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基于“雨課堂”的混合教學模式在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及效果。
方法 隨機取我校2017級臨床醫(yī)學(5+3)專業(yè)2個班61名學生,借助“雨課堂”智慧教學工具進行了系統(tǒng)解剖學課程混合教學。統(tǒng)計學生期末卷面考試成績、平時成績和綜合成績,對學生使用“雨課堂”情況及效果進行問卷調(diào)查。
結(jié)果 學生期末卷面平均成績?yōu)椋?3.22±13.20)分,綜合平均成績(76.94±10.75)分,及格率95.08%。問卷調(diào)查顯示,學生對“雨課堂”學習和教學效果非常滿意占85.25%,基本滿意14.75%;學生認為“雨課堂”改善了課堂氛圍,促進了課外學習和個人學習主動性,提高了學習效果,接受和認可“雨課堂”的混合教學模式。
結(jié)論 基于“雨課堂”的系統(tǒng)解剖學混合教學可以促進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提升教學效果。
[關鍵詞] 雨課堂;解剖學;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42.1;R322-33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5532(2021)06-0941-03
doi:10.11712/jms.2096-5532.2021.57.187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網(wǎng)絡出版]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37.1517.R.20211229.1629.006.html;2021-12-30 11:07:12
DISCUSSION AND PRACTICE OF BLENDING LEARNING OF SYSTEMIC ANATOMY BASED ON “RAIN CLASSROOM”
JIN Lixin, SHI Chunying, CHEN Zhongheng, XIA Yujun, WANG Shuangyan
(Department of Human Anatomy and Tissue Embryology, Basic Medical College,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26607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and effect of blending learning of systemic anatomy based on “Rain Classroom”.
Methods A total of 61 students of clinical Medicine (5+3) in grade 2017 in our school were randomly selected to carry out the blending learning of systemic anatomy course with the “Rain Classroom” intelligent teaching tool. Students’ final paper exam results, usual results and comprehensive results were coun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on the situation and effect of the use of “Rain Classroom” by students.
Results The average grade on the final paper was 73.22±13.20, comprehensive results 76.94±10.75, pass rate 95.08%.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shows that students are very satisfied with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effects of “Rain Classroom” at 85.25%, and basically satisfied with 14.75%. Students believe that “Rain Classroom” improves classroom atmosphere, promotes extracurricular learning and personal learning initiative, and improves learning results, and accept and approve the blending learning of “Rain Classroom”.
Conclusion The blending learning of systematic anatomy based on “Rain classroom”can promote students’learning initiative and enthusiasm,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Rain Classroom; anatomy; teaching methods
“雨課堂”是學堂在線與清華大學在線教育辦公室共同研發(fā)的智慧教學工具,旨在連接師生的智能終端,將課前-課上-課后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賦予全新的體驗,最大限度地釋放教與學的能量,推動教學改革[1-2]。其目的是全面提升課堂教學體驗,讓師生互動更多、教與學更為便捷。從2017年開始,我們積極開展“以學為中心”的人體解剖學教學改革,嘗試使用“雨課堂”進行混合教學。為了更好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本文對近年來“雨課堂”教學效果進行回顧性總結(jié)和評價,以期為今后教學提供借鑒。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我校2017級臨床醫(yī)學(5+3)專業(yè)2個班61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借助“雨課堂”智慧教學工具進行混合教學。
1.2 授課及學習方式
使用“雨課堂”進行授課。①課前,教師通過“雨課堂”和班級微信群,向?qū)W生的手機端發(fā)送課程PPT、習題、視頻、語音等學習材料,學生通過手機端進行線上學習、答疑。②課堂開始時進行電子簽到,并進行上次課程內(nèi)容回顧測試,一般有5~10個問題,每題答題時間控制在30 s,教師端即時顯示答題情況,教師可以將答案和答題情況進行投屏,并根據(jù)答題情況進行即時點評、答疑、反饋和討論。③課堂上,教師通過“雨課堂”以隨機點名方式進行提問,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學生通過發(fā)送彈幕、給教師留言等方式隨時進行互動;教師可根據(jù)同學們點擊“不懂”按鈕和發(fā)送彈幕等反饋信息,及時答疑和調(diào)整授課節(jié)奏和討論;課堂結(jié)束之前進行簡單總結(jié)。④課后,“雨課堂”教師端會提供課程后臺運行數(shù)據(jù),包括所有學生的得分情況、每一個問題的對錯率、表現(xiàn)積極和預警學生名單、課堂知識點疑惑匯總、彈幕詞云等,便于老師進行有針對性輔導和個性化輔導。課堂測試成績計入平時成績。課后學生可以重新在手機上復習上課時的PPT,并通過班級微信群進行在線討論、答疑。
