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川
“降!”“判了!”“絕了!”“雙開!”“停業(yè)整頓!”因工作需要,筆者關注了一大批媒體公眾號,不時遭遇這類標題。忍不住打開一看,卻大失所望:這都哪跟哪呀,一驚一乍的。
這類標題,不是傳統(tǒng)定義上的標題黨,但仍給人嘩眾取寵之感。這類標題看似醒目而有力,但不知所云。當然,也算不上多么“罪惡”,但看多了就覺得怪異,乃至心生厭惡。
不奢望新媒體時代的網(wǎng)絡標題多么雋永,多么有意思、有意味,但起碼應該讓受眾一目了然吧?跟受眾打埋伏、捉迷藏、玩深沉,生怕受眾一眼看懂,這是缺乏誠意的體現(xiàn)。
一些人之所以在標題上故弄玄虛,目的很簡單,就是吸引受眾點擊。他們擺出一副“出大事了,快來圍觀”的架勢,可當你信以為真一點開,不免感到受騙。如此尋常的新聞有必要吊受眾的胃口嗎?為了點擊量就可以故弄玄虛嗎?追求點擊率并無原罪,但有意無意地愚弄受眾,乃至把受眾當傻瓜,實非明智之舉。
古人常說“文無定法”,取標題也一樣,不必囿于定式。好標題與字數(shù)無關,不是不能取一個字、兩個字或四個字的標題。如果取得巧,同樣可以抓眼。比如有媒體針對拜登與特朗普對決獲得較大勝算而取了這樣的標題:“‘拜局已定?”就有少少許勝多多許之效。
不好好琢磨標題怎么取得好,又想吸引受眾點擊,便會劍走偏鋒。一定程度上說,惜字如金并不都是美德,裝腔作勢令人生厭。如果說一些缺乏操守的自媒體在標題上耍小聰明尚可理解,而一些出身“名門”的正規(guī)媒體也熱衷于玩小兒科的游戲,也真是讓人醉了。
動輒“X了”“X!X!X!”,之所以無法贏得廣泛認同,還在于這些標題缺乏辨識度。什么是好標題,言人人殊。但什么是不好的標題,恐怕不難達成共識。對于受眾來說,猛一看到“X了”式標題興許會打開,但看多了還會被騙嗎?
評選好標題是傳統(tǒng)媒體的一項業(yè)務比拼,無論是報紙還是電視都有這項操作,至今不歇。不知現(xiàn)在新媒體評不評選月度好標題、年度好標題,筆者建議,如果有的話,不妨也評選年度差標題、月度差標題。記得有人發(fā)起“金掃帚獎”——評選年度最差華語電影。據(jù)說美國也有一個名叫“金酸莓獎”的獎項,每年在奧斯卡頒獎前揭曉,專門向爛片“致敬”。我們媒體從業(yè)者,是不是也應該有這種勇氣自?。?/p>
當然,需要厘清的是,筆者不喜歡那種“X了”式標題,絕不等于支持那些乏味而僵硬的標題。有些標題全是文件語言,居高臨下,充滿宣傳腔,一副說教口味,讓人看不懂也看不下去,這樣的標題同樣令人掩鼻。
“勸君少作誑人語”,給新媒體取標題,請真誠一些,起碼讓受眾看得懂,而不是裝模作樣。如果標題有味道一些,有溫度一些,精于構(gòu)思一些,就更能拉近與受眾的距離,讓人心生好感乃至敬意。
【原載《青年記者》】
插圖 / 標題黨 / 焦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