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少華
前些天,我去英國溫澤做一次交流活動。當?shù)氐囊晃恍屡笥颜f要帶我去參觀一下溫澤市的風(fēng)光,我慨然應(yīng)允。
溫澤風(fēng)景很優(yōu)美,整座城市簡潔、干凈,身處其中讓人感覺心情很舒暢。朋友把我?guī)У揭蛔軐挻蟮慕ㄖ埃f這是溫澤市的政府大廳,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是溫澤一個很有名的景點。
從外面看,這座大廳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但為什么會成為有名的景點呢?朋友好像看出了我的疑惑,就拉著我說:“到里面你就知道了?!迸笥寻盐依揭桓笾用媲?,又指著另外幾根柱子,跟我說:“你看見那四根柱子了嗎?其實它們的頂部跟天花板之間是空的,只有我們這根柱子支撐著天花板……”
一聽朋友的介紹,我恍然大悟,前幾年在國內(nèi)的媒體上經(jīng)常可以見到這個經(jīng)典的故事。
故事大致內(nèi)容是說,三百多年前,有個叫萊伊恩的建筑師被邀請設(shè)計溫澤市的政府大廳。他盡展平生所學(xué),只用一根柱子就支撐起了整個大廳的天花板。后來工程驗收的時候,經(jīng)過幾家權(quán)威建筑部門的審核,都認為只用一根柱子來支撐整個天花板在力學(xué)上說不通,因此政府官員便要求他重新設(shè)計。萊伊恩認為自己的設(shè)計非常完美,拒絕改變自己的想法。
雙方互不妥協(xié),差點鬧上法庭。最后,萊伊恩迫于壓力,還是做出了讓步,在大廳里另外加上了四根柱子。
事情并沒有就此結(jié)束,前幾年,溫澤市政府對大廳進行修繕時,意外地發(fā)現(xiàn),除了原來那一根柱子,其余四根柱子跟天花板之間并沒有接觸。也就是說,這四根柱子只是做個樣子給政府官員看。實際上,被權(quán)威部門認定不合理的那根柱子,足足支撐了大廳三百多年。
當初看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很興奮,可能作者也被萊伊恩的做法打動了,極力稱贊他堅持真理、不畏強權(quán)的精神,并稱那座大廳為“嘲笑無知的建筑”。
朋友碰了我一下,問我在想什么。我把這個故事告訴了他,并對他說:“你們應(yīng)該在這里樹一座萊伊恩的銅像,紀念他堅持真理的精神?!?/p>
朋友有點驚訝地看著我,說:“如果讓你住在這么一座房子里,所有人都說這房子不合理,很危險,你還會把建筑師說得這么好嗎?”
我一愣,朋友接著說:“而且你剛才在嘲笑政府官員無知、自大,你真的覺得是這樣嗎?一個政府官員,應(yīng)該對每一個公民的生命安全負責,就算有一點很小的危險,也要重新設(shè)計,而不能聽建筑師一個人的話,就算后來證明是錯的,也要以確保當時公民的安全為重。怎么你會認為這是無知、自大呢?”我默然。
或許,在我們的教育中,摻雜了太多的這種強調(diào)“精神”的東西,“堅持真理、反抗強權(quán)、嘲笑無知”,這似乎成了我們評判歷史人物的一個重要標準。從哥白尼到伽利略,一個被火燒死的布魯諾更是被我們謳歌到了無以復(fù)加的程度。當然,這幾個人推進了人類認識宇宙的進程,但過分地謳歌也不可避免地讓我們陷入一個誤區(qū),就是凡事以現(xiàn)代人的眼光去評判古人。
比如,萊伊恩和溫澤市政府的官員,如果我是當時的一名溫澤市公民,在這兩者之間我毫無疑問會支持后者,因為他給了我一個明確的保障。不管你萊伊恩設(shè)計了怎樣完美、怎樣超前、怎樣匪夷所思的建筑,在它的安全性得不到證明的時候,絕不能讓市民們來冒這個險。這就是政府的責任。
也許有人會說,這樣做會阻礙人類的進步,如果當時萊伊恩真的屈服了,就不會給后人留下這么經(jīng)典的建筑了。但我想說的是,當時的人沒有義務(wù)為后來的人做出犧牲,保護好當下的人的生命,就是對人類最大的貢獻。而且,人類進步與否也沒有一個標準,你敢說現(xiàn)在的人比一百年前幸福嗎?比一千年前呢?
可以想象,萊伊恩的故事還會被我們傳揚很多年,他堅持真理、不畏強權(quán)的精神也仍將會被我們念叨很多年,但至少,我們不應(yīng)該再嘲笑當時的政府官員,他們沒有錯,相反,他們更值得我們尊敬。
【原載《遼寧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