠般燦爛。肥胖的黃蜂游走在草叢中,陽光也閃耀其間。
兒時的我對任何事情都感到好奇,總喜歡不經(jīng)意地將花頂掐下,小心地塞入口中,想嘗嘗其中的味道,可緊接著的往往是極力將其吐出,然后伸出手奮力地扒拉著鮮紅的舌頭,頗有一番小哈巴狗的樣子。
對了,那塊土地還長了一棵樹。
那棵樹看起來不高,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若不是它還站著,很可能有人會認為是大樹的分枝被風吹到了我們家。它的獨特也就在于此,它會隱藏掉自己一切的生命力,把自己偽裝成一棵死樹,不像桃樹一樣花枝招展,也不像柳樹一樣清新翠綠,總是不帶一絲一毫的裝飾呈現(xiàn)在人們眼前。
那棵樹總會讓人聯(lián)想到荒蕪,開花的時候也是如此,唯一能證明它生命力的是散發(fā)出的濃郁香氣,那種香氣常常引得蜜蜂等昆蟲駐足觀望。到結果時,它的枝上會掛幾顆小石榴,那石榴很誘人,紅紅的,圓圓的,帶有一抹香氣。每到結果時,我總會迫不及待地跑向石榴樹,摘下一顆石榴掰開。石榴雖小,但五臟俱全,一顆顆猶如紅寶石般的石榴籽嵌在殼里,白色的隔膜將紅色的石榴籽裹在里面,似乎一撕開隔膜,石榴籽就會紛紛逃竄。
隨手抓一把石榴籽放到嘴里,輕咬,一瞬間,酸的甜的澀的苦的,各種味道在嘴里爆炸,最終歸為酸味。片刻后,將石榴籽吐出來,嘴中還殘留著紅色的汁液,不知何時,石榴的殘骸也漸漸歸于泥土中。
這片土地就像我的一位好朋友,伴隨我度過整個童年,后來,那片地種上了蘿卜,種上了白菜,也種上了我的童心。
再次回到村里,村里還是那番風景,沒有太大的變化,只是多了一條寬敞的大路,一墻精美的詩畫,而那塊土地上面,也多了一層厚厚的水泥……
(河南沁陽市實驗中學)
【作文二】
我的好朋友
楊珂宇
孤獨的時候,最好的朋友是自己的心靈。
——題記
我坐在桌前,桌上擺放著一盞臺燈。夜?jié)u深,我起身將門關上,并拿來一張板凳,頂住門,不讓它發(fā)出來回碰撞門框的“咚咚”聲,也不讓家人看見門縫里透出的光芒。
夜很靜,家里其他人估計都睡下了。我關掉風扇,打開窗紗,插上電蚊燈,屋中只剩下幽藍色的光芒以及有節(jié)奏的沙沙聲。突然,沙沙聲停了,緊接著又傳來關窗聲以及窸窸窣窣的聲響。哦,對了,還有關燈開風扇的聲音。
我躺在床上,心里的兩個小人開始對話?!鞍?,睡不著??!”“咋的,要嗨起來啊?!薄白吡耍瑪?shù)羊去?!薄皵?shù)了也沒用。”“試試吧。一只羊,兩只羊,三只羊,四只羊……”“嘿,睡不著吧?!薄鞍?,別吵吵!?。 薄昂昧?,什么也別想,快睡吧!”我告訴自己閉上眼睛,靜下心,沉沉地睡去了。
清晨,我極不情愿地從床上爬起,看了看表,四點五十九分,天還未亮,距離我定下的鬧鈴還有不到一分鐘的時間。我揉了揉雙眼,起來換衣服,換到一半的時候,鬧鐘響了。我拖著尚未換好的衣服,關上鬧鐘。換好衣服后,我拎著整理好的書包,將板凳放在一邊,走下樓去。
樓下依舊寂靜,我拉開冰箱門,拿出速食早餐——一張手抓餅,一個雞蛋。關上冰箱門,插上電餅鐺的插頭,我的腦中卻一片空白。“喂,是先放雞蛋,還是先放餅???”“當然是先放雞蛋。呸,當然是先放餅啊。”我將餅放入煎鍋中,將雞蛋液鋪在餅上,攪勻,鋪平,蓋上鍋蓋,便去洗漱了。
我走出衛(wèi)生間,將熱好的餅從鍋中鏟出,擠上番茄醬,又從冰箱中拿出牛奶,美滋滋地吃了起來?!霸趩??”“啥事兒?”“吃完飯,有點兒閑啊?!薄伴e?去背書不就行啦?!薄昂?,真有你的。走了,背單詞去嘍,告辭?!?/p>
……
你是不是感覺我有點兒傻傻的。嘿嘿,其實我只是有點兒孤單了。
(河南沁陽市第二中學)
對比點評
兩篇習作都打破了常規(guī)思維的禁錮,角度都很新穎,不同之處在于——
第一篇習作將老家門前的那塊地作為寫作對象,通過回憶那塊地帶給“我”的快樂時光,表達了自己對家鄉(xiāng)的懷念之情。習作細節(jié)豐富,描寫細膩,尤其是“將花頂掐下,小心地塞入口中”“摘下一顆石榴掰開”“隨手抓一把石榴籽放到嘴里”等細節(jié)描寫皆真實生動,極富童趣。
第二篇習作則選擇了自己的心靈作為寫作對象,角度新穎,讓人眼前一亮。本文從結構上看似乎有些松散,實則松中有緊。小作者牢牢抓住自己獨處時的心理活動進行細膩的描寫,就是為了表現(xiàn)自己戰(zhàn)勝孤獨的過程,給人別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