1.3 授課教師及課程
授課教師均為高資質(zhì)教師,授課課程為系統(tǒng)解剖學。
1.4 考核評價
期末考試均采用統(tǒng)一試卷,試題類型包括選擇題(20分)、填空題(15分)、名詞解釋(15分)、簡答題(30分)和論述題(20分),在論述題內(nèi)適當嵌入問題分析,重點考核學生的邏輯思維、知識拓展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成績滿分100分,由期末卷面成績(占70%)、實驗考試成績(10%)、課堂測驗成績(10%)、小組拓展學習成績(10%)組成。通過問卷調(diào)查表,對學生使用“雨課堂”情況及效果進行調(diào)查反饋和評價。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數(shù)據(jù)以±s形式表示。得分率=(得分/滿分分值)×100%。
2 結(jié)果
2.1 期末考試及綜合成績比較
期末卷面考試選擇題、填空題、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和卷面平均成績、綜合成績分別為(13.15±2.95)、(12.13±2.31)、(10.94±2.85)、(21.64±4.89)、(15.37±3.36)、(73.22±13.20)、(76.94±10.75)分,而選擇題、填空題、名詞解釋、簡答題以及論述題的得分率分別為65.75%、80.87%、72.93%、72.13%、76.85%,及格率95.08%。學生較好地掌握了本課程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達到了預期教學目標和要求。論述題得分率較高,說明學生具有較好的邏輯思維和綜合分析及表達能力。
2.2 “雨課堂”教學效果問卷反饋
問卷調(diào)查顯示,學生對“雨課堂”學習和教學效果總體評價非常滿意52人(85.25%),基本滿意9人(14.75%)。學生認為“雨課堂”改善了課堂氛圍,促進了課外學習和個人學習主動性,提高了學習效果,接受和認可“雨課堂”的輔助教學方式。見表1。
3 討論
以教師課堂講解、學生課堂聽講記筆記為特征的“教師主動,學生被動”的傳統(tǒng)教學授課方式,雖然可以將理論知識系統(tǒng)梳理講解,也有點名、提問、課下答疑等互動環(huán)節(jié),但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討論的機會很少,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把控力度較弱,學生學習情況的信息反饋較少,教師教學內(nèi)容調(diào)整存在嚴重滯后性[3]。“雨課堂”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將教師和學生連結(jié)起來,同時將智能手機變?yōu)檎n堂學習的工具,賦予了每一個課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全新體驗和教學互動[4-6]。“雨課堂”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授課模式,賦予了學生更多主動參與學習討論的機會和途徑,也為教師全方面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提供了數(shù)據(jù)支持?!坝暾n堂”的電子簽到、滾動點名、即時測驗與答題信息投屏、彈幕及搶紅包等功能,提高了學生學習參與度,加強了教學互動,對于打破“沉默”課堂、提高課堂活躍度和學生參與度具有積極意義。同時,“雨課堂”具有可以及時呈現(xiàn)答題正確率、標記“不懂”的頁面、彈幕疑問等功能,實現(xiàn)學習情況的即時反饋,為教師的教學安排和調(diào)整提供了有效數(shù)據(jù)支持,也為形成性評價提供了有效技術支持。
“雨課堂”兼顧“課前-課中-課后”等學習各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了教與學的不斷線,有助于提高教學質(zhì)量。本文學生期末考試平均成績?yōu)椋?3.22±13.20)分,綜合成績平均分為76.94±10.75,明顯高于本課程全年級平均成績(64.79±16.70),說明通過“雨課堂”開展的混合式教學可以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實現(xiàn)教學目標。本文期末考試各類主觀性題目考試得分率均較高,說明學生具有較好的邏輯思維及語言表達能力。有研究顯示,借助于“雨課堂”的課程教學,對活躍課堂氣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提升教學效果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7-9]。本文學生對“雨課堂”的認可度和接受程度較好,認為“雨課堂”促進了課程學習。
綜上所述,“雨課堂”作為一種智慧教學工具,賦予了傳統(tǒng)教學新的手段和方法,對傳統(tǒng)教學具有促進和提升作用?!坝暾n堂”具有豐富的功能、簡潔的嵌入式界面、方便的操作等特點,這為其迅速推廣應用奠定了基礎。但是,作為一種教學工具,不合時宜的、過度的依賴和應用,特別是對立于傳統(tǒng)教學的認識,都會適得其反。同時,“雨課堂”較高的對網(wǎng)絡帶寬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使用的穩(wěn)定性。教師的專業(yè)知識、使用“雨課堂”的熟練程度、合理的教學設計都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只有用好了“雨課堂”這種教學工具,才能受到學生歡迎、促進學生學習、提高學習效果[10]。
[參考文獻]
[1]王秀珍,王粉梅,裴斌. 基于雨課堂的智慧教學模式構(gòu)建[J].計算機教育, 2018(4):139-142.
[2]周鳳新,王興輝. 基于雨課堂智慧教學環(huán)境的課堂教學初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8(1):56-58.
[3]李鵬,易淑明,鄭曉妮,等. “雨課堂”在課前、課中、課后“三段式導學”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 護理研究, 2018,32(4):560-563.
[4]譚蘇燕. 雨課堂在翻轉(zhuǎn)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18,39(1):142-143,146.
[5]周平,管俊昌,高淑嫻,等. 雨課堂在醫(yī)學微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醫(yī)學教育, 2018,20(5):399-402.
[6]潘馨慧,趙娜,應雪,等. 混合式教學背景下的“雨課堂”教學實踐:以藥劑學課程教學為例[J]. 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 2018,36(14):69-70.
[7]陳學秋,趙微,唐柱生,等. 基于雨課堂人體解剖學教學模式改革實踐探索[J].解剖學雜志, 2019,42(1):98-100.
[8]姚齊穎,張冬梅,趙慧,等. “雨課堂”與基礎醫(yī)學教學深度融合的探索[J]. 基礎醫(yī)學與臨床, 2021,41(1):130-134.
[9]許鳳燕,孫亮,吳樹亮,等. 基于雨課堂的系統(tǒng)解剖學混合式教學設計與應用[J]. 基礎醫(yī)學教育, 2020,22(5):353-355.
[10]陳忠恒,楊秀芝,王雙燕,等. 新冠肺炎疫情下開展網(wǎng)絡直播授課的信息技術應用[J]. 青島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21,57(4)609-612.
(本文編輯 黃建鄉(xiāng))